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业龙头带动,助力山村脱贫——岳西茶业助力脱贫案例分析

2018-09-27焦丰宝

茶业通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茶厂用工茶园

焦丰宝



茶业龙头带动,助力山村脱贫——岳西茶业助力脱贫案例分析

焦丰宝

(岳西县茶叶局,安徽岳西 246600)

茶叶是岳西县的主导产业,县内石佛村、西坪村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术扶贫等方法,找到产业脱贫的出路,提高茶农收入,实现就地脱贫等目标。as

茶叶;岳西;扶贫;脱贫

茶叶是岳西县的主导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150hm²,年产干茶超过5000t。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笔者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山村—生产名优茶的包家乡石佛村和生产普通绿茶的冶溪镇西坪村进行调查,了解分析茶叶产业脱贫的作用发挥情况。

1 石佛村——茶叶龙头企业带动有机茶品牌化发展

1.1 基本情况

包家乡石佛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的核心区,辖21个村民组387户1396人,耕地73.2hm²,山场857hm²,拥有茶园160 hm²。2014年建档贫困户160户贫困人口514人,其中五保户20户22人,低保户34户103人,一般贫困户106户389人。该村茶园组有茶园13.34 hm²,因园内有一建于元末的石佛古寺名为石佛寺茶园,是当地最高一片茶园,平均海拔近千米。茶园周边峰峦叠嶂,森林茂密,生态环境极佳。国家级茶树良种“石佛翠”亦由此园母树繁育而出。2012年,安徽石佛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茶园组农户签订承包协议,获得石佛寺茶园三十年经营权,落户该村。

近年来,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政府号召结对帮扶石佛村,确立了有机茶叶产业精准扶贫的思路,采用“农场+基地+车间+贫困户”模式,出实招、真扶贫、扶真贫,着重解决了基础设施落后、管理粗放、品牌观念淡薄、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等系列问题,带动当地村民收入同步增加,每年为石佛村茶园组农户带来收入130万元左右。通过产业扶贫,该村2014年被评为安庆市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石佛寺茶园获得全国妇联“全国脱贫示范基地”,荣获“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长三角乡村旅游于休闲农业推荐景点”、“美丽岳西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石翠”商标被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石翠”牌翠兰茶成为“安庆市名牌产品”,公司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茶叶、乡村旅游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也是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

1.2 做法及成效

1.2.1产业扶贫,茶旅双向发展

石佛村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为岳西翠兰及石佛炒青的核心产业区,茶叶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分散经营,缺乏品牌保护、市场宣传,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价格起伏不定,产业附加值较低。公司流转石佛寺茶园后,坚持有机种植,注重茶叶质量,走品牌化高端发展道路,提高了石佛茶叶知名度,虽遇茶叶市场大环境的不利,但当地茶叶鲜叶价格、采茶做茶工资、干茶价格仍逐年得到提高,全村茶农户户受益。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仅2017年春,全村就新建了近40hm²高标准茶园。公司开发利用生态、茶园景观及茶叶文化资源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带动石佛村发展农家乐5家,民宿10余户,吸引了大量的购茶、避暑、观光的茶商、游客。

表1 石佛村茶园组贫困户2016年度公司帮扶台账(单位:人、元)

序号贫困户姓名家庭人口拟定帮扶措施帮扶取得的成效土地流转分红务工收入基地管理工资房租、烧饭工资小计1朱普能41.流转土地1.36 hm²;2.劳务用工;3、基地管理返包。2600062956838 391332朱大贵31.流转土地0.5 hm²;2.劳务用工。132005676  188763朱大仕51.流转土地0.61 hm²;2.劳务用工;3.基地管理返包。4.为基地基建工程队租住、烧饭。1640015336745030000691864肖本支21.流转土地1.26 hm²;2.劳务用工;3.基地管理返包。1000021409559 216995冯立权31.流转土地1.53 hm²;2.劳务用工;3.基地管理返包。26400497213106 44478

1.2.2就业扶贫,提高务工收入

入驻石佛村后,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流转茶园、迁建茶厂、新建农庄、配套景观等建设,固定用工及季节性用工每年都在增长。公司承诺适合岗位的用工一律安排本村村民就业,对建档贫困户放宽条件且待遇提高。茶叶基地解决固定就业8人,农庄解决就业5人,其中贫困户5人(帮扶台账见表1),公司采茶、加工、管理等季节性用工年均2000人次。2014~2016年,仅茶园组的农户,公司就分别发放流转和务工费用100、130、130万元,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得到解决,收入也大幅度提高。2016年,朱普能等茶园组5户贫困户从公司取得的收入193372元,家庭人均11374元。

