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22李轶华马英孙智宏

科技风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教育公平社区教育

李轶华 马英 孙智宏

摘 要:本文主要從学分银行在社会教育中作用与意义角度出发,阐述了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中实施面临的挑战,并依照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与措施,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分银行;社区教育;教育公平

学分银行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帮助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内容,并以学分储备模式来实现不同兑换功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学分并储存到学分银行当中,待其储存到一定程度便可兑换为资格证书、学历以及学位证书。因此,作为非学历教育之一,社区教育在实行学分银行时,要充分发挥学分银行基本功能与作用,从而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1 学分银行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1 学分银行促进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性提升

社区教育主要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的,由政府部门主持并管理。社区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公益性特征,社区教育有政府部门主办,以公益性形式来服务于社区群众居民。第二,自主性特性,社区教育不存在严格性考核和准入制度,社区居民可以自愿依照需求来获取教育。第三,开放性特征,社区教育对象并非单一化主体,其主要由妇女、孩子、老人等组成,不同主体都可以平等享有社区教育资源。第四,多样性特征,社区教育涉及不同形式教育,社区居民可以依照自身需求来获取相应教育资源。综合社区教育特征,在实施学分银行时能过获得更多帮助,同时,学分银行制度通过开放性和学分累积性模式来确保学位和学历证书申请模式有效实施,因此,学分银行不仅能够帮助居民提升学习动力,从而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创新能力、发展能力、职业能力提升,同时有效促进社区教育服务功能提升。

1.2 学分银行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由于整个社会对文凭学历重视度较高,而国内社区教育对技能培训比较重视,对社区居民精神生活非常注重,导致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衔接出现问题。同时,社区教育属于服务性教育的一种,不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因此,在发展社区教育过程中会注重实现社区居民终身教育,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以终身教育平台为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保障其能够获得一技之长。而由于社区教育并非强制性教育,人们可以通过自身需求来完成学习,并没有专业化毕业和考核要求,对此,学分银行能够为其提供一种学分认可模式,从而保障学员获取社区教育的公平性,同时将社区教育公平性进行有效落实。

1.3 学分银行有助于全民终身学习

将学分银行制度应用到社区教育当中,通过开发性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对象多元性,使得社区居民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各方条件来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内容,同时可以对鉴定和考试进行自主性选择,并对个人学业程度和学业目标进行灵活调整。通过学分银行将社区居民学习成果以学分形式进行储存,并反映居民受教育时间和程度,并且社区居民可以依照自身需求来转换学分,进而实现学习成本和学习时间降低同时能过为学业提供指导。防止因学历教育导致学习压力和功利因素出现,从根本上促进居民学习热情和终身学习欲望的产生,从而有效推动全面终身学习。

2 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中实施面临的挑战分析

2.1 学分银行概念模糊,导致学分银行制度和社区教育难以有效统一

在实施学分银行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三类主体,分别为独立服务机构、多所高校联盟以及一所高校。由于学分银行涉及主体过多,导致其主体存在不明确现象。第一,如果由一所高校来单独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则学分银行只能满足该高校内部学习认证使用,并没有达到学分银行实施最终目标。第二,以多所高校联盟模式应用学分银行,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高校之间存在合作冲突等问题,导致学分兑换标准难以得到最终统一。第三,学分银行在独立机构实施时,由于当下社会环境因素导致该模式存在不成熟现象,从经济角度方面难以获取有效收益,导致服务机构逐渐放弃学分银行模式。由此可见,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当中同样存在主体模糊问题,同时由于社区教育地位不高,更加难以确定学分银行服务主体,导致学分银行难以在社区教育当中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2.2 管理主体之间学分互认面临挑战,具体实施难度较大

在学习不同课程过程中,由于教育主体不同,在课程学分计算方式上存在差异,即定价机制存在差异化。同时不同教育主体对每一个学分所蕴含价值意义存在差别,导致衡量标准难以得到最终统一,在实施过程中,相关学员学习状况会上传到动态数据库当中,但是该数据库难以在更广范围社区当中应用,导致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存在学分互认难以统一现象,最终在互认协议方面难以达成统一意见,为实际操作和管理带来挑战。同时,由于社区教育地位不高,得不到有效关注,导致其自身管理出现问题,使得社区教育在实行学分银行时遇到不同挑战。

3 学分银行在社区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3.1 搭建分模块学分标准,丰富学分兑换形式

首先,在终身学习背景下,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要以技能和知识培训为基础,实施分模块学分标准,并依照社区教育基本特征划分教育模式,其中主要分为休闲文化教育、技能培训教育以及学历培训教育,针对不同教育模块特征来设置学分标准。例如社区居民参加一次娱乐互动、一次培训、一次读书活动或一次讲座能够得到多少学分,而社区居民可以根据依照个人需求要选择不同模块,待完成学习任务后在学分银行卡中储存相应学分,只要学分数量达到一定标准便可以得到相应证书。其次,社区教育主要以非正式学历模式为主,因此在学分获取方式上难以实施统一,对此,社区教育可以依照教育特点来实现学分兑换形式的多元化,以部分转换和完全转换两种方式满足居民需求。同时,社区居民获得的积分在兑换学历证书同时,可以利用多余积分来兑换物质奖励,例如读书卷、生活用品等,从而实现需求性和制度性积分兑换模式的融合。

3.2 加强学分银行管理软件优化程度,进一步创新学分银行制度

首先,要想优化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顺利实施,要对学分银行管理软件进行优化,完善不同信息传递、储存、记录以及批准等功能,特别是学分传递功能,要确保不同社区教育之间能够数显学分灵活性传递与兑换。各级管理部门及劳动技能鉴定机构要对社区教育学分累计兑换、专业证书认可以及课程设置建立服务系统,从而保障学分银行制度在社区教育当中顺利实施。其次,在实施学分银行制度过程中,不仅要遵守学分银行制度规划与标准,同时要依照学区教育基本特征进行专业性规划与设计,从而保障学分银行能够适应并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为学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与动力,同时为社区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学分银行制度在社区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从未来发展角度来分析,要高度重视学分银行制度对社区银行的作用及意义,从而针对社区教育基本特征,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应用方案,充分发挥学分银行制度的作用与意义,从而为学习型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汪跃平.基层电大推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学分银行”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的探索[J].成人教育,2012,32(12):37-39.

[2]周值强,蓝斌.老年教育对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基于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的个案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4):7-9.

[3]周文,王文婷.“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分部学分银行试点建设实践研究——以南京开放大学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0(3):1-4.

[4]张筱园.新形势下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 ——首届“南方终身教育论坛”综述[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6(1):30-32.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教育公平社区教育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