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曲中顶真修辞的认知参照点研究

2018-09-21黄群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卖东西元曲语篇

黄群

【摘 要】认知参照点,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模式,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经验中。而元曲大量运用顶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现力丰富。本文参考了大量的元曲文本,结合认知参照点探索元曲中顶真的不同类型,并旨在揭示出不同的元曲顶真背后的认知参照点模式,以深化人们的认知识理解能力。

【关键词】顶真;认知参照点;元曲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221-03

一、前言

元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兴起对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影响深远。修辞手法上,元曲中常使用顶真手法,形式上针锋相对;作用上,能使句子的语气贯通,突出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内容上句意紧凑,使语篇气势浑然。在语篇的识解中,顶真修辞在语篇衔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Langacker(2001:18)认为认知参照点“作为有序的心理路径,其内在性质是动态的。” 同时,认知参照点对话题结构存在解释力,这与探讨顶真修辞的认知参照点模式不谋而合。本文基于认知参照点,旨在解决:1.元曲中顶真修辞有哪些类型?2.顶真中的各类型对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式是怎样的?

二、理论基础

在认知语言学的早期研究中,已有学者注意到认知参照点这一现象。Rosch(1973)借鉴Wittgenstain(1953)的家族相似性理论提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由原型和基本层次范畴来组织的。Langacker(2001:18)认为,从最初参照点的选择,认知途径的建立到目标的激活,整个概念化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具有动态性。这种动态的概念化过程使得前一个认知参照点和接续生成的一系列参照点构成参照点链(reference point chain)。

影响参照点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突显度(promience),即X比Y更有可能被选为参照点,如果X在包含Y的语境更为突显。2)线性语序(linear word order),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条件下,X比Y更有可能被选为参照点,如果X比Y先被感知。3)概念关联性(conceptual connectivity),即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的概念语义联系的密切程度,这是由两者参与的结构关系决定的。参照点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某一概念的突显度(promience),领地的范围主要取决于概念关联度(semantic connectivity),概念关联度的强弱决定了哪些成分处在某参照点的领地内。

而顶真作为一种富有艺术趣味的修辞技巧,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形式。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2001)指出“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修辞方法。”后人对顶真的研究也不乏其数,如王学奇和王洪(1992)指出,“顶真”格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法,并对元曲中顶真的形式进行分类研究;孟昭泉(1994)对从其它辞格的亲系层面、词语的类型、顶真的变式等进行分类;王金禾(2015)曾研究儿童歌谣中顶真的艺术特征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对元曲中的顶真结构进行研究,与认知参照点中的心理路径相契合,具有研究的可行性。

三、具体分析

(一)元曲中顶真的类型

通过大量阅读元曲的资料,最终从《元曲选》、多个版本的《元曲三百首》(王锳 1982;周尊宇 1992;李淼 2000;吴兆基 2002;任犀然 2006;黄昉,黄秉泽 2007;褚斌杰 2009;解玉峰 2011;素芹 2013;关汉卿 2013;高民,王亦高 2014;张根云 2015)等中找到大量的顶真实例,并根据研究需要和顶真形式,将顶真分为:字词顶真和越递顶真。陈望道曾说:“顶针是用前一句的结尾(词或短语)来做后一句的起头。”而对顶真是单个字、词语出现并未详细探究。通过对元曲的整理发现,字词顶真分为以下几类:

1.一字顶真

例1: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元]无名氏《越调·小桃红·情》

例2:你道信步出兰庭,庭院悄悄人初静,静听是弹琴的那生生,生猜咱无情似有情,情知咱甚意来听,听沉罢,过初更,更阑也休得消停,停待甚,忙将那脚步儿行,行过那梧桐树儿边金井,井阑边把身躯鹅掩映,映着我这影儿呵,好着我嫌煞月儿明。——郑光祖的杂剧《梅香》一折〔赚煞〕

