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的思考

2018-09-21房广梅徐军张惠芳

现代企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生源分层

房广梅 徐军 张惠芳

一、分层教学的起源

分层教学最早是1868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哈利斯(Ham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各种各样的能力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开始在美德两国出现并被普遍采用。1930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都忙于恢复经济或者参加战争,教育自然无暇顾及。于是,分层教学热潮由初步走向繁荣陷入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个国家特别是美国倡导的“优质教育”又重新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于是新一轮的分层教学实验正式拉开序幕。60年代中期,英国小学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代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教学,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2003年,由盐湖城的教师凯思尔等合作开发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现在正成为美国分层教学研究的焦点。

在我国,分层教学起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而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进行试验,则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新中国成立以前,除单级教学形式的分层教学试验得到推广应用,其影响也比较深远之外,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其它形式的分层教学实验,均是昙花一现,它们在国内的影响也很有限。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分层教学又经过了几个阶段,时至今日,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探讨。90年代初上海率先进行试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进行了分层教学试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地提高。1999年东莞塘夏理工学校也实施了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普高和高职高考。2001年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在数学、英语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

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1.生源性質不同。近几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急剧下滑,高职院校的招生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6、2017两年生源情况而言,有与盐城工学院合作办学的4+0本科班,有与扬州大学等3所学校合作的3+2本科班,有提前批次单独招生的高职学生,有统一招生的高职学生,有注册入学的高职学生,还有参加对口高考的中专生源。不同类型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高低分差距加大,特别是数学基础,差距就更加明显。如果还采用同一教学起点、同一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有关公共基础课程时,基础好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又会出现“吃不了”的现象,这就给公共基础课程特别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既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又束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这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有必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分层分类教学。

2.学科知识内容需求不同。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为例,作为必修的基础理论课,除了“一元函数微积分”是基础内容之外,还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空间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知识与建筑类专业相关,拉普拉斯变换知识与电子类专业相关,微分方程知识与化工类专业相关等。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除了一元函数微积分以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考虑到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同,有必要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3.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的差异。 参加高考后入学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态度也比较端正,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而注册入学的学生,基础较薄弱,态度也不积极,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就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而言,性别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男生较多的机械与汽车类专业、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理解力较强,抽象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女生较多,特别是注册入学的学生,基本没有什么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的学习比较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必要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4.学生个体需求不同。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生专转本、专升本必考的科目之一。对于部分基础较好且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同学,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了难度、拓宽了知识面,为学生参加专转本、专升本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我校参加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储备了精英选手。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高等数学的不同需求,有必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类教学。

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使基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分类教学,让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也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础较差的同学产生畏难情绪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分层分类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吃得饱”,也能使基础不好的学生“吃得了”,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从而渴望更大的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标准化”和“机械化”,代之以“多样化”、“个性化”和“层次化”。以我校高等数学课程为例,在2016年开始实行分层分类教学试点,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于注册类的学生,放慢进度,降低难度,老师的教学完全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学生在上课期间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课堂气氛不活跃。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以来,学生不再为自己的基础差而不好意思,敢于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敢于上黑板板演,敢于将自己的问题暴露给老师并能得到老师的指点,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可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职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都受到公平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在高职教育中都能得到良性发展。[基金项目:本文作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课题“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公共基础课分层分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高等数学为例 ”的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课生源分层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