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天开启绝对音高基因的可行性与价值研究

2018-09-25王邑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3期
关键词:基因

王邑

摘要:AP是一种在参照音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准确辨别音高的稀有音乐感知能力。科学家认为AP的有效训练年龄在十岁之前。作为音调语言者,中国学生在绝对音高的培养方面具有更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后天;绝对音高;基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226-03

一、AP是什么

绝对音高(同固定音高、绝对音感,完美音高等),英文为Absolute Pitch(AP)或者Perfect Pitch,是以唱名的绝对固定为特点,在没有参照音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准确辨别音高的稀有音乐感知能力。笔者认为英文中的Absolute Pitch的说法从音乐人类学角度上讲更为贴切,Absolute意为绝对,展现了其与Relative Pitch(相对音高,简称RP)的对立关系。大多数人通常不是AP的绝对拥有者,或者是AP的绝对非拥有者,大多数人是AP的部分拥有者,即在没有对照音的情况下,对音高有模糊的辨别意识。

二、AP的价值

作为一种罕见的音乐能力,AP拥有者在音乐学习上对音高有更强的敏锐度和把控力,可以更精准地实现以实际音高命名和再现音乐。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AP则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对音乐工作从事者的价值。20世纪之后,作曲家习惯以全新音色组合、非常规调式甚至无调式的素材创作音乐,西方学院派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演奏上和传统调性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远,RP难以处理脱离了传统大小调式之后的音乐,因此,随着音乐的进步发展和人们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不同时期音乐理解的全面要求,AP将变成愈为重要却可遇不可求的音乐“工具”。作曲家和指挥家对音乐听觉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乐队的音乐表现依托于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内心听觉,AP可以帮助作曲家、指挥家建立稳定的内心听觉,更轻松地辨别乐队中各个声部的音响效果和音准。

2.对非音乐工作从事者的价值。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便拥有千亿计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也不断发生新的链接,其中链接的部分被称为突触,大脑学习过程就是新的突触的形成过程,突触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人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便越高。绝对音高的相关训练有助于增加脑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对智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AP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快地进步和更突出地表现之外,对与音乐相关的其他学科也表现出明显的作用,比如语言类学科。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音乐和语言加工的共同点,大量的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和语言共享一些基本的加工机制。

音乐欣赏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丰满和支撑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对压力舒解、心理疾病治疗,生活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AP拥有者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还原音乐最真实的结构,反射至神经系统,让真实的音高直接作用到神经中枢。

三、对AP的研究

关于AP的传统定义应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Bachem博士首次提出tone chroma概念,1937年Bachem博士在其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Various types of absolute pitch》中阐述“C-Chroma shall refer to the common aspects of all the Cs,and the general tern “tone chroma” shall point to the underlying quality of any tone and the tones in octave periodicity with it” Bachem博士本人作为具有AP的少数群体,将具有AP的人群分为三个层次——Genuine AP(真正的绝对音高拥有者)、Quasi AP(准绝对音高拥有者)和Pseudo AP(伪绝对音高拥有者)。Genuine AP可以大量的直接分辨每一个离散的音响色彩;Quasi AP是通过记住一个音的音响色彩,在听到其他音高时,通过判断与记忆音高的音程距离来推算次音高,并非真正的记住所有音,比如不少小提琴演奏家可以准确地听出四根定弦的音高G,D,A,E,听辩其他音高时则需要通过判断其与某根定弦音程进行推算;Pseudo AP具有一定的记忆音高的能力,但并没有记住音高的色彩,所以即使能辨别音高,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绝对音高拥有者。因此Bachem相信,真正的絕对音高的获得途径为遗传,后天的学习是无法做到拥有真正的绝对音高。Bachem博士提出拥有AP的人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极其少见,其普遍度低于万分之一。还有更多研究表明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在拥有AP的比例比大部分西方国家高,因为汉语属于音调语言(Tone Language),同一拼音分为四声加轻声共五种音调,且不同的音调表示不同的含义,而许多西方语言并不具备此特点,因此中国人由于语言的音调特点对音高具有更敏锐的辨别力。除了亚洲人外,更有部分特殊群体也在AP上展现出了特殊的能力,比如有视觉障碍的音乐人,有交流障碍的自闭症患者、对噪音极为敏感的威廉姆斯综合症患者等。音乐界普遍认为日本音乐院校中学生具有AP的比例远远高于欧洲音乐院校,就这一现象Rakowski和Miyazaki给出了另一个解释。音乐早期教育在日本大规模盛行,著名的雅马哈音乐学校精心制定并严格执行着自己的幼儿音乐教育计划,在为期两年的初级课程中学生们全程使用固调唱名法学习音阶,而第一学期只学习C4,D4,E4,F4和G4这五个音,并联系由这五个音组成的声乐或器乐曲目,通过六个月的多角度训练让这五个音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根深蒂固的记忆,从而形成固定音高。

