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方式

2018-09-26王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王莉

摘 要: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它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理念来执行。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出发,先分析了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和创新方法,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高中生物;参考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该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通过设疑,引起学生兴趣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尽量不要将学习内容以结论的形式简单呈现,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自主设疑,激发研究兴趣。在《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将早上、中午、晚上等不同时段的向日葵的图片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简单结论:向日葵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的方向而转动。那么,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就这种自然现象深入思考,自主设疑:向日葵花盘随着太阳光的转移而转移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這样,学生的研究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出来。由于本节内容生动有趣,且富有生物实验的动态效果,因此教师不妨将实验观察的时间适当提前,让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对比分析,并对观察结果质疑与思考,从而真正落实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合作学习,培养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往往是在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在《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将“植物的向性运动”清晰形象地加以解释,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小组合作探讨:放在窗台上的花儿,是什么外界刺激导致植物新抽出的枝叶向着窗外生长?在透明的培养皿中生长起来的绿豆苗,是什么外界刺激导致叶子向上而根系向下生长?植物的这种定性运动对其自身的生长有什么意义?由此引出“定性运动”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的提高。在多媒体演示达尔文的胚芽鞘的实验中,渗透着对比分析的思维方式。学生对比观察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发现胚芽鞘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针对这一实验结果,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以提出实验假说,渗透“实验——观察——结论——假设”的科学思维方式。从温特对胚芽鞘的改进实验中,学生探究思考:为什么要改进胚芽鞘实验?从哪些方面改进实验?效果如何?以此来渗透严谨精密的科学思维。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大家都熟悉“木桶效应”,只有木桶中的每一块木板都变长,它的容积才会增长。想要提高班里的平均成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依赖于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改变。绝大部分班级的现状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作为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情的研究,及时而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学法和教法,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制定不同的合理的学习目标,因此要坚持“立足中间抓两头”的策略。而所谓“立足中间”,就是要把中等成绩的学生作为开展各项教学的重点对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中层学生为主,以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训练,切忌对学生进行太多的难题训练,这样会打击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所谓“抓两头”,也就是抓优生和差生,针对优生,可以鼓励他们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多做题,熟能生巧;而差生呢,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多关注,过鼓励。在作业和习题的布置方面也要分层,课下的作业或习题都要给优生留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对待差生要坚持回归基础,多做基础题。

四、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不管是教师操作,还是由学生自主完成,都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科学的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树立观察的意识。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目的,然后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工具,对操作的过程以及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以此为根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是在高中生物中,大部分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实验内容,可以适当的改变一些实验条件,或者改变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的设计,鼓励它们自己设计实验的操作流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高中学习中,既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该紧跟新课程理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后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年第3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周晓兰.创新教学模式搞好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