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古代文献的飞蚊症整理与分析

2018-09-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玄府肝肾药物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陈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广东 佛山 528313

飞蚊症是以眼前有黑影飘动伴有视力减退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是由玻璃体混浊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并且视力减退的程度与玻璃体混浊程度有关[1]。飞蚊症是眼科的常见病,其发病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容易因情志不舒而出现肝郁。肝郁易化火,肝开窍于目,故火性炎上,灼伤眼目。同时现代人多喜食油炸和肥甘厚腻之品,脾胃受累,脾不健运,聚湿成痰,痰阻经络,化而为火。且又多喜久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久视失血,熬夜伤神,肝主藏血,血不足,则不能濡养眼部[3]。故现代飞蚊症患者日益增多,并且趋向年轻化。

现代治疗飞蚊症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飞蚊症中医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有待加强。本文对飞蚊症的中医古代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历代对于飞蚊症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临床更好地把握古代治疗飞蚊症的基本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搜集文献 在《中医眼科学》[3]和《中医眼科全书》[4]等著作中根据检索词“云雾移睛”、“眼中生花”、“黑花飞蝇”等筛选出飞蚊症的相关文献;在中华医典官网搜索眼科专著,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搜索相关文献,筛查出飞蚊症的相关文献。

1.2 筛选文献 通过考查源流,进行文献筛查,剔除重复文献,将所得文献进行电子版整理,建立“飞蚊症”基础资料数据总库。

1.3 研究文献 运用文献学的方法,对飞蚊症的病名、病因、病机、病性、辨证分型、发病、治疗原则、方药、预后和预防等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历代治疗飞蚊症的有效方剂,将方药相关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并建立数据子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再结合历代对于飞蚊症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病名 中医对飞蚊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5],原文392条云“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气)〔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首次描述飞蚊症的典型症候。隋唐时期《千金药方》中将飞蚊症描述为“蒂见生花,视如见星”。宋元时期,《银海精微》[6]和《圣济总录》[7]中都有“黑花飞蝇”的记载。在明代,《一草亭木科全书》中对飞蚊症有“蝇影飞越”的论述。而“云雾移睛”最早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其后中医学一直沿用此病名。

2.2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人与外界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人体各组织之间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为脏腑、经络、血气的相互协同与抑制,而眼的各组织间也构成一个小整体。《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目经大成》曰:“神膏有如卵白。”即清纯粘稠,有透光的作用,相当于现代的玻璃体。《证治准绳》[8]曰:“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即指神水相当房水,有涵养神膏的作用。而肝郁气滞,导致气滞血瘀,血不养水,神水逆乱而循环失畅,水不养膏,可以使神膏混浊,目中生花。

飞蚊症在古代属于“内障”范围,内障多为虚证,但不是所有的内障都是由于脏腑亏虚,也有脉络阻塞,玄府不通,使精气不能上注于目而成病。《审视瑶函》[9]谓:“内障难治者,外不见证,无从下手也。”外障看得见,内障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人看不到,主证难抓,所以内障难治。总结飞蚊症的病因病机如下:

2.2.1 玄府闭塞(实证) 玄府的概念最早见于《素问·调经论》,即汗孔。“以其细微幽玄不可见,或汗液色玄,从孔而出,故名”。后世刘完素将其发展,即人体任何组织结构以至世间万物之“气出入升降之门户”均为“玄府”。《素问玄机原病式》[10]中谓“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营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在目部的表现就是眼生黑花,云雾移睛。

2.2.1.1 水湿上泛 湿热熏蒸或痰湿内蕴,浊气上犯,目中清纯之气被扰。《眼科简易》[11]曰:“目有神光。系心经一点清明之真火,火能视物,倘肾受邪热,蒸迫水气上行,强制真火,紊乱神光,故有黑点直上直下,如蝇飞之状。”即若有外物阻塞玄府使清纯之气不能上应则表现为飞蚊症。《审视瑶函·云雾移睛症》曰:“云雾移睛,元虚者秧。……其源结束胆肾目病,白者因痰火,肺经清纯之气不足,黄者脾胃清纯之气有伤。……”即人之眼目,精气都来源于肝胆,脉道上通于目而为光明。如果郁怒动火而生痰,痰火阻塞脉道,玄府瘀闭,升降出入不顺,而为云雾移睛。《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曰:“……乃玄府有伤,络间精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为内障之证,其源皆属胆肾。”《眼科金镜》[12]曰:“……亦有怒动肝火,及伤寒,瘟疫,疟疾,痰火之人,热邪久郁,蒸伤清纯太和元气,亦罹此症。”

2.2.1.2 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溢于脉外,滞于神膏。《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曰:“……而悲哭太过,深思积忿者,每有此病。”七情内伤多直中脏腑,久忿则肝郁,久思则伤脾,肝脾损伤,一者生化之源不足,二者疏泄不足则郁闭玄府,使清纯之气不得上养眼目。《眼科金镜》曰:“……或有悲泣过伤,深思积忿,或素精血亏乏,常流泪及目睛凉者,亦有患此症。”同样强调了七情对云雾移睛的影响。