四、AP的神经学、心理学和遗传学理解

颞叶是大脑中负责处理听觉信息和情感状态的部分,颞叶的上部和颞横回为听觉皮质区,颞上回的后部在优势半球为听觉言语中枢,其中右侧颞叶负责音高和声音频率信息的处理。ERP是一种电位生理学中认知功能的研究方法,P300为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Hiroyuki Hirose根据大量研究将P300总结为一种认知加工中维持和更新工作记忆的局部神经心理学表现,直接反应大脑在收到刺激后的认知功能状态。Klein认为AP拥有者由于大脑中存在一个固定音高模版(a fixed tonal template)所以在执行听觉刺激任务时并不触发P300.尽管Hirose的观点与之前Klein的研究结果有所分歧,但他同样承认AP被测试者的P300指标远低于非AP被测试者,这表明在实验过程中,AP被测试者的认知加工资源参与程度相对较低。P600和N400是研究大脑语言加工原理的两种常用的ERP成分,当大脑接收到违背语法的语言信号时,如“指挥我交响乐团”,在大约600毫秒后产生的正波即为P600;当大脑接收到违背语义的语言信号时,如“交响乐团指挥我”,在大约400毫秒后产生的负波即为N400。麦吉尔大学神经系教授Robert Zatorre博士的团队做了一个实验,在音高序列中改变某一音高的频率,发现右侧颞上回出现N400,反应音高具有语义性加工特征,音高变化使乐段表达的语义信息也发生改变。这一实验结果再次肯定了中国人固定音高的较大人群比例与汉语言的音调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另外有研究表明,将一个和弦中的某一音高改变后,音乐家的大脑中央顶区会产生潜伏期较短的P600,这体现出音乐家对于特定音程结构中的音高具有高期待值。遗传学家认为AP与基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国AP研究网站(www.absolutepitchstudy.com)上声明“如果你的家人中有人有绝对音高,且其年龄为八岁及八岁以上,那么你也有可能有绝对音高”。Siamak Baharloo做了关于AP基因的实验,通过标准化实验将表现出明显AP能力的人群组标为AP-1,抽取113名AP-1的兄弟姐们,并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音乐夏令营中抽取625名学生作为对照试样,实验发现基因和家族遗传是AP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暂时并没有发现详细的数据显示基因与AP的关联程度和复杂性。因此,笔者推断AP的形成需要综合先天基因和后天培养的共同作用。

