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魅力

2018-09-21黄珊妹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黄珊妹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它的出现给国家、社会乃至人类世界带来非凡的魅力。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为人本魅力、理论魅力、实践魅力,坚持这三大魅力,对我国始终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本魅力 理论魅力 实践魅力

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问,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黑格尔把哲学比喻成“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消化与生理学”、“同一句格言”、“动物听音乐”。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1]43-44,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

正如陈忠立教授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休闲解闷的空洞哲学,也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晦涩的思辨书斋哲学,马克思也不是一个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哲学内容上不但受到当时社会及其以前哲学的影响,而且学风上也受到过去哲学的影响。”[2]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具体历史的根据,也就是在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的,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所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以经济学的形式对劳动主体活动创造能力的肯定;而且古典经济学家比较深入探讨分工的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和对立状况进行经济上的分析并揭示其局限性。

其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当时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永恒的“自然形式”进行了批判。第一,他们论证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必将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第二,他们看到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用社会经济状况说明政治制度;第三,他们看到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理论。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主要指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米涅、梯叶里、基佐等。首先,他们突破把历史发展归结为个别杰出人物自觉活动结果的英雄史观,提出应当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其次,他们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作了具体考察;再次,这些历史学家不满意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政治机构决定社会生活的理论,企图证明财产关系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现实基础。

其四,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古典哲学,其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是: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研究和探讨;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研究辩证发展观,试图从世界观的角度用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深刻研究和批判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魅力

无论从哪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独特价值与独特魅力,让它屹立于世界历史中永垂不朽,正是这种价独特的价值与魅力让它在滚动的岁月里不断地流淌,主要体现为它的人本魅力、理论魅力与实践魅力。

(一)人本魅力

人是社會、文化和历史塑造的产物,正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塑造才使人成为具有具体的需要、能力、特性和本质现实的人,成为具有自己规定性的人。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从本质上来说,任何对于世界的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虽然面对的是外部世界,但表达的却是对人自己的观点”{3]4-5。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从人本主义的思想出发,从现实生活状况出发,把对人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作为主线,追求和探索并力求实现人的本质、人的权利、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与发展。

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的导言中强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因此,受压迫受剥削的底层劳苦人们应该学会起来进行反抗斗争以至于达到“此岸世界的真理”,进入“一个愉快的历史结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提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不是“人同人相异化”、“人与劳动相异化”,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活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德意志形态中》中马克思将人的本质阐述为“人的需要”,正是要满足这种需要,人们才会创造历史进行再生产。

人权论。马克思、恩格斯多次直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天赋”的观点,指出了人权是社会的阶级的概念。人的“权利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出生只是赋予人以个人的存在,首先只是赋予他以生命,使他成为自然的个人;而国家的规定,如立法权等,则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产儿,而不是自然的个人的产物。”因而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不仅有个人权利,还有集体权利、国家权力、社会权利”[4]255-260。

人的自由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思想史上自由理论的合理因素,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肯定了“政治自由”和“理性自由”的提法,并在自由观念形成过程中重演了西方自由理论的发展历史,经过“政治自由”,“理性自由”阶段后,最终达到“劳动自由”,把人类自由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让“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人的价值与发展论。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人的价值表现在人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之中,他坚决反对离开社会发展离开个人在社会中的劳动抽象的孤立的谈论“人的价值”,因此,人只有通过在社会的劳动及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而人的价值与发展的实现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其最高目标在于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二)理论魅力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受剥削压迫的无产阶级斗争日趋上升并且强烈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这样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应运而生成为马克思主义,并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不仅是革命的而且是科学的,它的每一个原理和论断都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在分析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规律中得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作为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像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5]45

鲜明的政治立场理论。马克思始终把对人的生存境遇作为终极关怀,用博大宽广的胸襟容纳更多受压迫剥削的贫苦人民,并致力于为他们讨回公道。因此,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为无产阶级本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彻底地解放自己;最后,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真正意志。因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本利益、意志、愿望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无产阶级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第一位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此,致力于以人民根本利益为首成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到至今仍然充满着蓬勃的生机、鲜活的色彩,因为它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更加彻、革命性更加坚定、实践性更加自觉;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更加具体更加清晰更加准确;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人们的生活更富于创造性,谱写新的理论篇章,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最崇高的社会理论。“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6]9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成为最美好的社会,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状况进行总结而做出科学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乌托邦的,凭空猜测的。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鼓舞那些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们更加团结一心,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创造条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社会。

(三)实践魅力

马克思从社会实践出发,从人与人社会关系揭示人的本质,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6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体现在人们实践活动创造的社会关系中,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之所以能发动一场震撼人类思想史的革命,关键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7]83。

首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哲学的局限性,同唯心主义和旧的唯物主义划清界限,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9。这是一种实践的思维方式,将“对象、现实、感性”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理解,客体在实践中不断被创造、不断生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質及其体系具有一个超越以往一切哲学的、全新的逻辑起点和基础。

其次,“实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虽然在古代就进入人们的视域,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没有真正地科学解决它的内涵、本质和作用等问题”[7]79。马克思总结和概括了现代工业实践的时代精神,批判和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中“实践”和“劳动”概念中合理因素,对实践内涵作了科学的规定。“所谓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地使用工具等物质手段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的首要形式和基本内容是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35第二,实践是人们能动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能动创造性活动,因而它能够发展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第三,实践具有历史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联,只有在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8]140。人们总会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实践活动,如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发展交往关系等,这些都会受到历史活动的影响。因此,实践魅力是马克思哲学的现实的表达,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概括和浓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魅力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学问与理论,历久弥新。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多元化、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激荡的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具有非凡的意义,我们应该以端正的态度获取它魅力中的亮点,使之在人生轨迹上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学习和认识马克思哲学这三大魅力对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对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人的自我认知、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即会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并且深刻地揭示人的本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努力为他们提供“安身立命之本”,把他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为之实现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同时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人本主义的魅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

二,有助于我们树立实践的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现实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魅让我们具备要树立实践世界观的意识,把“自在之物”转化“为我之物”,从而“创造出按照自在世界本身的运动不可能产生的事物”和“一个与自在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世界”。

三,有助于我们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为了发展和锻炼这种理论思维能力,必須学习以往的哲学。”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有一种反思--意指跟随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1]10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自觉地进行反思,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一种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变得和谐,从而对未来科学、实践发展方向提供宝贵的思路。

四,有助于我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哲学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哲学,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讲:“哲学既离不开政治,也离不开政治的后果”;而政治有时也要通过哲学表现出来,有时运用哲学的思维或方法,有时运用哲学的直接术语或“常识”命题,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的一个“常识”命题,而在1978年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变为一个极强的政治性命题,产生巨大的政治效应,直到如今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共产主义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也是其理论前提,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并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忠立.马克思主义哲学魅力来自哪里概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6).

[3]李恩来.人性的焦点与圆周[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王佩,曹红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7]杨耕,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周志山.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GKSXKA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弄清楚的三个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善用科学理论解决改革发展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