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发展

2018-09-21周文慧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公安院校教育改革

摘 要: 当前,一些公安院校人文教育存在教学定位不准、教学目的模糊,课程设置单一、培养方案简化,课程内容有限、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改革可从明确课程定位、完善培养方案,开设通识课程、促进素质拓展,丰富教学方法,延展学习空间等方面着手,以期达到增强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公安院校 人文教育 教育改革

公安院校是具有双重属性的教育培养单位。其一,它以培养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为基本办学目标,具有行业性特征;其二,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公安院校具有普通地方高校不具备的行业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办学规律,体现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差异的办学特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高等教育属性,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办学必须在高等教育的规律下开展,依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全国公安英模大会上对公安工作提出十六字“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这既是对公安工作的宏观指示,又是对公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公安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公安院校的独特性带来了学校从管理体制到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公安院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要体现鲜明的公安特色和高等教育的属性特征。公安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在公安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

一、当前一些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問题

综观公安人文教育现状,我们发现一些公安院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与培养方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整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高,教学目的模糊。

从教育性质上看,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也是贯穿高等教育始终的综合性教育,人文教育是任何一个专业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教育。但是,当前公安院校对人文教育的定位仅仅局限于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是相对于公安专业课程而言无足轻重的“负课”。有些学生认为,人文教育课程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没有实际意义,对课程重视程度较低。

人文教育课程大多归属于公安院校基础课程教学部,相对于侦查学、治安管理学等公安传统专业课程而言,它是一门公共课,课程在客观上具有边缘化的特征。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中,因专业的限制,往往难以与公安学科教师一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成长空间,在专业发展上客观上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二)课程设置单一,培养方案简化。

人文教育是一个学科覆盖面广、知识体系庞杂的综合性教育知识体系,具体应该包括文、史、哲等多门类学科知识。但是,公安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课程,同时包含中华诗词之美、美学等网络选修课程。很显然,当前的公安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涵盖内容相对简单,远未包含人文教育的主体内容。同时,我们看到,公安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并未深层次涉及公安学及相关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难以体现公安院校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

培养方案是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及学程安排等多环节的综合性的教育指导文件,它是学科建设的指南针,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明确的目标性。但是,当前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培养方案相对简化,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在具体的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上,尚未从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的高度上优化方案,表现为培养方案简化的结果。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公安专业特色,表现为与其他高校趋同化的特点。

(三)课程内容有限,教学方式传统。

当前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以中华诗词之美、诗词鉴赏等课程为主体的网络在线教育课程内容。大学语文课程是以文本选编、重点作家作品介绍等为主要线索安排课程内容,从选编文章看,基本覆盖中国文学从古代到现、当代的典型作家,能基本涉及主要文学样式及文学名篇。但是,在对外国文学及文化思潮相关内容的选择上,显得不足,尤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与文化概略等方面的内容并未涉及。还需要提到的是,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语言文字的教育,现阶段公安人文教育普遍未涉及语言文字的教育。从整体上看,存在重文学轻语言、重名家轻文化的现象。

教学方式是教育的基本途径,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依托于课堂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接受知识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容易长时间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持续关注,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方面略显不足。

二、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改革的路径

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公安预备警官崇高的职业道德、优良的职业作风、优秀的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对公安院校人文教育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明确课程定位,完善培养方案。

公安人文教育课程应该是涵盖多门课程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它是以大学语文为主干课程,涉及美学、文化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的人文知识课程体系。“一般本科院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大学语文主要是在理工农医学生中开设,应该更偏重于审美性,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拓宽思维视野,丰富情感世界,增进文化修养,提高审美能力”[1]。公安院校必须明确公安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在课程定位上突出宽、广、全的特点。所谓的“宽”,是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它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该是对课文知识的扩展;所谓的“广”,是指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它不限制于文学,而应该是涵盖文、史、哲的通识知识体系;所谓的“全”,是指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既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又包括书面表达能力,既包括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包括逻辑思维的锻炼,既包括前沿信息的捕捉又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行业特色大学的文科“只有选准突破点,塑造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2]。

