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护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2018-09-21严莲李显蓉李飞宋美璇

西部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函询规范化研究生

严莲 李显蓉 李飞 宋美璇

(1.西南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为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加强临床实践训练,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兼备理论与实践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性护理人才[1]。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2]。国家卫计委于2016年提出对临床新入职护士进行2年规范化培训,MNS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第一阶段与规范化培训在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带教方式、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均可统一,因此,很多高校将两者并列培养[3]。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培养策略,其培养质量影响临床护理学科的发展,核心能力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4-5],目前对此新型培养模式尚无一套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构建一套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为两种模式的并轨培养提供人才考核依据,并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明确了培养目标。

1 研究方法与步骤

1.1 形成考核指标草案 本研究在回顾分析国内外文献关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与MNS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结构式访谈,收集专家意见以形成原始函询问卷,从而构建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草案。经课题组讨论邀请8名护理专家(工作年限:25年以上,职称:副高及以上,在护理教育、管理、临床护理等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进行结构式访谈。访谈主题主要围绕:① MNS研究生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区别。②规范化培训护士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③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内涵应该包括哪些。④MNS研究生与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衔接培养等问题。

1.2 制作指标体系评分调查问卷 在查阅文献及收集访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专家函询问卷框架。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致专家信与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向函询专家简洁明了的阐述本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内容,并提示回收问卷的时间。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按Likert评分原则(5分为很重要,4分为重要,3分为一般重要,2分为不重要,1分为很不重要)对指标框架表的条目进行给分,可删除、补充或修改条目。第三部分:判断依据调查表、熟悉程度调查表。通过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衡量专家的权威程度,将熟悉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进行赋值,判断分为4类并将依据程度分为大、中、小分别赋予不同的量化值。将初始的函询问卷再次请8名访谈专家审阅,回收专家意见对相应指标进行增加、删除或合并,修改部分指标的措辞,最终形成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专家函询问卷。

1.3 Delphi法的实施

1.3.1 函询专家的选择 邀请40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入选条件:①中级职称以上。②本科学历以上。③在本科院校从事护理教学或三甲综合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④参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带教考核工作2年以上或担任硕士生导师2年以上。⑤确保有充足的时间配合本研究的函询工作。

1.3.2 专家函询过程 两轮函询采用当面递送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放给符合纳入标准的专家,并请专家尽量在两周内完成,并回收。问卷回收后,综合专家提出的意见,删除重要性评分均值<3.5分、变异系数>0.25、满分比<0.2的指标,并对问卷进行修改[12]。第一轮函询后,对专家权威系数进行分析,排除专家权威系数小于0.7的专家。第二轮函询问卷回收后,遵照首轮指标处理原则,根据专家重要性评分运用优序图法[6]计算1、2级指标条目的权重,再次评价各指标得分的稳定性,最终形成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表1 专家判断依据权值(Ca)Table 1 The weight of judgment basis

表2 专家熟悉程度权值(Cs)Table 2 The weight of the degree of familiarity (Cs)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最终邀请了来自西南地区的10位护理教育者、10位护理管理者、10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5位临床医学工作者、5位医学教育者共计40位专家参与函询,函询专家一般情况,见表3。

表3 函询专家一般情况(n=40)Table 3 Demographic data of experts

2.2 专家积极性 本次调查第1轮共发放40份问卷,回收38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问卷回收率为95.0%,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0%;第2轮发放38份问卷,回收问卷36份,其中有效问卷36份,问卷回收率为94.7%,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7%。

2.3 专家权威程度 通过计算得出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判断系数(Ca)为0.9,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5。

2.4 专家协调程度 专家协调程度由变异系数与协调系数(Kendall’s W)表示,两轮专家咨询后1、2级指标的变异系数波动在0.03(0.21之间(见表4);1级、2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15和0.547, X2检验(P<0.05)。

2.5 专家函询结果 经过两轮的专家函询(见图1),得出1、2级指标的专家重要性评分、变异系数、权重值、满分比(见表4),最终构建完成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共包括7个1级指标、31个2级指标、53个3级指标,见表5。

3 讨论

3.1 函询专家的科学性分析 本文专家的选择都是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学院教育与临床管理及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各约占50%,担任硕导者占65%,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比例占85%,且工作时间均为10年以上,熟知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流程以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本次调查两轮有效问卷回收率均在90%以上,说明专家的积极性较好,且通过计算出熟悉程度系数为0.8,判断系数为0.9,专家权威系数为0.85,均>0.7,说明本研究选择的函询专家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和谐系数与变异系数都是反映专家协调程度以及函询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两轮专家咨询1、2级指标的变异系数波动在0.03(0.21之间,均<0.25,变异系数越小,专家意见一致性越好。通过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W)及对其显著性检验,W在0~1之间,一般在0.5的波动范围内,W越大,协调程度越好[6]。1级、2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415和0.547, X2检验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函询结果可靠。