1.2.3技术扶贫,推广有机理念

石佛村几乎家家种茶制茶,10余家茶厂大多生产中低端茶叶。农户片面认为地处保护区内生态优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区域品牌保护等认识不足,茶叶品质、品牌提升缓慢。该公司以有机茶叶生产销售上积累的技术及市场经验,向农户推广有机理念,帮助更多的农户发展有机茶叶,进一步提高茶叶附加值。2014年起,每年邀请南京国家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来村开展有机茶叶生产知识讲座,累计培训500多人次、发放资料近万份。2015、2016年相继通过美国NOP标准、中国国家标准有机认证,正在申请欧盟标准的基地及加工认证。公司组建茶叶专业服务队,为村内茶农提供社会化服务,进一步规范茶叶生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茶农生产成本,并向茶农提供种植、销售等咨询服务。服务中对贫困户实行费用减免并赠送生产资料,仅2016年就向贫困户发放有机菜籽饼肥9t,免费修剪茶园40 hm²。

1.2.4设施扶贫,改善农村环境

石佛村地处边远,境内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公司2013年筹措资金50万元,修建茶园组2km水泥硬化道路,2014年出资10万元为该道路安装路灯至各家各户,电费由公司承担,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另外,公司累计在茶园组干道、步道两侧种植桂花、映山红、红豆杉等景观苗木近千株,美化了乡村环境,并为村民安装了各项体育健身器材,购置广场舞音响设备,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2 西坪村——小茶厂加工大宗茶带动穷山村大变化

2.1 基本情况

冶溪镇西坪村位于皖鄂两省的交界处,距离县城105km,是岳西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这里曾经是一个偏僻闭塞、山高岭大、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小山村,货物和农副产品进出都是靠肩挑背驮,主导产业单一,群众收入低。近年来,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村级种养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带动,大力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建起村办茶叶加工厂,不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带动群众不断增收致富,让一个偏僻的“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2 做法及成效

为了摘掉西坪村贫困帽子,该村2013年开始,从修通两条链接镇区和通往白帽镇朱査村的8.5km水泥路入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茶产业,到2015年底,全村146户,户户都建起了标准化茶园,人均拥有茶园面积0.12 hm²,并且全部实现机械化采摘,到目前为止,茶园单位产值(元/667 m²)达到4000~5000元,人均增收约2000元,茶园效益突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

为提升茶叶产业链和附加值,2016年1月,该村积极动员党员村干部带头,依托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小能人带动,整合资金140多万元,以村集体、贫困户、小能人以及党员村干入股等方式,建设一座占地0.27 hm²、厂房面积1400 m²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发展夏秋茶加工销售,将夏秋茶的采摘时间延长到了10月份,有效增加了茶园效益,产品直接销售到黄山、湖北等地。

2.2.1闯出了产业脱贫的路子

2016年4月西坪茶厂投产,当年生产名优茶和夏秋茶117t,产值160多万元,利润20余万元。预计2017年产值达170多万元,利润30万以上,村集体纯收益15万元,贫困户小额信贷“带资入股”每户每年享受分红3000元,通过对茶农服务上门、合同保护价收购,实现310名贫困户均茶叶收益8000元以上,人均茶叶收入2000元以上。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黄光胜介绍说:“西坪建了茶叶加工厂,一是带动了产业发展,大大增强了群众发展茶产业的信心;二是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茶厂安排了17个贫困人口就业;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自2016年4月投产以来,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以上。”

2.2.2提高了效益

“我们以前的茶草都要卖到英山,价格低、路途远,弄不好鲜叶就变质了。现在村里办了茶叶加工厂以后,既方便,价格又普遍提高。以前我家茶园的茶叶卖到英山,只能挣一两万元钱,现在挣得到两、三万。”岳西县冶溪镇西坪村陈守能反映,村里办了茶厂以后,其收入翻了一番。

2.2.3实现了就地脱贫

“我原来一直在外打工,自从村里办了茶厂以后,我就长期在茶厂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钱,我家里还有一片茶园,一遍能采摘2000~3000kg茶草,一年能采摘四遍,茶叶收入有两万多元钱,这样我一年收入就有五、六万元。”正在茶厂上班的贫困户朱从兵说。

2.2.4增强了群众幸福感

走进西坪,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楼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通往村庄和农户、一片片整齐划一的高标准茶园建在农户的房前屋后,还有一栋拔地而起的茶叶加工厂里,飘出沁人心脾的茶香,把小山村点缀成深山里的一颗明珠。说起西坪村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时,六十多岁的胡时岳如数家珍:“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个穷山村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家门口的水泥路也通了,茶园收入也稳定了,这要谢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责任编辑:蒋文倩)

2017-11-13

S571.1

B

1006-5768(2017)04-110-003

猜你喜欢

茶厂用工茶园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