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堂中要处理好的几个主要关系

2018-09-21张以民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张以民

摘 要: 高中语文新课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新课堂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关系:行为主体间的关系、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学习活动中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的关系。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展现新面貌,语文教学的新形象才会逐步树立起来。

关键词: 语文新课堂 课堂教学 主要关系

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堂应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堂,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课堂,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新课堂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关系:

一、行为主体间的关系

1.师生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怀着一腔真情,将学生真正当做自己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将学生真正当做自己的朋友,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其次,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师生沟通。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如果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放任自由或者埋怨批评,粗暴干预,就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增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周记对话,融洽师生关系。所谓“周记对话”是指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周记中提出来,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者讨论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周记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使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当然,周记要注意处理好为学生保密等问题。第二,聊天对话,加强情感交流。聊天是一种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着笔谈所无法企及的表情、动作,使得对话双方的心灵更加直白地碰撞,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亲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第三,角色互换,加深彼此的了解。教师和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角色的互换,可以为双方带来崭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意识,更能融洽双方的关系。

2.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要重视学生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间的关系

1.“情”与“理”

语文课文中的“情”与“理”常常都是和谐地统一在艺术形象之中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情”和“理”的关系,“唯情”或“唯理”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有害的,都会破坏“情”和“理”水乳交融的关系,破坏它们之间的张力和与和谐。比如教《荷塘月色》这类偏于抒情的诗文,既要让学生领会其中哀愁、忧闷、沉郁、悲愤的情感,又要给学生做一定的理性分析,介绍作者所处的特定环境,评价作品的社会意义,指出其时代和思想上的局限性。

2.“部分”与“整体”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不是机械地叠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以全局的眼光确定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及部分同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

3.新知与旧知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应是师生共同運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学会进行“归纳研究”和“演绎研究”,让学生体验求知的快乐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4.课内与课外

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不断向课外拓展延伸。做到课内外和谐相融,使语文学习更深入。《中国艺术表里的虚和实》这篇文章为了说明虚实是如何相生的,列举了“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在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这一例子。为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列举了几个绘画方面的例子,加以阐释,说明虚实是如何相生的。

三、学习活动中的关系

1.积累与整合

在学习活动中要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同时,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感受与鉴赏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同时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升审美境界,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与领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学习目标,与文本展开对话,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和思考中,加深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应用与拓展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会剖析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与创新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运用得好,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实际上,针对某项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不可能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只提教法而忽视内容,教学程序就会杂乱无章;反之,只看内容而忽视教法的多样性、变化性,也会使教学活动单调、僵化,缺乏动态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五、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的关系

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教学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如高中语文第五册《中国艺术表里的虚和实》这篇文章教学难度大,上课前教师播放《梁祝》这一小提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声音大者,金鼓齐鸣,势若排山倒海,动地惊天;小者仅一两声笛鸣,犹如林间细雀低低絮语,或是弦乐轻轻弹奏,似微风吹拂,牵起丝丝涟漪。甚而至于有时音响全无,成为空白,给人以无限遐想。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这就是音乐中的虚实相生的绝妙效果。播放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为课文学习创设了适宜的教学情境。

总之,只有注意处理好以上几个主要关系,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展现新的面貌,语文教学的新形象才会逐步树立。

参考文献:

[1]李峤.天人和谐论[M].重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傅道春.新課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曾文婕.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6]于漪.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0(2).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