2.2.2 肝肾虚亏(虚证)

2.2.2.1 阴虚火旺 虚火上炎,络伤血溢,滞于神膏。五轮学说曾提及,四轮不能视物,唯水轮明鉴万物。所以眼内疾病,外观正常,但属水轮疾病,与肾相关。《眼科金镜》曰:“其源皆属于肝肾自病,身之精血有限,人之留丧无穷,不慎保养,天真日衰,精神日损,致脑脂热邪氤氲之气垂落睛珠,故有此恙。”

2.2.2.2 肝肾气虚 精耗津伤,或气血不足,目失濡养。《诸病源候论·目病诸疾》[13]中虽然没有提出病名,但已经阐述了飞蚊症的一部分病因病机:“凡目病,若肝气不足,兼胸隔风痰劳热,则目不能远视。视物则茫茫漠漠也。若心气虚,则令目茫茫,或恶见火光,视见蜚蝇黄黑也。”《眼科三字经》曰[14]:“黑花症,肝肾亏,地黄丸,效无比。”飞蚊症的表现为眼目外观无异常,属于内障的范畴,而作者胡荫臣认为,内障之形成,有内外两因,外因是头风攻目,可以导致突然视力障碍。内因为脏腑受伤,精气不能上注于目,使视力逐渐下降。《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曰:“小儿疳证,热证,疟疾,伤寒日久,及目痛久闭,蒸伤津液清纯之气,亦有此患。”即久病致虚。《银海精微》:“血虚肾衰,肾水不能养肝,肝经虚甚,致使眼中视之黑花缭乱,一物见二。”《眼科启明》[15]曰:“皆因肾家水缺,不能滋生肝木而成焦热,肝木焦枯,胆气不足,故行动举止则眼中神水荡漾,有黑影如蝇翅。”

2.3 病性 综上所述,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本,湿热、邪火为标,而继发病因痰湿、痰火和瘀血更加重病情,又成为再损伤的病因。老年人以肝肾不足,气血两亏,神膏失养为主,其所得飞蚊症此阶段属虚证。

2.4 辨证

2.4.1 先察部位形色 细心审查眼部五脏之对应的部位,先看水轮,再看风、气、血、肉四轮。对于飞蚊症,当只有水轮或可有絮状物,其余四轮均外观端好(五脏之部位,五色之清浊)。

2.4.2 次辨内外 外障者,病发于风、火、肉、金轮,常为六淫外邪侵入所致,症见红痛、肿胀、糜烂、胬肉、翳膜等,多是实证热症。内障者,多由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过度疲劳所致,常表现为白翳下陷,眼睑无力等。对于飞蚊症,常常辨为内障之初期。

2.4.3 再辨虚实 内眼疾患多因内伤七情所致,虚证多,但也有痰火、瘀血、湿热等引起。实者病偏于表,发病较急,病程较短,预后良好。虚者则病偏于里,逐渐发病,病程长而预后不好。即实者暴起,虚者渐起。

2.5 鉴别诊断

2.5.1 萤星满目 其指视物时觉无数细小红星,如萤火虫飞舞缭乱的眼疾。《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四十三》曰:“自见目前有无数细细红星,如萤火飞伏撩乱,甚则如灯光扫星之状”。此证是由于贪酒劳心等耗竭肾阴,使六阳贼火上炎,治疗常用滋阴降火之品,而且神膏内并没有病变。而飞蚊症的表现则是病人自见黑花如豆,并没有光亮感。

2.5.2 坐起生花 其在概念上与云雾移睛不同,是指坐起过快,眼前冒花,而不是眼前常有黑花飘舞。坐起生花常见于阴虚水少,痰火上扰之人,治法与云雾移睛也有差别。

2.6 发病 发病突然:因湿热、郁火引起的痰湿、痰火或出血渗入神膏,急剧加重。发病缓慢:因年老肾虚或因气血不足,神膏失养而发病,病情隐伏。

2.7 预后 对于飞蚊症越早治疗则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越大。《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谓:“……幼而无知,至长知晓,气络已定,治亦不愈。”飞蚊症病程较长,如果后期治疗则疗效难以保证,预后较差。

2.8 预防 ①饮食上注意补肝益肾、补气养血,适当多吃动物肝脏、海带、肉类、蘑菇、黑芝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②每天早晚转动眼珠一次(顺时针、逆时针各转30圈),节奏要均匀,速度要慢。③用热水浸湿毛巾热敷眼睛,早晚各一次;按摩,闭眼用食指在眼眶上下向内外各旋转50次,再用食指或中指按摩双眼角,内外各旋转50次,速度宜轻柔。④常做眼睛保健操,经常按摩如目窗、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鱼腰、瞳子骱、承泣等。⑤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枸杞子、决明子、山药、白菊花、何首乌等。⑥老年人应当做好未病先防;高度近视眼者尤其容易患飞蚊症,应该注意保护眼睛。