2.二字顶真

例3: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盍西村《小桃红·杂咏》

例4:故乡何在归途远,途远难归应断肠,断肠人在纱窗下,纱窗曾不忆彷徨。——宾白中《王粲登楼·捣练歌》三折[普天乐]

3.三字顶真

例5:不争我去的迟,被那家使心力;使心力,厮搬递,卖东西;卖东西,到家里;到家里,看珠翠;看珠翠,寄钗篦,寄钗篦;定成计,定成计,使良媒;使良媒,怎支持?怎支持,谎人贼。——[元]《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例6: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汉宫秋·梅花酒》

4.五字顶真

例7:为一言半语受千辛万苦,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可怜我差池了夫妇情,错配了这姻缘薄,都为俺那水性的儿夫。——尚仲贤《柳毅传书·那咤令》

例8:青芽芽柳条,接绿茸茸芳草,綠茸茸芳草,间碧森森竹梢;碧森森竹梢,接红馥馥小桃。——无名氏《仙吕·那咤令过鹊踏枝寄生草·梨园乐府》

5.三、四、五字交替顶真

例9:万万载,户口增,田畴辟,民归善;民归善,省刑罚,薄税敛,差徭免;差徭免,日月同明;日月同明,嵩岳齐肩。唱道、唱道,虎据中原;虎据中原,龙飞九天;龙飞九天,雨顺风调,合天意,随人愿;随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点金星瑞云里现。——《新水令·鸳鸯煞》

而越递顶真作为顶真的一种变形,指的是句子之间不是直接首尾相接,而是隔着某个字词传递的。

例10: 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元]贯云石《南吕:金字经》

例11: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杆看烂漫开,月曾把酒问团圆,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二)顶真中各类型对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式

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将元曲中顶真修辞用认知参照点模式进行解读时,首先要考虑认知参照点的选择。认知参照点的选取不是任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人们趋向于选择凸显的实体作为认知参照点来激活非凸显的实体。而且,从最初认知参照点的选择,到认知途径的建立到目标的激活,整个概念化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具有动态性质。

首先来探讨字词顶真的认知参照点模式。王学奇和王洪(1992)指出,“一字承格特点是,严守句与句间一字相承之法,涉及内容较少,其作用主要是调节音律,显示作品的音乐美。”一字、二字顶真结构上,强有力地衔接了前后两个句子,顶真的后面一个字或者词往往是对前一句最后一个词的补充或者增加,可将其视为激活一个新的认知领域。随着内容的发展,认知领域的切换,推动了整个语篇发展。

例1: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元]无名氏《越调·小桃红·情》

图1 认知参照点模式1

前文的例1,顶真主要通过一个个词形成有序的心理路径,构成认知参照点图示。认知主体为元曲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这首曲句子的末尾一个字与后一句的开头一个形成结构,有别于其它形式,使得其凸显于整首元曲中,获得读者的关注。而例1中处于读者视野最前面的“词”作为一句曲的结尾,具有凸显性,作为首先的参照点,激活顶真结构的目标——“词”;而“词”形成一个新的句子,作为参照点,激活句尾的“事”;然后“事”形成一个新的句子,作为参照点,激活句尾的“自”……以此类推,直至曲终。而每一个形成的新句子,在句意上自足,能够表达清晰的语义,形成自己的认知领域。认知领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图1中右图所示。

而字词顶真中,三字、五字顶真及三、四、五字顶真的交替使用,却需要用不同于一字、二字顶真的认知参照点模式进行解读, 原因在于三、四、五字结构一致,在元曲中基本能一眼识别出是重复用语,形式上严谨,内容上基本属于重复,无太多信息补充。五个字依次递承,是顶真在元曲中运用形式最多的一种。由于重复的内容较多,结构一致,方便读者的理解。限于篇幅有限,本文以三字顶真为例。

