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应用型师范生的策略

2018-09-21何洁芳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师范生应用型

何洁芳

摘 要: 新时代视野下,开展校内和校外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汉语师范生来说尤为重要,应该把第二课堂纳入课程结构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体现丰富性、突出针对性、注重有效性。

关键词: 第二课堂活动 应用型 师范生

第二课堂活动即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指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和实施的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学记》认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1]这里的“正业”即“正式的课业”,可理解为今天的课堂教学;“居学”即“课外练习”,可理解为今天的课外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活动。由此可见,古代的中国人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这样才能“乐学”。笔者认为:为适应新时代北京下人才素质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后成为一名胜任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必须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下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应用型师范生的有效策略。

一、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课程结构的同时,加大检查和考核的力度。

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的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不断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其宗旨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侧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案将课程结构分为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两大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口语角、各类竞赛和文体活动、各类讲座(报告)、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国际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共建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献爱心等公益活动等。具体要求是:其一,学院成立第二课堂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安排相关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其二,各活动组织开展的具体时间、地点另作安排。从这可以看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重视的,但在执行上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笔者认为,要让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检查和考核力度,这样才能把课外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师范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应用型师范生。

二、根据专业特点开展非课程结构的校内第二课堂课活动

非课程结构的校内第二课堂课活动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广阔的训练平台,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的项目及学习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基本功,促进他们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人际交往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成立教学基本功小组,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尤其是课堂教学基本功,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教师教学基本功在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开展非课程结构的校内第二课堂课活动能有效地强化训练和巩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为今后迅速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内第二课堂课活动的开展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完成,具体如下:

校内第二课堂课活动表(一)

1.开展“三字一话”活动,提高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字一话”: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中离不开文字的使用和书写,尽管在多媒体课件普及的情况下,也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框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师,其普通话水平应达到教师资格所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即二级甲等以上。这就要求在校师范生的三笔字写得工整美观,普通话说得标准流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可以“塑造成型”。定期开展“三字一话”活动,邀请校内的书法老师和普通话测试员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训练,不断提高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扎扎实实的教学基本功。

2.开展模拟语文教学课堂活动。

成立教学小组,让师范生把课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这一项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扩展、延伸。在活动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即每个组员轮流做一个星期的“值班老师”,全面负责组织模拟教学课堂活动,大家集体备课,写教案,然后其他组员充当“值班老师”的学生,一起听“值班老师”上课,课后一起评课,评课后再针对突出的问题修改再上一次模拟课,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邀请大四那些经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或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具体指导,让小组内的师范生经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教学训练打磨后,比较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和技巧,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

3.开展网络学习活动。

现代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网络加快发展,教育也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基于此,成立网络学习小组,除了巩固和美化常规的教学课件制作外,还要学会创建网站和制作网页,网站可设置以下板块:未来教师风采专区、品课程专区、微格教学专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学习园地、课外活动天地。未来教师风采专区专门展示各小组的书法作品、写作作品、才艺成果、支教家教风采等,供小组师范生及社外师范生浏览学习。精品课程专区,专门收集各地名师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教学视频,供观摩学习。微格教学专区,专门展示教学小组成员的优秀微格教学训练视频及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的理论知识。中小学教育信息专区,收集当地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案例、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展示出来。除了设立的专门的网站外,还要创立微信互动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供有需要的师范生扫描、学习。网络学习小组的成员不仅可以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中提高收集材料的能力,还可以在管理维护网站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和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教学技能。

(二)组建特色社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校内第二课堂课活动表(二)

1.成立中学语文课文朗诵小组。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字清、气顺、音正、声脆、腔美、调纯、意切、神出[2]。朗诵技能是汉语言专业师范生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一个语文教师能把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出来,势必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这一篇描写和歌颂春天的笔调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教师在领悟课文所抒发的那种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欢欣和舒畅的感情后,用朗诵带动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朗读这一句时重音落在“盼”、“近”,读出欣喜、欢快之情,读出对春天的强烈期待,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春天的景色。成立中学语文课文朗诵小组,专门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按体裁类别加强朗读和朗诵训练,并在组内举办朗诵比赛,让师范生在朗诵活动中增长见识。这样既能训练阅读能力,又能提高朗诵能力,从而提高师范生“说”的能力。

2.成立文学社。

成立文学社,自办刊物,定期培训,定期交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写作能力是师范生的基本功之一,“能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一大优势。成立文学社,把平时喜欢写作的学生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共同修改,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到文学创作中,通过观察、感受、想象、构思完成作品的创作,提高写作能力。此外,文学社内部自办刊物,定期交流;定期举办写作指导短训班和作品大赛,并向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推荐优秀作品。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写作活动,不断提高师范生的写作能力。

3.成立才艺表演团。

才艺特长是师范生的一大优势,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立才艺表演团,根据参团师范生的兴趣特长分组,邀请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教师对表演团的师范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在唱歌、跳舞和乐器演奏方面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的才艺,每人都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节目。定期举办才艺比赛,比赛的组织与安排全由才艺表演团的成员合作完成,节目也是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师范生的文艺特长,又能培养师范生的组织、管理及交际能力,为将来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校外第二课堂活动载体

校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利用师范生的课余时间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活动。校外课外实践活动是师范生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窗口,也是拓展专业技能、感受教师行业氛围的有效途径。

(一)成立支教志愿者小分队。

经过校内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训练后,师范生可以报名参加支教志愿者小分队。小分队的志愿者经指导老师的考核合格后,分批到城郊或附近的乡镇中小学(一般是实习基地学校)进行义务支教或义务辅导,对像是农民子女、务工人员、留守儿童。这就要求师范生认真钻研教材,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好课,根据所支教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或辅导,把培养应用型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落到实处。

(二)开展义务家教活动。

义务家教活动是师范生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上门义务家教辅导服务,这是师范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把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义务家教活动是一项无偿的社会实践活动,师范生在开展义务家教活动中,既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又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回校后可有针对性地加强此方面知识的学习,以不断进步。

四、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4]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师范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课外实践中,不但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水平,而且有利于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增长学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打造应用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西汉]戴圣,编.刘小沙,译.礼记·学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會,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读研究会,编.朗诵教学考级表演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项目基金: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建设与研究”(2015JGA363)阶段性研究成果;2014年度钦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北部湾经济发展下地方本科院校师范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研究成果(2014XJJG-C19)。

猜你喜欢

师范生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