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范生技能教学中班主任技能培养缺失问题

2018-09-25谢世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3期

谢世琦

摘要:在教育改革推动下,师范生培养逐步加强了对实践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教师工作的新形势要求师范生必须具有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而这方面却是在师范生技能培训中所欠缺的,大多数高校在对师范生班主任技能培训上没有相应的课程,导致师范生在面临班主任工作时无所适从,也使得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辅导工作难以开展。鉴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关系,对于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咨询技术理论知识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能正确的使用相关的心理咨询技术将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产生极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培养;班主任培养;青少年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052-02

一、高校师范生培养现状

高校师范生培养直接关系着我们人民教师的能力素质,关乎我国未来中小学的教育水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均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要增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在纲要指导下,近年来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从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在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尽管我们的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上得以提升,但在与学生相处、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等教学外的技能上表现出了严重的缺乏。目前中小学对于班主任教师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毕业生面临一上岗就需要担任班主任的现实状况。一方面许多师范生不知如何与青少年学生相处,表现出“管不住”的状态;另一方面对于班级上的一些“异类”学生的教育无从下手。这些都表明师范生培养在班主任能力素质教育上有所缺失,是对我们师范生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中小学生心理状况

青少年正处于个体身心迅速发育的特殊时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在此阶段青少年极易出现身心危机和行为偏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作为中小学生的青少年由于面对身体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社会竞争压力等刺激因素,他们在学习、生活、情绪调适、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课堂教育讲座,更多是日常工作中对青少年不良心理的疏导、不良行为的矫正。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另外,青少年群体性异常行为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教学进度,对其他学生带来不良示范,对于校风班风建设产生严重阻碍。而厌学严重的会导致逃离学习生活环境从而行带来辍学、休学、暴力、盗窃等违反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由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

作为中小学教育中一种集任课老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老师于一体的特殊教育身份,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1.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班主任作为教师身份首先的任务是教书,这要求班主任必需要有扎实的学识。习总书记曾说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只有老师有学识能教书,才能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好。

2.职业道德,育人能力。作为老师需要热爱教育工作,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模范;坚守人格底线,弘扬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严爱相济,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3.情感素质。要求班主任要时刻保持正性情绪,克制负性情绪。尤其是作为教书育人导师,在面对一些“问题学生”、“问题家长”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出尊重和礼貌。

4.班级管理技能。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承担领导、组织、管理班级、实施班级建设的多项工作职责,这要求班主任必须要有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够营造好和谐、优良的班级氛围,组织好集体活动,培养班级的学习兴趣,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等。

5.心理辅导能力。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形势严峻,要求班主任老师要有辨别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懂得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调节自身情绪障碍以及行为障碍。

尽管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设立有心理辅导机构,配置专门的心理医生,但由于班主任能够更多更深入涉及学生的心理,是最易于掌握学生情况的人,所以能比其他人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同时作为班主任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学生以及家庭资源,在管理学生、营造班级心理氛围、对心理问题学生紧急干预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目前师范生在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培养情况

尽管《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中将班主任工作技能作为教师职业训练的基本内容来要求,但是目前大多数师范生的培训中班主任相关课程较少,缺乏专业性指导,尤其是心理咨询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极度缺乏。目前师范生涉及心理的课程主要是《教育心理学》,该课程更多关注从学生心理设计教学,在班主任工作上并没有指导性的内容,更加没有技术实践内容。这导致师范生没有办法深层次了解工作内涵,仅凭经验主义行事,缺乏必要的能力。在面对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认识不足、概念不清、专业知识缺乏,处理学生心理问题难以下手。而从青少年学生方面来看,他们自我意识强,不能再像以往依靠所谓老师的威严来管理学生。

五、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与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因此能够熟练的使用心理咨询技术对于处理学生问题有绝对优势。

1.班主任的形象塑造。心理辅导不同于德育工作,在心理咨询中要求要完全接纳求助者,即不能用作为老师的道德思想去纠正、指责批评学生,而是要尽可能的去理解接受学生的问题,尊重他们的情感表现,从而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关系。而作为管理,班主任又需要有一定的威严,使学生不会敷衍或欺骗老师。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让学生愿意在产生问题时向班主任寻求帮助。

2.学会使用倾听技术。很多老师错误的将心理行为教育认为成说教,老师说者谆谆,而学生却是听者藐藐。心理辅导上更加要注重的是倾听,这里的倾听不仅仅是在用耳朵听,更要用身体听,用心听。在听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通过倾听来达到互相沟通、理解和教育的目的。有的班主任倾听技巧不够,自己讲的太多而不注意学生的反应,有时学生带着情绪老师仍然忙着讲道理。这样的心理辅导只会沦于形式,不但不能起到疏导作用,更可能是学生对老师产生抵抗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班级的管理。

3.注意保密原则。保密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遵守保密原则才能表现出老师的诚信,避免对学生产生伤害。同时能够使学生获得安全,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4.注意做到尊重、真诚和共情。只有做到尊重学生,学生才愿意信任老师,愿意将自己的问题暴露给老师;只有真诚地面对学生,他们才愿意接纳老师。共情则能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的内在动机,了解学生的内心体检,能够对学生表达支持和关切,使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增强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动机。

5.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基于人本主义,要求尊重、理解、关爱学生,给予其人文关怀。并且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感受到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意识,以至于他们能更好地解决目前甚至是将来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惠芬.“助人自助”:心理咨询技能与班主任工作[J].职教通讯,2015,(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