公安人文教育课程的定位不仅包括课程内部的设置与定位,还关系到该课程在公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公安人文教育课程公安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公安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培养公安人才的忠诚意识、警察意识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对丰富和发展警察文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切不可把公安人文教育课程边缘化,而应把它放在公安人才培养的高度和公安文化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它的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队伍建设中的优势,逐步形成与公安专业课程相得益彰的学科门类,从而促进公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公安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公安人文教育课程的培养方案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时,需要强调公安人才的职业需求所带来的培养要求。警察职业是一种社会性属性鲜明的工作,交流、沟通能力是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计时,必须重视警察职业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和论证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增加言语课程,尤其是言语交流课程是公安人文教育课程需要完善的重要内容。警察工作中的侦查、鉴定等工作环节是需要严密的推理和严谨的思考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是警察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在公安人文教育课程中适当开设逻辑课程、哲学课程可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训练基础。

(二)开设通识课程,促进素质拓展。

通识课程发源于19世纪的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它的提出背景是有些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强调的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培育的过程而不是教授的过程,强调熏陶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在公安院校,公安人文教育课程与公安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并不矛盾,相反,人文教育课程的非职业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公安专业职业化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有效改善职业化教育存在的模式化、规范化教育带来的思维固化问题,是培养学生创作力和思辨能力的良好途径。但是,在公安院校开设公安人文通识课程时,应注意到它与普通地方高校人文通识课程的差异性。我们在普通地方高校人文通识课程内容的主体选择上不应忽视公安特色,在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精义讲读课程时,可以公安文化建设为视角进行讲解,从“忠诚”“使命”等警察职业要求方面切入传统文化的讲授,开辟出以公安文化为背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的传统文化课程。我们重视儒家文化传承,但需要挖掘“儒家思想中‘仁爱‘民本‘礼的思想对当代警察职业道德观有很好的引导、借鉴作用”[3]。我们重视法家文化思想,讲授法家的“缘法而治”的思想,并结合当下构建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履行公权力时需要从法家“法治”思想中继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律精神,必须尊重法律,绝不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公安院校学生的素质情况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素质,从长远看,它关涉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因此,素质拓展是公安院校人文课程必须重视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公安院校预备警官的人文素质,并为公安实战服务是公安院校人文素质课程需要持续关注的根本性问题。提高学生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提高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关怀、提高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完善是公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与尊重有利于警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整体关怀有利于警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性,对立项人格的追求与完美有利于警察个人修养的不断提高,这三者共同促进警察素质的全面拓展。在人文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我们应充分考虑兼顾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的关系,避免学生一味陷入理论的泥潭,也要防止学生只顾知识的功利价值而忽视理论的提升。在通识教育中,可丰富经典著作阅读、跨文化交流等内容,也可以扩充社会实践与创新研究等前沿、实践课程内容,以创作、辩论、演讲等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延展学习空间。

高等教育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教学方式的传统教育,而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公安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安人文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它离先进教育技术的灵活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改革当前公安人文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充分开发、运用网络课程是公安人文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庞杂、涉及学科门类多,当前的公安院校相关教师人数较少,专业限制较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设完善而有质量的课程。网络课程平台能充分优化社会教育资源,整合不同学科门类的优秀教育成果,并运用网络便捷、灵活地运用到公安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更广泛地扩大人文知识的知识内容,更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以超星知识服务集团推出的系列网络课程可以有效提供基于网络技术的慕课技术服务,它开发的以PC、手机为终端的技术服务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性,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都大大延展了,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互动交流模块给师生及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有价值的实用交流平台,从而弥补了大班教学师生互动不足的缺憾”[4]。

充分利用交互式教学方式是公安人文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信、邮件等运用软件的广泛运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中,利用这些软件的互动功能,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利用手机终端,可开展学生课前预习安排、课中签到提问、课后练习辅导的全程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的改进可充分利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以正向引导的方式发挥手机在学习活动中的正向作用,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加荣.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3):23.

[2]张守涛,賈冰.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探析[J].阅江学刊,2015(5):95.

[3]周文慧.基于职业化教育的公安教育途径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6):120.

[4]孟德腾,黄芙菊,刘彦宏.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87.

基金项目:湖北警官学院2018年度院级科研项目“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公安文化建构影响研究”(编号:ZN029);湖北警官学院2018年度院级教研一般项目“公安院校‘柔性教育模式研究”(编号:JYXM2018B16)。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公安院校教育改革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