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8-09-27刘会杨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大胆自主性

刘会杨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也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脑对外部信息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可以根据其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学习,得出不同的结论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并认可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对课文有着不同于教师的理解。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保证了学生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得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认识结构同化或顺应外界信息。这两种类型的理解,都會带来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带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往往就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而最终成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鉴于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是合作的“伙伴”,让学生可以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同时把教师的讲和问压缩到最低的程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有进行创新活动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班门弄斧”“异想天开”

爱思考、善质疑、敢批评,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对书上、或带权威性的说法总想如何领会它,记住它,不敢另作新解推翻原说。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的优势,在教学中热情鼓励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大胆质疑,敢于批判,不盲从,不迷信,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树立起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啊。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在学习方法上,激发学生敢于探求新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做到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教师不要用现成的结论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鼓励他们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的看法。第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得进去,接受、领悟、吸收,获得人类的创造智慧,还要引导学生跳得出来,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从评判、辨析、质 疑、引申和发挥等角度来审视已有知识,善于从貌似正确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其错误之处,敢于否定其中的“是”,揭示其中的“非”,勇于开拓新路。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课内外结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大胆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大胆猫沙漠探险记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大胆与胆大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青春要多样乖乖女大胆变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两个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