图1 专家函询流程图Figure 1 The flowchart of expert consultation

指标内容重要性评分(x±s)变异系数权重满分比(×10-2)人文素质4.16±0.120.030.12542.1 职业道德观念4.15±0.420.10.30642.1 伦理道德观念4.09±0.540.130.23141.8 人道主义观念4.05±0.450.110.20640.3 医事法律意识4.11±0.360.090.25741.9理论知识4.25±0.110.030.16152.6 医学基础知识水平4.28±0.590.140.35252.8 专科系统知识水平4.26±0.580.140.32251.4 英语等级水平4.27±0.470.110.32651.6专业技能4.42±0.120.030.20163.2 专业操作技术4.46±0.360.080.21963.5 急救应变能力4.56±0.330.070.22564.3 文书记录能力4.37±0.440.10.14352.9 病例分析能力4.33±0.450.10.13751.6 健康宣教能力4.35±0.560.130.13950.7 心理疏导能力4.33±0.570.130.13750.5教学能力4.15±0.140.030.10740.1 教学设计能力4.16±0.350.080.29641.8 课堂授课能力4.15±0.430.10.27541.4 实践指导能力4.21±0.350.080.42942.3科研素养4.32±0.150.030.19452.7 信息检索能力4.35±0.230.050.20855.5 课题撰写能力4.34±0.260.060.19654.6 课题实施能力4.33±0.260.060.19053.4 统计分析能力4.33±0.350.080.19053.5 论文撰写能力4.37±0.240.050.21657.3管理能力4.10±0.130.030.07240.2 管理理论知识3.81±0.790.210.14337.5 人际沟通能力4.09±0.450.110.18938.5 组织协作能力4.08±0.470.160.18439.2 护理决策能力3.78±0.540.140.13636.4 突发事件应变能力4.12±0.430.100.19541.2 病区管理能力3.83±0.690.180.15336.2自我发展素质4.21±0.140.030.14051.5 自我评估能力4.22±0.530.130.25352.6 自我约束能力4.19±0.350.080.21950.4 自我规划能力4.25±0.430.100.26753.5 自我提高能力4.24±0.450.110.26152.5

3.2 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定义

由本研究所构建的考核指标体系可见,研究者认为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应该满足规范化培训与MNS研究生培养的双重要求,综合起来须具备人文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素养、管理能力、自我发展素质七大方面核心能力,是指MNS研究生在规范化培训模式下掌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增强人文关怀和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具备一定的临床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并对自身有长期发展规划的临床专业综合型人才。

3.3 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的内涵

由表4可知,函询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赋值顺序为专业技能、科研素养、理论知识、自我发展素质、人文素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MNS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临床护理储备高层次人才。美国培养的MNS研究生须具备护理实践能力、高层次教学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提供专业咨询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临床领导能力、伦理决策能力[8-10]。Hamrice等[11]学者的观点则认为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专家指导能力、提供咨询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有类似之处,但美国的MNS更加注重培养亚专科系统的高级实践护士[11]。从专家函询结果可知,函询专家的重要性评分与权重赋值排名第一的是“专业技能”, MNS研究生应该更加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这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12,16]。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与护理模式的优化,全球临床护理呈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3级指标“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是为了与国际接轨,逐步培养具有专科性的高级护理人才。

其次是“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日常的临床工作,并为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临床管理等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根基[12-15]。唐小璐等[6]研究结果显示“理论知识水平”对MNS研究生的临床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级指标“专科系统知识水平”评分也较高,注重提高专科护理知识的学习,为未来MNS研究生成长为专科护理骨干奠定理论基础,以便在专科护理领域发挥自身优势。

表5 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Table 5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graduates in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based on standardized training mode

排名第三的是“科研素养”,与唐小璐[6]、陈媛等[16]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提升了科研能力的地位,因为科研素质是MNS研究生区别于普通临床护士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也是考量我国MNS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临床科研提升护理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17-19]。其中,2级指标“论文撰写能力”的重要性评分最高,论文的撰写质量从侧面反映硕士研究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0];“信息检索能力”、“ 统计分析能力”的评分也较高,广泛的文献阅读与熟练的数据统计是提升科研素养的基础。

本研究提出MNS研究生应该具备“自我发展素质”,不仅概括了陈语等[12]提出的“专业发展能力”的内涵,还进一步发展了“自我评估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 自我规划能力”、“ 自我提高能力”四方面的考核。良好的自我发展素质有利于学生主动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发展[21-22]。其中,学生对自我专业能力有明确的评估,对自身社会价值有准确的定位,并能保持慎独自律精神,保持勤奋学习的态度,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远大而具可行性的规划,这将有利于人才的梯度培养,有利于MNS研究生长远的职业发展,为其奋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并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显得越发重要,这符合国家培养合格的医疗人才需兼备精湛的技术与高尚品德的要求[24-25]。国内同类研究[6,12,16,26]大多提到了职业、伦理、道德理念,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2级指标 “医事法律意识”, 医学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亦是每一个临床工作者必修课程,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都将是一种能力的展现。

最后,“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的考核条目相对来说专家的重要性评分较靠后,这与唐小璐[6]、陈媛等[16]研究结果相似。然而,2级指标“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是MNS研究生未来临床教学的主要方向,主要通过考察MNS研究生整体护理查房、护理操作的示范讲解、临床带教实习等。此外,由于临床管理者大多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相对于高学历反而更注重日常工作中的时间积累与沉淀,对工作年限和阅历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于MNS研究生直接接触病房管理机会有限。在护患矛盾日益尖锐、医护合作日益紧密的时代,2级指标“人际沟通能力”与“组织协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MNS研究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才能够胜任患者的日常管理、医护的沟通工作[27-28]。

4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其中7个1级指标、31个2级指标和53个3级指标,各级指标条目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较好,重要性评分结果有效,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为规范化培训模式与MNS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考核新型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函询规范化研究生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