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9-27王晓波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高中语文问题

王晓波

摘要:本论文探讨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目前初中普遍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使语文变成了理科式的死板形式(有问题、有答案),而缺少了文學的灵活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有效改变现有语文教学状态的对策,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品格和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领悟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二十一世纪敢想、敢说、敢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朗读法;高中语文;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7-0081-03

1.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重点高中,由于所在地区生源争夺加剧,进入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的中等生,他们自身的学习基础不好,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部分学生甚至厌学情绪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目前初中普遍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使语文变成了理科式的死板形式(有问题、有答案),而缺少了文学的灵活性。这种教学模式造成这些学生在应付内容较少的初中课程时还能勉强,但面对高中庞大的知识系统就会晕头转向,招架不住,疲于应付。学生普遍不爱学习语文,认为学见效也慢,可是等到真正面对高考时才会发现自己的语文素养在高考能力的要求中显得是捉襟见肘。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积极探索语文授课新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做一个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的导航人。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而忽略了朗读这一有效的阅读环节,认为课堂朗读浪费时间,从而课堂只作速读,而不做朗读练习。其实朗读是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将学生带进文章那特有的情境之中,充分感受作者的悲喜优乐。应该说,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2.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本课题是研究改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只重视语言的积累和写作借鉴,而忽略学习朗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运用“朗读四法”(尝试体会式朗读,榜样引导式朗读,角色体验式朗读,理解品味式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课型,灵活运用这四种朗读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来体验、品味、感悟文本材料传递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使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自我个性,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1 理论目标:丰富朗读理论,使其更有助于高中语文理论教学,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3.2 育人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充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3 工作目标:

(1)实现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理念的质的飞跃。

(2)教师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形成民主、自主、合作、探索的氛围。

(3)学生学习质量有较大提高,理解感悟力增强。

内容:

(1)建立运用“朗读四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措施,使之与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最佳结构。

(2)探索运用“朗读四法”进行教学的具体模式,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形成最佳结合点。

(3)检验运用“朗读四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显著性。

(4)构建运用“朗读四法”进行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反思,改进,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方法:

(1)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兴趣,朗读看法进行初步调查,分类备案。

(2)用竞技法,实践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检验学生的朗读领悟力。

(3)用比较研究法对研究对象的前后结果(学习成绩、文学素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4)用对照法对研究对象与对比对象的学习成绩、文学素养进行比照、分析。

4.现状调查分析

图1-1显示,高中阶段知道朗读学习方法的学生仅占调查学生总体的35%,这其中的40%,即被调查学生总体的14%的了解途径是教师,对比图2-1,了解并知道操作方法的教师比例是被调查教师总体的42%,并且有29%“经常使用”以及48%“偶尔使用”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地运用。换言之,只有32-34%的教师知道朗读教学法并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32-34%的教师在课堂上会用到朗读教学法,而相对应的只有14%的学生是“通过教师”了解朗读学习方法的,悬殊为何如此之大?这中间不仅简单地涉及了课堂朗读教学法效率问题,还涉及到教室在使用教学法“教”时,是否能够“授人以渔”,指导学生使用朗读法“学习”的问题。图2-2显示,参与此次调研的26%的教师会指导学生使用朗读教学法,约32-34%的4/5。

图2-2显示,在26%的会指导学生使用朗读教学法的教师中,13%的教师会“专门设置课程”指导,29%的教师“只教导一部分学生”,而58%的教师选择“随堂教学”指导。对比图2-1,平时使用朗读学习法的学生为37%,使用时间0.5小时的25%及“1-1.5小时”的38%最多,调查发现,使用时间的长短与学生使用的段有关,使用时间1.5小时以内的多使用的是整段时间,如晨读等集体集中朗读时段,这部分学生占69%,余下的使用时间超过1.5小时的31%得学生则更多运用了零散时间。

图1-3显示在平时使用朗读学习法的37%的学生中5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认为“效果明显”的仅为37%(即被调查的学生总体的13%),对比图1-2,图2-2的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得出“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使用率偏低,教学效果偏差”这一结论。

5.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教师定位不准,与校方关于朗读教学法的态度有分歧。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法比较重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施行,受到外在环境的压力。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学生的朗读学习能力应当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得到培养和锻炼,到高中就无需再专门训练了,而且朗读学习对学生分数提高并无帮助,反而会耗费时间,阻碍学生应试技能的提高。

