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09-20刘丁慧刘喜圆

价值工程 2018年29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高职

刘丁慧 刘喜圆

摘要: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内在灵魂和动力源泉。高职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精神强弱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才,也将影响到我国“双创”事业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客观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并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is the inner soul and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the talents reservation, the strength of their spirit of innovation is not only matters the individual success, but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I.; By questionnaire, we objectively get to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with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so we can carry out the deepening reform in E&I; education.

關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高职;大学生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innovative education;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9-0283-0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内在灵魂和动力源泉。高校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塑造21世纪创新人才的必有之路。高职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精神强弱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才,也将影响到我国“双创”事业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在调查的基础上,客观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并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调查情况综述

本次调研选取了深圳市高职院校A的在校学生作为样本,主要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由于网站提供了设置选项能够删除不合格问卷,因此回收的600份问卷全部合格。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就读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占32.67%,大二学生占45.27%,大三学生22.06%。创新精神是指人的创新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创新精神不是单一的某种创新因素,而是因素的集合,是一个完整的结构。[1]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创新情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意志等四个维度开展高职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的调查。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创新情感浓厚

大学生创新情感是大学生对于创新活动的感受和评价,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表明,高职大学生整体的创新价值观正确,创新情感浓厚。90%以上的同学能充分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对创新充满热情,有将创新意识升华为创新行为的渴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大学生耳濡目染,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草根创业者的成功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第三,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通识课程,组织讲座,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极大提升了大学生对创新的认知。

2.2 大学生创新个性发展不均衡

大学生创新个性是指具有创新特性的素质集合,可以概括为独立思考精神、勇于探索精神、批判精神等,这些素质直接决定了大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均衡,既有需要保持发扬的优秀个性,也有需要加强培养的个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思维活跃,面对问题时勇于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探索精神较强;在面对问题和挑战存在一定的依赖和不自信心理,偏重求同思维,独立思考精神有待加强;而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则严重不足,缺乏问题意识,在学习和知识获取中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分析成因:第一,当代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头脑,作为一种工具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再投鼠忌器而是积极探索、求知;而另一方面,便捷的知识获取,使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思考,不求甚解,“拿来主义”盛行。第二,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师道尊严,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唯师论”“唯权论”使学生不敢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只把理解与掌握当成了学习的全部使命,渐渐放弃了质疑的权利。第三,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总是被动地倾听者和接受者,思维长期处于受压抑、受限制的状态,久而久之,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弱化。

2.3 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烈

创新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一种理性的觉识,是促使人们想要创新的一种内部动机和动力,反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水平和自觉、主动水平。具体调查结果见表3。

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不够强烈。仅有34.96%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参与创新,更多的学生表现出不确定。创新的灵感和想法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们必然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实践的积累。然而仅有36.99%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有意识地发现需求或是问题,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缺乏敏锐发现问题和及时捕捉问题的能力,这严重影响创新灵感和思想的誕生,致使创新行动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分析,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烈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大学生创新兴趣不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分明,兴趣多变,其兴趣随时间、环境、心情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易变性不仅使大学生缺乏持久的创新兴趣,也缺乏创新所需要的耐心和思维。[2]第二,大学生缺少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坐、等、靠”的被动心理严重,导致对创新的内部需求和动力不足。第三,传统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存在知行差异,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大学生创新意志不够坚定

大学生创新意志在创新过程中起着稳定、巩固、保障创新活动进行的作用。它能促使人自觉地确定创新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成目的。具体调查结果见表4。虽然在两道问题的调查中,都有接近50%的学生表示会坚持创新活动,但这是一种没有从事创新活动的“事前主观评价”,存在对自己创新意志的高估。

所以综合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当前大学生的创新意志普遍还是不够坚定。究其原因:首先,大学生自身缺少意志和毅力锻炼。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溺爱,生活条件优越,衣食无忧,多是在顺境中长大,没受过挫折,导致心理承受力差,意志品质坚持性薄弱。其次,功利主义观念严重。创新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风险性,而创新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辛的,付出努力也不一定会有收获。一旦遇到困难,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放弃。最后,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品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缺乏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发展不均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意志。

3 建议与对策

3.1 完善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注重创新精神培养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科学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因此,高校要积极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高校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知识+技能”“理论+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学习与实践无缝连接,实现“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高校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综合运行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项目演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宽松、包容、平等和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批判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大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第四,要积极创建“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积极开发优质创新创业网络课程,为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同时,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避免不加思考的“拿来主义”。

3.2 开展创客教育,开辟创新精神培养新途径

兴趣是学习的首要驱动力。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兴趣的学习、创新和创造,以及在创造中学习。[3]创客教育是在知趣合一、知行合一、知造合一中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等创新型人格特质。可见,开展创客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高校首先要重视创客教育的作用,在校园内倡导“开源、分享、协作”的创客精神,创建“敢为天下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的价值观。[4]其次,高校要将创客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依托科技社团开展相关创客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创意变成现实,逐渐养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意识和勇气。最后,高校要积极建设创客空间,免费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造的场所,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打造创客、创新、创业、创投的“四创”服务链条,开辟创新精神培养新途径。

3.3 做好职业规划,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自我培养

创新精神不仅依赖于学校的教,也需要学生的自我养成。首先,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从而激发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要,努力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要主动关心前沿的科学技术发展,关注创新创业政策,分析创新创业案例,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最后,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科技社团、顶岗实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连接,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意志,树立信心,从而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秦虹,张武升.创新精神的本质特点与结构构成[J].教育科学,2006(22).

[2]郑景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D].中北大学,2016.

[3]赵晓声,司晓.创客教育:信息时代催生创新的教育新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16(4).

[4]杨岸.众创时代大学生创客教育的发展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7(10).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