例5:不争我去的迟,被那家使心力;使心力,厮搬递,卖东西;卖东西,到家里;到家里,看珠翠;看珠翠,寄钗篦,寄钗篦;定成计,定成计,使良媒;使良媒,怎支持?怎支持,谎人贼。——[元]《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图2 认知参照点模式2

例3中的顶真修辞,前后采用同式同字。每个短句中,顶真手法并没有存在前句末尾一个字与下句最前一个字相对应的关系,而是各自形成一对对重复的内容,侧重强调,推动语篇的进展。如“卖东西”中的“西”和“到家里”的“到”并不相同,并没有形成顶真形式。反而是各个短句结构形式相同,形成各自的一个认知语域。同样,在对“卖东西”进行识解过程中,同样结构的短句重复出现,更容易获得读者的注意力,在读者视野中处于凸显位置,也被视为首选的参照点,激活目标域的“卖东西”,而“卖东西”的凸显给读者一定的联想空间,鉴于关联性原则——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的概念语义联系的密切程度,这是由两者参与的结构关系决定的,读者结合生活常识得到,元曲创作的时代——民不聊生,官僚欺压,百姓穷困潦倒,何来东西可卖,由此为下一个顶真手法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而言辞的重复,形式一定的音韵,强调了元曲内容。

最后探讨的是越递的认知参照点模式。顶真前后两句存在一定的间隔,语义较大,形成各种的认知域;而顶真修辞中,前一句的关键词后还附有其它内容,认知域内容也随之扩大,而后一句以关键词开头的句子则形成一个新的句子,实现语义独立,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域。

例10: 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元]贯云石《南吕:金字经》

图3认知參照点模式3

例6是一字顶真和越递顶真的结合。第一个“圆”和第二个“圆”为一字顶真,其余为越递顶真,曲中并未直接出现前后衔接的字词。曲中“圆”的重复出现,使之得以凸显,成为认知参照的首选。一字顶真中,第一个“圆”与前面的“缺”形成对比,表示月亮的物理状态。第二个“圆”则强调语义上的“圆满”,为衔接下文做了铺垫。“圆”不仅指月圆,还反衬人不如月,不能团圆。这样的表达使语义愈加丰富,该曲中的参照点“圆月”形成一个大家熟知的认知域,通过该认知域激活了读者对人与人团圆这个新认知域的识解,如图3所示。

四、结语

元曲的词字数不限,相对自由,口语、书面语并存,语言极具特色。而顶真手法的使用,使得语篇衔接一气呵成。本文通过对多个版本的元曲文本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分析出元曲中顶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顶真对应的认知参照模式。希望通过本研究,能深化对认知参照点的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onald W.1993.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Cognitive Linguistics4(1):1-38.

[2]Langacker,Ronald W.2001.Dynamicity in grammar. In Axiomathes 12:7-33.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褚斌杰主编.元曲三百首详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5]高民,王亦高编著.汉英双讲中国元曲50篇:汉英对照[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4.

[6]关汉卿等著,思履主编.元曲300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7]黄昉,黄秉泽选注.元曲三百首[M].武汉:崇文书局,2007.

[8]李丛禾.认知参照点模型及其语言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2):23-27.

[9]李淼注释.元曲三百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10]孟昭泉.再论顶真辞格的分类[J].中山大学学报(综合版),1994,(3):30-35.

[11]任犀然编著.元曲三百首:彩图版[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6.

[12]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13]王金禾.儿童歌谣顶真修辞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动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1244-1248.

[14]王学奇,王洪.论元曲中的“顶针格”修辞法[J].河北学刊,1992:55-59.

[15]王锳选注.元人小令二百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16]吴兆基编.元曲三百首[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17]解玉峰编注.元曲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8]于万锁.概念参照点模式与语篇解读[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3):25-28.

[19]张根云注释.元曲三百首:精编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0]周尊宇编.元曲精华[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卖东西元曲语篇
粗心老板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品读元曲
不是……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