5.2 教师自身能力的缺陷。图2-2显示,目前高中语文教师能够掌握、运用并能够指导学生的仅为26%,对比图1-3,仅有54%的学生认为朗读学习法“效果明显”,除却教师将手机能、学生的吸收等因素外,在实际教学中礁石顶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5.3 教学目标不明确。有些教师在运用朗读教学法时,会运用如集体朗读、分组朗读、学生贩泛读、接力读、单独朗读、默读、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但大多数教师不明确朗读的目的,在学生朗读结束后,通常只是加以“好的,请坐”、“非常好”等敷衍的评价。学生往往在朗读之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读完没有收获,朗读水平无法提升,朗读学习法预设的效果无法体现。

5.4 学生对朗读认识不够,对朗读兴趣一般。很多高中生不仅不愿意朗读,并且带有明显的排斥,有人甚至将课堂朗读视为教师惩罚他们上课不专心的手段。此外,高中生文本选择类型也比较单调。如图1-4中所示,在“散文、诗歌、文言文”中,这些文章属于高考考纲中要求的背诵文本,而对于适合朗读的,但却需要高水平朗读的“话剧”在这项调查中排于末位。

5.5 学生自身朗读水平低。在调查中显示,高一年级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仍然愿意朗读,但是到了高二,学生整体朗读水平明显下降,晨读课上听不见朗朗读书声,只是机械的、单调的、重复的背诵声。图1-5显示高中生认为朗读学习法的功效主要是“帮助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兴趣、帮助增长记忆力”,这些功效虽然是有价值的但是不够明显,容易被其他学习方式代替,尤其是在高考压力下,这些功效并不突出。如下图1-5。

然而,在学生朗读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调查收集的数据图1-6中显示,高中生对教师使用朗读法有较高的热情。图1-6显示,“十分热望”的学生人数与“期望度一般”的学生人数接近,都约占50%,对比图1-2和图1-3我们发现,尽管在目前朗读法现状落后的强黄霞,仍有大批学生愿意学习朗读学习法,并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朗读教学法表现出来较高的期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高中课堂朗读过少的情况。

总之,根据调查所得数据为例,当下高中语文的朗读教学现状是落后的,形势不容乐观。教师普遍缺乏朗读教学法方面的知识,无法对学生使用朗读法学习做出有效的指导,且有对不同作品朗读指导过分单一的情况,学生朗读作品种类单一,阅读面狭窄,且朗读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但是学生对朗读教学法依旧怀有很强烈的期望。

6.具体的对策

6.1 充分利用选修课,加强朗读训练。根据以上数据,“朗读法”难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校方和家长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而朗读教学法需要大量时间才可以很好地展开。为此,建议语文教师可以从选修课着手,进行朗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课程设计思维”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10学分,攻击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要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就是要修满18学分,而其中8学分就来自选修课。

至于选修课内容,《标准》上规定,“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选修2),新闻与传记(选修3),语言文字应用(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选修5)。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个板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而在《标准》提及的五个部分中,是个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以及文化论著研读都非常适合朗读教学法。

因此,教師在选修课程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使用朗读教学法,带领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再是个、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文化论著的不同文体中,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把我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6.2 提升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发挥模范作用。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她的作品《于漪文集》中谈到:课要教得声情并茂,十分重要的是动口,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段落,关键词句反复朗诵,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有些朗朗上口得好课文,忽视口出声,声传情,情传意的作用,教学效果就大受影响。

为了提高朗读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朗读能力,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让“朗读”真正走进高中语文课堂。其次,教师要明确朗读目标,如读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细读课文时要抓住关键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之中,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体会;精读课文时要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最后,教师要注意朗读形式的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使用个读、齐读、自由读、对读、分角色朗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文的形式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的方式有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情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

6.3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挖掘朗读乐趣。“兴趣是最好老师”,为了使更多学生使用朗读学习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愿意朗读,喜欢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学校、班级举办各种朗读活动、比赛来实施。配合选修课的开展,朗读获得可以渗透到每一节课堂中去,比如配乐朗诵、戏剧表演等。此外,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班级内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将平日朗读教学法的理论学习落实到实践中,继而也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漪.《于漪文集》第二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1).

[2] 李霞.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现代语文 2010).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高中语文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