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北宋提举保甲司

2018-09-20刘振宇

西部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北宋

摘要:提举保甲司是保甲法颁行后的产物,提举保甲司的产生加强了北宋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提举保甲官的设置使保甲组织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同时设置文、武提举保甲官体现了北宋权力分散制衡的政治理念。北宋政府在路级区划设立提举保甲司来统管基础保甲组织,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力下延的趋势。

关键词:北宋;提举保甲司;提举保甲官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6-0049-03

从有关资料来看,学界对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研究较少,叶四虎先生在《“京西北路提举保甲司印”考析》一文中对提举保甲司的设置和主要职能有所介绍。[1]贾玉英先生在《唐宋京畿管理制度变迁初探》一文中论及府界提举保甲司,并分析了其不同时期的变化。[2]保甲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是一种重要的基层组织和管理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推行保甲法,并设立提举保甲司来管理保甲组织。提举保甲司对保甲组织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与王安石变法息息相关。因此,对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北宋提举保甲司的沿革

(一)北宋提举保甲司产生的背景

北宋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日渐加剧,由于宋朝政府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来减少饥荒时期百姓的反抗,加之北宋长期和西夏、辽频繁作战,所以宋朝就招募了大量的军人。规模庞大的军队占用了国家大量的财政税收,沉重的财政压力又使得宋朝政府加大对百姓的剥削,这样就迫使一些百姓走上反抗的道路。宋政府为减少军队数量,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在王安石的主导下推行了保甲法。熙宁三年(1070),宋朝司农寺制定了《畿县保甲条制》,主要内容是把十户人家编成一个保,五十户人家编成一个大保,十个大保组成一个都保,并依次选出保长、大保长、都保正和副都保长,来负责保甲的管理,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保甲组织。

熙宁四年(1071),宋神宗“诏开封府界提点司,畿县保甲,保置旗鼓,以备校阅武艺”[3]5516。由政府开始对畿县内的保甲组织进行指导,让其准备旗帜和鼓,以便于接受校阅。熙宁六年(1073),“河北、河东、陕西五路并排定保甲,劝诱习武艺,听旨阅试,未得上番。余路止排定保甲,免习武艺。”[3]6000河北、河东和陕西五路开始进行编制保甲,并进行武艺的训练,其余地方只是按保甲形式组织起来,并不让学习武艺。随着保甲制在全国的推广,对保甲组织的正规化管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熙宁八年(1075),北宋政府对河北、河东和陕西五路的义勇、保甲“每三五州差在京有职事官一员兼提举”[3]6418,开始在河北、河东和陕西五路任命官员正式对保甲组织进行管理。

(二)北宋提举保甲司的产生及发展

元丰二年(1079),宋神宗“诏开封府界教大保长充教头,其提举官以昭宣使、果州防御使、入内副都知王中正,东上閤门使、荣州剌史狄谘为之。”[3]7324宋政府在开封府界首先设置提举保甲官,由其来管理开封府界的保甲组织。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诏河北、河东、陕西路各选文武官一员提举义勇、保甲。”[3]7424宋政府在河北、河东和陕西五路开始正式设置文武官员对保甲组织进行管理。元丰四年(1081),判兵部蒲宗孟向宋政府建议:“欲乞五路义勇并排为保甲,所贵民兵法出于一。”[3]7540根据蒲宗孟的建议,将河北东、西路,河东路,陕西永兴军,凤翔路五路提举义勇保甲司改為提举保甲司,使五路和开封府界的有关体制统一。至此,提举保甲司在开封府界和河东、河北、陕西五路正式建立,西北边防和京师都建立起了统一的提举保甲司体制。

(三)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罢除与复置

元丰八年(1085),宋政府将“提举府界、三路保甲官并罢,令逐路提刑及府界提点司兼领。”[3]8622随着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变法失败,提举保甲司也被罢除,其职能被各路的提刑司和开封府界的提点司兼领。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诏河北东、西路,永兴、秦凤等路提路提典刑狱兼提举保甲司,并依提刑司例各为一司”[3]8939河北、河东、陕西五路提举保甲司再次设置,后在徽宗、钦宗时期继续延置。

二、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组织机构和职能

(一)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组织机构

提举保甲司是保甲组织的管理机构,设有文武提举保甲官负责提举保甲司的具体运行。

元丰四年(1081),河东、河北、陕西五路和开封府界确立为统一的提举保甲司体制,为提举保甲司官员的统一设置奠定了条件。元丰六年(1083),宋神宗“诏提举保甲司,三路比转运司,提举视转运使,同提举视副使,同管勾视判官;开封府界比提点司,提举视提点官,同提举视三路同管勾官。”[3]8153在河东、河北、陕西三路和开封府界设置了提举保甲官、同提举保甲官和同管勾保甲官等官职。

