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业支撑产业价值链构建策略研究

2018-09-19李国平朱昱玮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融业

李国平 朱昱玮

摘要:伴随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模式优化,金融业不仅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之一,也同其他产业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融合关系。在目前我国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大环境下,研究金融对具体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构建和提升已经变得愈加重要。文章探讨了金融支撑产业价值链构建和提升的途径及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金融根据各产业价值链环节收益特征和风险特性的不同提供的差异化的策略支持进行分析总结,对制定金融促进各产业链环节的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金融业;产业价值链;投入产出分析

一、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金融支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金融业的产品和服务贯穿于整个经济系统中,其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价值链环节提供必要的生产性服务和融通资金,金融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的形成和配置效率,其与实体经济之间已通过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金融系统的稳定,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的平稳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金融业的发展和稳定程度已成为有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资源在其作用机制下可有效在空间和行业间流动。随着产业价值链的逐渐细化,金融业逐渐渗透到产业价值链构建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68.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79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9%提升至8.5%。良好的金融服务可降低产业价值链中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从而更好地助力产业价值链健康发展并提升竞争力。

但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在带动实体经济的同时,其过快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金融业的融资结构和资金配置流向存在结构问题,资金存在金融体系内的“空转”现象,导致全社会杠杆率较高,目前中国正处于“去杠杆”进程之中,即希望解决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的“空转”问题,引导金融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

在目前国内的金融发展形势和我国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大背景下,研究金融在具体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构建和提升中起到的作用已成为一个愈加重要的课题。在上述背景下,本研究探讨了金融对具体产业价值链构建和提升的策略支持,可以为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提供支持,同时对制定金融促进各产业链环节的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 金融业在产业价值链构建和提升中的作用

产业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而言,金融业最先投入于制造业之中。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单个制造业企业涵盖从研发、制造生产到终端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即福特主义。在这一时期,由于产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基本都被内化于同一企业之中,因而制造业成为了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生产技术的变革,产业分工迅速深化,企业的专业化逐渐增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业务单元的模块化以及部分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外包。微观层面的变革导致了中观层面新的产业分工的形成,即以“微笑曲线”为代表的分工形式(程大中,2006)。 在“微笑曲线”中,传统的制造环节,即微笑曲线中部,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小,曲线的头部和尾部,即研发制造、销售和仓储运输环节为高附加值环节,在现代化的地区可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投入。

在金融的市场化运作之中,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提供资金和间接释放市场信号两种方式作用于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和提升。为企业提供研究设计、扩大生产销售等所需的资金为金融业的直接功能,资本的进入使得各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带动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的大幅增长,产业价值链上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也会促进各产业价值链环节能力的增强。同时,由于资本众所周知的追求超额利润的本质驱动力,资本针对某一产业价值链环节的大量投入也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信号,带动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和集聚,从而对某一特定产业价值链环节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 金融业支撑产业价值链构建和提升的途径

从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产业价值链构建的本质而言,金融资源向产业价值链环节配置的本质驱动力为获取超额利润。对于具体的实体经济产业价值链环节而言,金融业主要通过为各环节提供融通资金以及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各环节的发展作用于各具体的产业价值链环节。其中,金融业服务于产业价值链环节最本质的途径是为产业提供融通资金,为金融行业的“大动脉”。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扮演的主要角色为连接资金和各产业价值链环节,如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行业,其为企业在一级和二级市场提供融资服务,可以说金融提供融通资金的本质功能为其发展的基础。

从资金属性而言,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融通资金包括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风险偏好不同,债权资金追求安全性和稳定的收益率,风险偏好較低;股权投资追求高回报,其相应也面临着较高的投资风险。近年来,也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壮大完善、夹层投资、债转股等介于股权和债权市场的之间的投资形式也日益丰富,其收益和风险水平同样介于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之间。由于股权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大,一个发展完善的金融系统市场能够减小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因而股权投资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所占的比重较大。

从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关系而言,金融业提供融资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为传统的融资方式,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通过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中介机构完成融资活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对应,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直接通过协议等形式完成资金的流通,不存在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融资主要通过证券市场完成。其投资资金相较而言较为长期,且不存在期限错配问题。一般而言,间接融资的发展早于直接融资,其成熟度和标准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但随着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直接融资即证券市场在一个的金融系统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林毅夫、章奇、刘明兴,2003)。

信贷市场上主要是商业银行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债权投资作用于产业价值链中。商业银行通过向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发放贷款,引导资金向重点环节的合理分配,从而促进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构建和提升。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兴起,成为间接融资的补充渠道。互联网金融可为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提供支付、金融与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金融服务。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可提升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极大地扩大了产业价值链生态圈,取得了较大的创新

如上所述,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证券市场的资本化工具包括股票和债券两种形式。股票投资属于股权投资形式,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发行主体为股份制企业。股票的一级市场为发行市场,即投资人通过认购发行人发行的股票获得公司股权,发行人也同时获得了其为扩大生产等所需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储蓄转化为投资,从金融资产的结构而言,货币或货币等价物等金融资产转化为了产业价值链扩张所需的资本。在直接融资中,由于投资者需要直接对被投标的的运营情况和投资风险进行判断,对披露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較高。二级市场为流通市场,投资人可较为自由地买进和卖出流通于证券市场中的股票,二级市场的稳定和良好发展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体经济体系的良好运行。从资金属性而言,债券属于债权投资,因而其也具备债权的显著特点、即收益率固定、风险性较低等。除上述差别外,相较于股票,债券的发行主体较为多样,包括国家主权政府、地方政府平台、企业等多种形式(仅以2016年的中国企业债市场为例,城投债为其中的主力,发行规模占比高达89%),因此债券市场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产业价值链构建的扩大中的比例较小。

