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正反例子进行有效的作文讲评

2018-09-20张紫英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效性

张紫英

摘 要: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不少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重要性,或是缺少针对性。教师巧妙地利用正反例子进行有效的作文讲评,无疑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作文讲评;正反例子;有效性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作前、作中指导的延续与完善,对学生作文经验的积累、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讲评课的重要性,往往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没有对每一次作文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剖析,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对策,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那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下面以《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为例,从正反例子入手谈小学作文讲评的有效性。

一、巧用反面例子,指瑕中引导准确描写

讲评无疑要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但更应当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果只是一味地挑毛病,只会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针对习作中存在的“致命性”问题进行细致引导,传授必要的写作知识。不少学生在写人物外貌时,千人一面,动不动“脸蛋红扑扑” “眼睛水灵灵” “鼻梁高高挺挺”,没有抓住人物独特的地方来写。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妈妈的外貌:一头黑黑的头发后面有一条马尾辫,一双大大的眼睛下有一个高高扁扁的鼻子,一张小小的嘴下有一个扁扁的下巴。这是极为典型的例子,学生习作中也不乏这样的外貌描写。于是,教师以此为反面例子,先引导发现片段中一连用了六个“一”,而且“一头”“一条”“一双”“一张”“一个”这五个带“一”的数量词可以不写;引导发现“高高扁扁的鼻子”“扁扁的下巴”是不准确的,“头发后面有一条马尾辫”是表达不清楚;引导发现“什么下有什么”的句式单一,是废话。接着,出示妈妈的照片,引导观察是否抓住妈妈的特点,将不真实的描写改准确,至于嘴和下巴没有明显的特点就不写,而妈妈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脸上长着两颗美人痣,必须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班上的一个同学写外貌,其中一个学生写到:他的耳朵很奇特,耳垂向上翘起,三角眼,头发蓬松,头顶上竖起几根,就像屋顶上安装了几根避雷针。只要他一甩头,“避雷针”也跟着动起来。出示片段,与片段中真实人物相对照,学生就明白如何将外貌特点写得准确生动。案例中教师巧借反面例子,有的放矢,让学生亲历发现、观察、比较、修改、表达的过程,寻找问题,确诊病灶,提出修改方案,学生明白了原来写外貌要抓住人物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不可面面俱到。

二、巧借正面例子,赏评中指导细致表达

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豁然顿悟,并能跃跃欲试,这是作文讲评的主旨所在。不少学生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细致入微,塑造了不少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师利用有示范作用的正面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例如,一个学生是这样写同学上课偷吃桔子的:

小萱是班上有名的“吃货”。那天语文课上,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前桌的小萱却把两只手伸进抽屉,揉着一个大桔子。接着用指甲抠了一块桔皮下来,她小心翼翼地掰下一片桔瓣,放在手里握住,手背朝外,张开嘴,桔瓣就进了嘴里。她一手捂住嘴巴,悄无声息地品尝着。不好,陈老师突然走到她身旁,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双腿不安地微微抖动,却强装镇定,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看向黑板,随着陈老师讲课的声音,时不时“认真”地点点头。

教师让学生读这一段文字,说说哪些细节写得精彩?当学生说到偷吃桔子时,教师引导关注“伸、揉、抠、掰、握、张、捂”这一系列动作的词,让学生悟得正是这一连串动作细节描写,才使得一个活脱脱的“小吃货”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说到“强装镇定”时,教师引导:这是动作与神态的完美融合,能吃还能装,不愧是“小吃货”。教学中,教师没有设定框架,有的是将写作方法无形地融入示范评点、分享完美之中,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巧用正反例子,比较中指导治“病”救“文”

作文讲评应针对主要问题,选取正反例子,比较中发现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会正确迁移。不乏部分学生在写人时没有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描写,只是笼统地概述。因此,可以出示一段概括性的描写,例如:妈妈非常唠叨。今天放学,我来不及放下书包,伸手抓了几个花生米想往嘴里送,老妈就叨个不停。终于开饭了,我夹起一大块鱼肉吃得津津有味,老妈又叨个不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同学想要写妈妈的特点是“唠叨”,要写唠叨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可文中只出現两个“叨个不停”,至于唠叨什么没有写,这样,唠叨的特点就没有写清楚。接着教师出示学生习作:

今天放学,我来不及放下书包,伸手抓了几个花生米想往嘴里送。突然,妈妈闪亮登场:“病从口入,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是不是想拉肚子……洗手去……”老妈叨个不停,唾沫星子还溅到我的脸上。在老妈的“押送”下我洗完了手。终于开饭了,我夹起一大块鱼肉吃得津津有味,老妈又“发功”了:“你看看,舌头都长包了,还不多吃点青菜……”

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明白片段二中的妈妈开口说话了,而且妈妈的话中还用了好几个“……”,从这些生动的语言细节中看出这的确是唠叨的妈妈。如此一来,学生从正反例子中悟得语言细节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于是,学生就学会了如何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可谓是解决一个问题带出一类文章的写法,实现了治“病”救“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论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
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