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化背景下的思想教育问题及优化路径

2018-09-25李勇陈宝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5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信息化

李勇 陈宝文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思想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教育的主客体、介体和环体上。针对信息化对思想教育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情景理性的创设来优化思想教育的建设之路。

关键词:信息化;思想教育;情景理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033-02

信息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产业资源,充分促进社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变化过程。在人们的周围,不仅仅有传统的现实社会,还有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网络社会,这是一个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却又极大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既虚拟又现实”的空间。网络社会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独立存在,而现实社会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社会。在此背景下,信息化对人们思想教育的作用会越来越强。

一、信息化对思想教育的深刻影響

“思想教育”是指对人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世界观主要是指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的问题,方法论则是指主观与客观如何符合的问题。[1]当前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意识,从而达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指导人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目的。根据思想教育的基本要素结构,可以分别从思想教育主客体、思想教育介体和思想教育环体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信息化对思想教育主客体的影响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指思想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是对一定的客体起思想教育的主体,最大特点是主动性和主导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思想教育的个体即实施思想教育的个人,比如教师、家长、领导等;另一类是思想教育的群体即实施思想教育的各种社团、单位等群体组织,比如政党、组织机构、自发团体等。思想教育的客体是指思想教育的接受者,它与思想教育的主体相对应,是思想教育的作用对象,其特点是可塑性和受动性,分成两类:一类是思想教育个体客体,比如学生、职工;另一类是思想教育群体客体,比如学生班集体、职工生产车间等。

在信息化背景下,人类社会经历多媒体的洗礼后进入自媒体时代。这种变化对思想教育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改变了思想教育手段的单一性,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转变为以主客体交流为基础的互动多变的教育方法;其次,改变了思想教育内容封闭性的特点,将大量的社会现实素材直接呈现到受教育者面前;再次,改变了思想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将传统的不区分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对所有受教育者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法转变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育方法。这些变化在给思想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教育主体优势地位衰弱。信息化表现为信息资源的超时空传递和交流互动,它使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之传播,这就打破了传统教育主体对思想教育资源的垄断性,各种价值观念、思想主张在没有经过教育主体筛选的情况下直接呈送到教育客体的面前,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平台获取同样的资源,主流思想教育垄断优势地位不复存在,无疑增加了教育主体工作的难度。

2.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客体受诱惑性增加。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个体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人们交往的范围扩大,个人的交往呈现自由特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等有选择的接受信息,思想交流突破了国家、地域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也导致形形色色的信息渠道和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暴露在教育客体面前,造成他们真伪难辨。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新技术使用的主力军多为青年,他们好奇心强,涉世经验尚欠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信息的开放性、多元性使各种社会组织能够更为直接的影响教育客体,这也削弱了主流思想教育的影响力。

(二)信息化对思想教育介体的影响

思想教育介体是思想教育主体和思想教育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具有关联性特征,一般分为物质介体和精神介体。物质介体是思想教育主体与客体相互传递教育信息的物质内容和手段,比如物质奖励、互联网技术应用等;精神介体是思想教育主体与客体互相传递思想教育信息的精神内容和手段,比如思想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环体是指思想教育环境,指与思想教育相关的,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而环体发挥作用需要依托介体,信息化对思想教育介体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教育内容变“多”。“多”一方面是指信息化确实为主客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指信息资源的泛滥。在信息化背景下,主客体每天会收到成千上万的信息,如何从中筛选有用的资源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主客体不具备审视和判断有价值资源的能力,那无疑就会成为“信息的奴隶”。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资源的泛滥势头会进一步的加剧,如何学会搜集整理有用资源越来越迫切。

2.思想教育内容变“杂”。信息不是知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之后才能称之为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具有多重性,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和网络犯罪比比皆是,如黑客攻击、互联网信息泄密日益严重、网络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网站等。

信息化虽然带来了主客体地位的平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教育主体对信息资源的掌控优势,强化了客体对信息资源的分享,取得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思想教育路径,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教育路径的优化——情景理性

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将情景理性引入其路径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1.建立信息共享又各具特色的思想教育网络平台情景。现行的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多是各地、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而成,虽然可以满足本单位的部分信息化要求,但由于缺乏对宏观全局的把控,能够使用的信息资源十分的有限,而且各地还存在重复建设、内容雷同的弊端,也有筛选信息不严、把控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所以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资源时,往往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从宏观全局的高度建立一个共享的思想教育网络平台是很有必要的。从思想教育的方法来看,这个平台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整合起来,这就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从教育过程来看,这个平台可以改变过去由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育模式,构筑成平等互动的教育模式。利用信息化的便捷性、时代性,丰富性、人际关系的即时互动性等特点,将各地、各单位思想教育延伸到网络,使网络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思想教育大课堂。

2.培养思想教育主客体审视信息能力的情景。打开互联网,我们就会被信息所淹没,其中的大多数信息将成为一堆价值为零的信息垃圾山。如果没有审视信息的能力,人类会被自己创造的过量信息窒息。[2]在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教育主客体不仅要主动的搜集信息,更好学会如何搜集信息、判断信息、审视信息,培养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

3.建立思想教育内容隐性渗透的情景。思想教育效果与是教育方式相辅相成的。目前,思想教育多采用简单粗暴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一味的将知识观念“填鸭式”的传给受教育者,这种方法没有照顾到客体的知识水平、年龄情况、家庭背景等实际因素,不仅没有使思想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导致了客体的反感,因此有必要开展隐性教育。

针对信息化时效性、多载体性并存的特点,可以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或事,通过文艺创作使之形成思想教育内容,然后利用信息化的特点传播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针对信息化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将传统文化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提炼,并利用现代技术使之形象化,可以使它们成为优秀的思想教育内容。此外,思想教育内容在利用信息化传播的时候要注意教育内容与信息资源的融合,特别是在青少年信息类别中要加强节目内容的审查和引导,提防导致青少年思想庸俗化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会,2001:179.

[2]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4.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