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驳骨膏联合夹板外固定促进骨折愈合75例临床观察

2018-09-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夹板骨折疗效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000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愈合反应,最终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力学的动态过程。如何加速骨折愈合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而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也是中医骨伤科重要的研究方向,学者们用不同的实验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机理,探讨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干预过程、结果并给予充分肯定,显示了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优势[1]。中医认为肾主骨,骨折愈合依赖肾的滋养,肾精缺乏不利于骨折愈合,因此治疗骨折的中药多通过滋阴补肾、收敛气血、活血生髓促进骨折愈合[2]。笔者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自制驳骨膏治疗150例四肢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源市中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7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观察组75例。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18~70岁,平均(39.8±10.8)岁;骨折构成:桡骨骨折38例,尺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9例,胫骨骨折5例;病程1~24 h,平均病程(2.4±0.5) h。观察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18~70岁;平均(41.8±11.6)岁;骨折构成:尺骨骨折10例,桡骨骨折35例,肱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10例,胫骨骨折9例;病程0.5~22 h,平均病程(2.1±0.3)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正骨学》第2版[3]:①有明确外伤史。②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③X线表现:均可见完全性断裂影像。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70岁之间,男女不限;② 新鲜骨折1周内就诊;③闭合性骨折;④符合外伤性骨折诊断标准;⑤自愿作为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完成全部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长期应用其他有关治疗药物,不能立即停止者;④合并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由骨病(良性或恶性肿瘤、结核、骨髓炎、内分泌代谢性骨病)所致的病理性骨折患者;⑥开放性骨折有骨、软组织缺损或感染者;⑦哺乳期和妊娠期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⑧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⑨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能力者,或病情危重难以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确切评价者。

1.5 治疗方法 所有骨折均由一人行手法复位,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均符合临床标准,对照组:仅夹板外固定。观察组:骨折处外用我院自制驳骨膏,再行夹板外固定。驳骨膏组成:威灵仙500 g,杜仲400 g,疗刀竹300 g,白芷400 g,红花200 g,生栀子300 g,赤芍300 g,桃仁200 g,大黄300 g,细辛50 g,土鳖100 g,独活500 g,羌活400 g,白芨400 g,莪术200 g,五灵脂200 g,乌药300 g,苏木100 g,紫草100 g,自然铜100 g。制作工艺:以上20味,冰片研细,备用;入凡士林、石蜡适量煮沸30 min,再加入冰片,搅匀,冷却致60 ℃即可。骨折整复后1周内每隔3 d重新调整1次夹板绷带的松紧度,以后每周调整1次,夹板直到骨折临床愈合才解除,夹板绷带的松紧度以绷带能上下移动1 cm为准,观察组每次调整夹板松紧度时予以更换我院自制驳骨膏,两组疗程均为4~10周。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瘀斑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观察并检测两组患者骨痂形成差异;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1.6.1 骨折愈合标准 参考陈孝平等主编《外科学》第8版[4],患者局部无压痛及纵轴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检查显示骨折处连续性骨痂已经形成,骨折线已模糊。

1.6.2 骨痂密度评分标准 采用Fereadez-EsteveX射线检查骨痂评分[5]:0分:患者骨折断端模糊,但未见骨痂;1分:患者骨折断端呈云雾状模糊,可见骨痂形成;2分:患者骨折端边缘趋于消失,骨折端形成一侧骨痂;3分:X片检查发现骨折端边缘完全消失,骨折线未见,结构性骨痂形成。

1.6.3 疗效判定[6]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X线检查骨折骨性愈合判定为痊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X线检查骨折临床愈合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功能活动基本恢复,X线检查骨折迟缓愈合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功能活动未恢复,X线检查骨折迟缓愈合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瘀斑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组别例数疼痛肿胀瘀斑对照组7524.45±4.7420.14±3.6327.15±5.48观察组7514.12±2.17∗11.30±1.85∗21.52±4.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四肢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桡骨、尺骨、肱骨、股骨、胫骨的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四肢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周,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骨痂密度评分比较 经F检验,随着时间延迟,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骨痂密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28 d骨痂密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P<0.05),见表4。

表3 骨痂密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肿胀、疼痛是骨折和筋伤的常见并发症,多因机体外伤、气血受损、血运不通、经络瘀闭、气血瘀滞所致,筋脉受损,风、湿邪易乘虚而入,故骨折的治疗当以活血散瘀、接骨续筋、祛风通络止痛为主。驳骨膏中的桃仁、莪术、土鳖、红花活血散瘀;大黄、栀子、赤芍、紫草、疗刀竹清热凉血止血;苏木、自然铜接骨续筋;细辛、白芷、羌活、独活、白芨、威灵仙、杜仲祛风除湿消肿,舒筋活络止痛;乌药、五灵脂散瘀止痛;全方共奏活血散瘀、接骨续筋、祛风通络止痛之功。

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有应用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的详细记载,并认为如此可以活血化瘀,利于上、下关节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小夹板治疗骨折能够做到动静结合,其主要作用原理有:①有效地控制骨折不再移位(静);②保持患部肌群能比较生理性地收缩(动);③把内在的或外来的旋转或成角的动力减少到不再阻碍或破坏骨痂增生和会师(静);④促进血肿的消散、水肿的吸收和早期功能恢复(动);⑤保证骨折修复密切有关的神经元与肌纤维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动)。

本研究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局部外用驳骨膏治疗骨折,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驳骨膏治疗骨折效果优于常规疗法。本研究中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驳骨膏对骨折患者的疼痛、肿胀、瘀斑的改善有积极作用。观察组在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28 d骨痂密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驳骨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故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后期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长期观察。

综上,驳骨膏联合夹板外固定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夹板骨折疗效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