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研究*

2018-09-27宋艳梅

山西青年 2018年19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模态口语

宋艳梅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一、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从语言进化的视角看,口语先于文字出现,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同时,该文件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并做了具体阐释。而且,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对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描述。由此可见,国家层面上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应用新的教学理论提高口语教学效果,使口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职业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结合;大学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口语水平,而应多渠道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和水平。

与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相比,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模态教学采用多种符号学模式和丰富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提高口语熟练程度。在学生口语表达自信心不足、教师重输入轻输出、英语课时削减、多媒体发展迅猛的现实中,应用多模态口语教学显得更为恰切。模态是指事物通过一定模式、方式或形式所表现的属性。“多模态指的是通过整合、编排或编织多种不同模式的符号资源而形成一个语篇”[2]。在本文中,多模态口语教学指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模态来提高效果。

首先,多模态口语教学的多样化信息输入方式弥补了传统单模态教学的不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的融合,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模态口语教学可以使用听觉(语音、副语言)、视觉(文字、肢体动作、图片、图像、视频)、触觉(触摸道具、计算机模拟)、嗅觉、味觉、附感觉、潜感觉、视听双模等多种教学模态激发不同的语言学习者的意识,理解教学内容,强化记忆,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用醒目颜色标示的文本利用了视觉模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图像可以唤起人们对各种图形和影像的视觉感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机互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文字、声音和图像相结合的多模态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图像与声音比文字更形象、生动,多模态学习有利于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增加学习的持久性,改进学习效果。

其次,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条件。多模态教学是基于媒体间性之上的。媒体间性既包括不同媒体的综合与配合的多媒体,也包括同时运用几种模式的多模态。为使学生练习口语,视频、录音机、图片等多种教学媒体设备创造出了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数字化与立体化的学习模式和一种真实的交流方式。不同的模式在一个合作、互补和和谐的关系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沟通交流的口语任务。例如,借助视觉图像或图片,学生更容易理解取决于社会背景的对话的含义。

最后,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的多模态互动有助于学生参与口语练习,有助于口语练习氛围的创建,有助于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和其它课外练习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师生主体间性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和班上同学一起讨论一些话题和问题。课堂上不同类型的类活动,像小组汇报,讨论,对子活动,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等,它们都是为学生使用目标语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口语能力服务的。在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一方面,学生因为自身主体地位的确立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这个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把学习内容这一客体主体化,通过与所学内容的对话,实现自我世界与文本世界的融合,扩大了自己的世界,掌握了学习内容。来自教师和其它学生的反馈为熟练掌握英语口语铺平了道路。

二、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流程

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流程可运用郭万群构建的“多模态苹果派”即Multimodal Apple Pie中的Apple。A(Activation)指课堂导入,P(Presentation)指信息呈现,第二P(Peer learning)指同伴学习,L(Learning reinforcement)指学习强化,E(Evaluation)指学习评价。这里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1册第4单元为例来说明具体步骤。

课堂导入:本单元的导入采用多模态图片导入法,向学生展示“晴朗天气”和“多云天气”两个图片,多模态的图片与文本互动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水平。张德禄认为图片和文本的结合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3]。老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其内容。之后,运用多模态教学理念,借助幻灯片文字跳动的功能,老师将刚刚口头的概括语用文本标题sunny和cloudy的形式呈现于图片下方,这样不仅使学习内容的呈现能够一目了然,同时在课堂引导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输入性理解。这个阶段后,教师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为其余的“下雪天气”、“下雨天气”和“闪电天气”图片构建出自己的小标题(snowy、rainy和lightning)或是小段落(例如:The temperature has climbed/ dropped to…)。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情景的真实性,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语言能力,拓宽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一环节又可细分为主题导入、主题热身、图文简述、前期反馈、词汇提供等步骤。

