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党政治的跨国历史比较

2018-09-27王绍光

文化纵横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扁平化共产党

近年来,政党政治作为现代政治的基本形式之一,陷入了裹足不前的境地中——在意识形态、政纲政策、政治基础与动员方式、组织运作模式等方面,现代政党政治似乎都难以应对时局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代政党政治的跨国和历史比较,廓清了现代政党的历史起源、不同类型及其衰落的根源,进而指出:中国共产党同时是国家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唯有从“政党国家化”的角度,方能理解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的特殊性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一部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可能受到官僚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影响,变得腐化或退化。早在苏联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前,卢森堡就提醒列宁和托洛茨基,要注意党的腐化问题,其担心党逐渐变成一个纯粹的精英群体,与广大人民群众脱离。毛泽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1949年初期,毛泽东认为这个问题还不太严重。但在1962年之后,毛泽东认为,有三分之一政权不在共产党手中,有必要开展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以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事实上,从列宁开始,到毛泽东,一直到现在,共产党都在探索如何防止党的腐化。这个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断革命”或许是一种选择,但成本实在太高了。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开始高度流动,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前,在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比较低。因此,中国共产党比较容易建立一个从大脑到神经末梢的组织网络。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很多人在体制外的私企和外企就业,社会流动开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以往的布局方式,开始逐渐与社会经济结构脱钩。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比较涣散,党很难真正深入基层。另一方面,党组织如何延伸到体制外,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最近几年,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如楼宇党建、社区党建、农村党建。今年,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媒体上对此讲得很少,但这个条例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毕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农村的党组织形同虚设,甚至被坏人把控。这个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党确实应当重视小事,因为实际上只有通过管理小事健全基层组织,党的组织形式才是健全的。这一点已经被纳入了官方话语——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此外,中国共产党已經意识到,党组织应当扁平化。这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要精简机构,减化中间层次,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但具体如何扁平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中国在60年代初期实行过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它指出“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应该派遣负责同志到各地的基层单位去”,并对很多具体细节作出了详细规定。这当中蕴含非常重要的实践经验,应当予以认真对待。

总而言之,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强调意识形态建设,还要强调组织建设。但在这方面,可能很难提出一个总体方案。我觉得还是要依据改革开放的经验,党中央给一个大方向,各地自主探索。中国这么大,这么复杂,很难依靠所谓的“顶层设计”实现有效治理,还是得强调实践出真知。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本文以王绍光教授在修远基金会的讲座录音为基础,由康向宇整理成稿,并经作者审订。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扁平化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台湾政党政治中的“时代力量”
扁平化的球星Ⅱ
关于加强我国政党政治过程的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扁平化的球星
扁平化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