3 数据分析

3.1 常用药物 将历代医家治疗飞蚊症涉及到的487味药进行整理,频次排在前10位的药物见表1。

表1 常用药物频次表

正如《眼科纂要》[16]开篇所言:“目虽曰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华实聚焉。居至高之位,人之日月也,故治之者,制方用药,稍异诸证。”上表1所列药是历代医家治疗飞蚊症之最常用药物,可供临床参考。

防风性主升浮,善祛风邪,为祛风要药,因其质润,性温而缓和,为风中之润剂,不论风寒风热均可使用;羌活也是眼科祛风常用药,风寒风热风湿均可用;菊花质地轻扬,善清头目,内障和外障均可用之,疏风清热多用杭菊或野菊,养肝明目多用甘菊花;车前子可利湿热,可补阴虚,也是眼科常用药;人参入脾肺经,以大补元气著称,主治有虚脱特点的诸证;甘草入脾、胃、心、肺经,补脾益气时多用炙甘草,清热解毒时多用生甘草;地黄质润多滋,为滋补肝肾要药;肉苁蓉归肾与大肠经,擅补肾阳;枸杞子为滋补肝肾要药,能补肝止泪,可用于肝肾虚弱所致之目昏目暗;细辛辛香走窜而长于通窍止泪,但本品辛香燥烈,易耗伤阴液,故用量宜轻。

3.2 明清两代用药对比分析 对明代治疗飞蚊症的390味药,按照《中药学》[17]的分类原则进行归纳,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按照药物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前五位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补虚药:有属阳气虚,阳气不能上承于目;有属阴血虚,阴血不能濡养于目;有属肾精亏竭,精明涵养乏源。目露于外表,人又难与天地同步,风雨寒热,内外相感则易受邪,故目病与表邪有密切关系,医家常用解表药升阳发散而祛表邪。头为诸阳之首,面是百阳之宗,目开窍在最上,为清阳之窍,火有炎上的特性,故目病多火热,热者寒之,运用清热药以解病因。利水渗湿药可使浑浊随着水液的排泄而排泄。温里药有温阳驱寒的作用,能助脾温化水湿。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整理清代有关飞蚊症的方剂共13首,删除重复者后共11首方剂,将其药物录入数据库,根据《中药学》归纳药物种类并统计药物出现频次,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解表药位居前五。说明清代医家认为飞蚊症之病机多偏向于肝肾亏虚,故用药以补为主。利水渗湿药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故能疗湿热熏蒸或痰湿内蕴所致的玄府闭塞,以恢复目中清纯之气。清热药能除肾及肝胆之邪火,解表药宣通闭塞之玄府。多思多虑则神伤,心营亏损则视物昏渺,云雾移睛,故用安神药滋养心神。虽然频次以补虚药最多,但用以治疗飞蚊症实证的药物种类也多,说明飞蚊症病机仍比较复杂,临床当仔细辨证。

对比明清两代治疗飞蚊症的药物种类及频次可知,补虚、清热、解表、利水渗湿必不可少,且补虚药在两代均为最常用;在解表药和清热药之间,明代多用解表药,清代医家更重视清热药的应用。

3.3 药物归经及频次分析 将中药归经录入Excel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药物归经和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其所用药物多归属肝经、肾经,而以肝经为主;除心包外,药物多归脏之经脉,六腑之经脉中又以胃经、大肠经为最。两目为肝之窍,飞蚊症之视物飞蝇有动摇的特点,肝伤则目失所养,眼目不利则视物不明,故医家所用药物多归肝经。肝藏血,肾藏精,肝赖肾精滋养,肾靠肝血充精,《审视瑶函》云:“夫水不足,不能制火,火愈胜,阴精愈亏,致清纯太和之元气而皆乖乱。”故肾经药物对飞蚊症的治疗也很重要。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脏与腑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病理上又相互影响,治疗用药多重肝肾,六腑中多重胃和大肠。

4 讨论

4.1 用药特点 从药物种类频次和药物归经频次看,飞蚊症常因肝肾精血不足,阴精不能上承于目;或阴虚生内热,虚火上升,治宜肝肾为重点。然而飞蚊症之眼前黑花飞舞特点与风相关,防风、羌活等品多有祛风之效,且有升发之性,能达眼目。

4.2 治疗思路

4.2.1 辨清虚实 对于肝肾亏虚的病人当以补肝肾为主,而对于玄府闭塞的患者要消除病因,开窍后量其气血进行补养,且内外兼治往往胜于单用一法。

4.2.2清肝热,补肝肾,健脾胃 前两种治法是治疗飞蚊症的主要方法,并且以内服方治疗为主。临床或可内外兼治而提高疗效。

4.2.3 注重早期治疗,慎延误病情 飞蚊症的预后与治疗时机有关,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时间太晚则有不能尽愈的可能。同时要积极预防飞蚊症的发生,注重保养眼部。

猜你喜欢

玄府肝肾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基于玄府理论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