除证券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也为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一般以产品研发设计环节的企业为主)或初创企业在发展期时通常规模较小,难以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就成为了其重要的金融资源来源。

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众多企业运用上述融资工具和手段获得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在市场化环境下,为实现获取超额收益的本质目的,金融机构根据本机构的资金特性及其需匹配的标的资产风险特点和收益特点,将各个类型的资金以不同的投资方式投入到符合要求的产业链环节之中。在一个成功的金融投资过程中,资本的进入使得各企业获得了研发、扩大生产或扩大销售市场等必须的资金,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能力得到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大幅增长,企业现金流的改善也会提高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使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投资资金投入到产业价值链之中。这一过程循环往复,金融机构和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相互促进,在正向激励下,同时获得飞速发展。此外,在金融机构逐利本质的推动下,资本更倾向于投入到生产效率最高和回报率最高的企业中,优秀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一个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得以加速构建和完善。因此可以看出,金融与产业价值链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四、 金融对产业价值链构建的策略支持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其对应的风险特性和收益特性不同,金融对其所提供的支持在策略上也有所差异。

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为整个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最高同时也是最上游的环节,其产出的技术成果将作为技术成果投入到原材料加工和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中,因此好的生产技术将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水平,对整个价值链具有极强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研发设计中,若研发成功,企业将获得巨额回报和利润,但通常而言,相较于其他价值链环节研发的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同时在资本、人力等方面又需要巨额的投入,因而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为投资风险最高的环节。此外,在现金流环节,该环节难以按一定时间频率产生稳定的现金回报,通常为在一段时间的资本投入后在某一时点产生巨额的收益。因此,总体而言,产品设计研发环节难以偿还贷款及债券等债权投资的利息,金融对其的策略支持以股权投资为主,主要包括风险投资融资和新三板融资等形式。

原材料和产品加工环节作为传统的制造环节,为金融业最先投入的环节和初期最主要的服务对象,针对该环节的金融业发展已较为完善,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为该环节主要的金融策略支持来源。但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新型融资形式在原材料和产品加工环节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

仓储运输环节为连接价值链各环节的纽带,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大量中小型物流企业受限于存款占压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金融的模式兴起,为仓储运输环节的发展提供策略支持。物流金融又可被称之为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的出现为该环节金融策略支持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金融机构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服务模式由单一的进出货管理转变为建立仓储管理体系的规模化的管理,服务对象扩大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各类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企业。随着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深入,创新的物流金融模式和企业出现。美国UPS快递(United Parcel Service)创立于1907年,是专业的运输、物流、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其开始创新性地提供物流增值服务(为货物销售方提供仓储业务处理、代表委托方向购货方催款和收款机赚取结算手续费)和垫资服务,逐渐成为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物流银行。目前,物流金融已成为金融为该环节提供策略支持的主要方式。

产品销售和售后环节为产业价值链的末端环节,针对该环节的金融支持主要从消费者端入手,通过销售金融的方式提供金融策略支持。消费金融可理解为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廖理,2010)。消费金融体系具有支付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借贷功能或储蓄/投资功能(Campbell,2010)。近年来,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助力下,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消费金融模式兴起,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消费金融已成为消费市场的助推器,其通过多样化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融资需求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拓宽了供给者的供给渠道。此外,通过消费金融影响消费行为也可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调节和影响生产环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五、 小结

总结来看,在经济发展中,金融业起到了支撑金融发展体系稳定、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资金资本支持及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因此金融更倾向于投入附加值和产出效率高的环节中。在现代的价值链分工中,产品研发设计、销售、仓储运输等环节附加值较高,因而受金融投入的影响更大;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原材料加工和产品生产加工环节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较小,受金融投入的影响较小。

具体到各环节而言,金融会各产业价值链环节收益特征和风险特性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策略支持。产品设计研发环节由于较长的投资周期和投资风险,金融主要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提供策略支持。原材料和产品加工环节属于傳统加工行业,银行信贷市场即贷款为其主要的融资来源。产品销售和售后环节受市场需求状况的决定性影响,因此针对该环节的金融支持包含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手段,即主要通过信贷市场实现。金融参与仓储运输环节主要通过物流金融的方式,因而该环节主要的金融投入方式通过信贷市场。

参考文献:

[1] Calderón C, Liu L. The direction of causality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72(1):321-334.

[2] 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3,32(3):513-542.

[3] Levine R, Zervos S. Stock markets,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537-558.

[4] 哈斯.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6.

[5] 刘桂荣,鲍曙明,佘金凤,等.中国金融产业结构的时空演绎分析[J].地理研究,2016,35(11):2153-2166.

[6] 刘辉,申玉铭,柳坤.中国城市群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3,68(2):186-198.

[7] 吕鹰飞.中国金融业投入产出关联及效率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2.

[8] 邵宜航,刘仕保,张朝阳.创新差异下的金融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 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15,(11):29-39.

[9] 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58-68.

[10] 席强敏,陈曦,李国平.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与空间分布——基于面板工具模型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1):1-9.

[1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张磊,王宏淼.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J].经济研究,2007,(4):4-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研究”(项目号:416711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本地效应、溢出效应及其优化研究”(项目号:15CJY055)。

作者简介:李国平(1961-),男,汉族,黑龙江省拜泉县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经济地理;朱昱玮(1995-),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经济地理。

收稿日期:2018-05-08。

猜你喜欢

金融业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郑州航空港区金融业发展的研究
浅谈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探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