信息呈现:这一环节的多模态教学通常采用音频、视频和口语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而避免传统口语教学中学生机械背诵英语词句,而当实际的口语交际和表达时往往又出现无话可说的效果不好的状况。口语教学中的听说模态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听前向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语,例如:彩虹(rainbow)、水汽(vapor)和闪烁(twinkle),还可以提供天气预报的背景信息。同时,要求学生听的时候在笔记本上记录与天气有关的表达,这样就实现了听模态和写模态的结合。本环节的视频播放同样是备受学生喜欢的多模态融合,带有字幕,声音和图片三位于一体的多模态视频材料,学生的感觉器官互相配合,“边听边看”视听双模态并用,减少学生学习的外显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促进学习效果。

同伴学习:该环节重在学生合作完成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活动中探索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体验和提高语言技能,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常用的同伴学习的方式有对子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等。本单元可以采用对子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所写出的有关天气的表达,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预报全国不同城市的天气状况,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或者叙述视频的内容,或者把视频调为静音让学生根据画面和字幕文本进行配音,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各自列出辩论提纲,展示提纲内容后由双方的成员借助具体细节进行辩论,辩论的最后让双方的辩手评论对方的观点和结论,这样既让学生理解天气与人的心情、天气与人的性格的关系有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强化:借助听前教师提供的关键词汇短语、必要背景知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同伴学习环节的对子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等同样起到了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对子活动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有益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此外,可以运用学生制作并展示PPT的方式强化口语输出效果。

学习评价:此环节可以通过对学生本次课的表现进行点评的方式进行表现性评价,可以简要概括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小结性课堂评价,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作有关低碳生活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多模态互动PPT并在下次课上进行抽查与课堂演示的方式来进行。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口语前测和后测成绩

三、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

教学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形式是学生成绩,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成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所就职的学校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的两个本科教学班中展开实验,两个班是从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随机抽取的。其中实验班41人,对照班40人,两个班被试的年龄均在19-20岁之间。经了解,两个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均未经过系统正式的口语学习和训练且利用畅言口语测试系统进行的口语测试的成绩表明,两个班的英语口语水平差别不大,可以开展多模态口语教学研究。本实验从2017年9月开始到2018年1月结束。本次测试的题目选自专门的口语题库,信度和效度高,评分由畅言口语测试系统自动评分。本次多模态口语研究实验的过程包括:口语水平前测-多模态口语实验-口语水平后测-数据收集与整理-结果分析与结论。

本实验中所有教学模态的选择遵循郭万群2013年提出的PIE原则,即有效性(Productive),互动性(Interactive)和参与度(Engaging)。有效性指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计划合理、思路清晰、环节完整,既合规范性又合目的性和规律性。互动性即交互性,“语言学习是通过人与人的交互、学习者内心的交互和人与环境的交互进行的”[3]。这里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参与度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和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这些原则主要在实验班中运用。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口语教学,教师首先讲解书本知识,然后核对答案,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单一的口语模态,最后布置题目让学生个人自由进行口语输出,互动性少,师生参与度低。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笔者对各种教学实验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包括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并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数据如下表1所示。

如上表1所示,根据前测成绩,开展多模态口语教学实验前,对照班的口语平均成绩是54.52,标准差是6.23,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是55.18,标准差是6.31,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的总分平均分相差0.66,差别不大,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P值为0.530,大于0.05,证明两个班的英语口语能力差别较小。

多模态口语教学实验之后,对照班的平均分为75.56,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9.88,两个班平均分相差4.32,显著性P值为0.004,小于0.05,证明这两个班在实验后的口语平均成绩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运用多模态口语教学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多模态口语教学通过多种模态创设了学生练习口语的真实语言环境,促进学生间互动合作,模态之间的转化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和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的音频模态激活了学生的听觉器官,动手记笔记使触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视频模态激活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多种器官同时使用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子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小组汇报等有助于构建多种真实的话语情景,增加口语表达机会,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多种模态的符号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口语表达实质,增强学习热情;多模态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自然习得英语语言。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模态口语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