提举保甲司的官员负责提举保甲司的具体运行,并分为文臣和武臣。“内武臣校阅,文臣催驱、收支钱物,各不得侵紊。”[3]8153文臣专掌催驱收支财物,也就是专门负责提举保甲司财政方面的事务。武臣专门负责校阅武艺,也就是负责保甲的武艺训练和校阅等事务。北宋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同时设立文提举保甲官和武提举保甲官,让文武提举保甲司官员在相互合作的同时又相互制衡。

(二)北宋提举保甲司的职能

1.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组织和管理职能

提举保甲司其主要职能在于将百姓按照保甲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对百姓进行管理,组织开封府界和河东、河北、陕西五路的保甲人员进行武艺学习和训练。保甲按照就近和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编制,“隔水之人,仍求近附教,勿令往来费力,饮食失时”[3]7782,保甲如果在河的另一边,就不在原有的基层行政区域来入教,而是就近入教。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河北路提举保甲司已经“统百七县,团教场五千五百”,[3]7950整个河北路推行了保甲法,并建立起了严密的保甲组织。“诸县冬教,委提举保甲司于本州通判职官内选差”[3]11849,每当冬季的时候,提举保甲司会在当地州县的通判职官内选择合适的官员来负责本县保甲的“冬教”。

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提举河北东路保甲司向朝廷报告说:“大名府朝城、澶州观城等县、相州临漳县保甲百姓等,群以解质为名,公行强取钱物。乞严立约束,内未获人每名赏钱二百千,募诸色人告捉。自今保甲辄敢如此,并乞依此立赏。”[3]8274提举河北东路的保甲司发现有些保甲百姓公然强取他人财物,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立下严厉的赏罚制度来约束保甲百姓。由此可见,提举保甲司对保甲负有管理职能。

2.北宋提举保甲司的监察和财物管理职能

元丰六年,宋神宗“诏提举保甲司,三路比转运司,提举视转运使,同提举视副使,同管勾视判官;开封府界比提点司,提举视提点官,同提举视三路同管勾官”[3]8153,且“并为监司”。三路提举保甲司的地位和转运司享有同等的待遇,三路提举保甲司因此具有了监察职能。开封府界保甲司和提点司也享有同等的待遇,开封府界提举保甲司也具有监察职能。文提举保甲官具有“豫纳所用银绢,以备行赏”[3]8183和“催驱、收支钱物”[3]8153的职能,也就是说提举保甲司还具备一定管理钱物方面的职能。

3.北宋提举保甲司的赈济职能

元丰七年(1084),宋神宗“诏五路提举保甲司已拨常平粮准备赈济,令相度保甲户遇灾伤不及五分,当如何等第赈济条具以闻。”[3]8304当发生缺粮现象时,提举保甲司能够调动常平仓的粮食赈济灾民,说明提举保甲司还具备一定的赈济职能。

三、对北宋提举保甲司的评价

提举保甲司的设置,使保甲制度具备了系统化、正规化的特点,是对保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随着保甲法的制定,保甲成為对宋代乡村实行控制的主要地方基层组织,成为宋代基层事务的主要承担者。”[4]94保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宋代基层行政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

提举保甲司的设置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治安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曾因管理不善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元丰八年,枢密院给宋神宗上书说“府界、三路团教保甲,虽不当赴教日,往来于市井村疃,以习学事艺为名,聚集饮博,不治生业。”[3]8567认为开封府界和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保甲人员,不按照保甲法规定的训练日期,以学习武艺的名号聚集到市井和村疃一起饮酒赌博,从而导致农业荒废。

提举保甲司的设置是对开封府界和河北、河东、陕西五路的特殊化管理,目的在于加强对京畿地区和西北边防地区的控制,对不同地区的保甲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宋政府对于制度设计的灵活性。提举保甲司率先在开封府界试点,然后推广到河北、河东、陕西五路,这种由试点到推广的改革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结语

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减少军费开支,保甲组织在北宋的改革中应运而生。伴随着保甲法的推广,提举保甲司根据实际需要而被设立。提举保甲司的设立是对保甲组织的进一步完善,使保甲组织走向正规化。提举保甲官被分为文臣和武臣,并让文臣和武臣专司其事,体现了北宋权力分散制衡的政治理念。提举保甲司一方面起到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减少军费等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普通百姓的剥削,产生了消极影响。提举保甲司的命运与王安石变法息息相关,成为反映王安石变法成效的一个缩影。北宋政府在路级区划设立提举保甲司,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首次将基层民兵组织的管理提升到如此的高度,既体现了北宋政府分权制衡、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也反映了北宋中央政府权力下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叶四虎.“京西北路提举保甲司印”考析[J].南方文物,2005(4).

[2]贾玉英.唐宋京畿管理制度变迁初探[J].中州学刊,2007(6).

[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郑胜明.宋代保甲法的乡村社会控制功能[J].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作者简介:刘振宇(1991—),男,单位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从事宋史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北宋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革新和演变
浅议北宋军队回图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