五、影响AP培养的重要因素

1.婴幼儿期音高记忆系统预处理。Peter Gregersen的观点在不少研究中被广泛认可:“The most reasonable view of the existing data is that certain early childhood musical exposures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P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根据现有数据分析,最合理的观点即为在幼儿时期特定的音乐刺激会增加遗传性易感个体的AP可能性。另有研究表明AP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在九岁前完成,其中三到四岁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音高辨别敏感度最高的时期,在儿童听觉发育的黄金时期中,如果缺乏正确地引导和练习,音高辨别敏感度会随着调性概念的植入而被削弱或掩盖。铃木音乐教学法认为人的音乐能力是靠后天培养的而非依靠天赋,早期音乐教育和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是铃木教学法的两大核心。铃木认为遗传基因并非是儿童音乐能力的决定因素,只要有正确的培養和训练,任何儿童都可以被培养成才。尽管他的说法有悖于之前基因说的实验结果,但是表现了他对早期音乐教育的坚定信心。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样注重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奥尔夫相信各种声调的呼喊就是音乐的雏形,因此AP的培养应该与儿童学习母语的模式类似,在婴幼儿初期被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无意识地渗透。

2.强化训练,反复刺激。研究发现音乐家的颞叶活动比非音乐家的更为显著,由此断定长期的听力训练使音高信息能够通过胼胝体在两侧颞叶之间传递得更多更快。对AP的培养需要足够的重视,器乐学习之前或者同时需要搭配学习足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视唱练耳技巧。例如拿出每堂钢琴课的前十分钟或者后十分钟进行听音训练,让学生对音高具有稳定的记忆,便是AP基因开启的方法之一。固定音高不是必需的,但是非常重要的,且具备可塑时效性的,错过最好的培养时期,便事倍功半。避免随意哼唱或使用首调唱名法,这里并不否认首调唱名法在音乐学习中同样重要,但是在AP没有完全建立之前,固调和首调的切换会让人更容易习惯首调音高记忆模版。

目前并没发现数据或实验证明,不具备AP基因的成年人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达到Bachem博士所提到的“Genuine AP”但是通过频繁、定期的练习,将固定音高模版储存至大脑听觉记忆模块中,达到 “Quasi AP”对音乐方面的工作学习同样具有巨大意义。

3.环境影响。除了铃木之外,我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也曾说过“永远不要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恶劣的乐器进行练习”。AP的培养对乐器音高的准确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长时间在音准有偏差的乐器上进行练习,对固定音高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音乐教学和训练中,一定要使用音色较好,音高准确的乐器。教师除了对学生演奏的指导外也应该注意学生在乐器使用上的问题,比如钢琴专业的学生是否定期调琴,弦乐专业的学生的空弦是否调准等。除了练习外,音乐欣赏也是培养AP的一个辅助手段,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选用标准的音响制品和播放设备,远离盗版,避免音响制品播放出的音高与实际音高出现偏差。

4.多维度培养。关于音乐与语言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变得越来越深入,并涉及各个方向,比如神经可塑性、音高知觉、语言和音乐的皮层代表区等(Patel,2003),充分利用汉语语言中的音调特点优势,更深入地挖掘语言与音乐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加强对AP的训练和培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们对个人修养及文化素质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乐器,而在大量学习乐器的儿童中不乏有部分儿童将考入专业的音乐院校从事音乐工作,固定音高对从事音乐工作的群体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而各种研究表明,固定音高的早期培养对后天开启绝对音高基因,形成固定音高概念并形成终生音高记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achem,A.Absolute pitch.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55,(27):1180-1185.

[4]Chin,C.S.The development of absolute pitch:a theory concerning the roles of music training at an early developmental age and individual cognitive style.Psychology of Music,2003,31(2),155-171.

[5]Deutsch,D.Absolute pitch among students at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A large-Scale direct-test study.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3,134(5):3853.

[6]Hirose,H.,Kubota,M.,Kimura,I.Ohsawa,M.,Yumoto,M.,&Sakakihara;,Y.People with absolute pitch process tone with producing P300.Neuroscience Letters,2002,(330):247-250.

[7]Sergeant,D.(1969)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bsolute pitch.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2002,17(1):135-143.

猜你喜欢

基因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Frog whisperer
吃多吃少或与基因有关
Genome and healthcare
基因事件
ZIC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