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桥飞架湄公河—越南高岭桥结束当地依靠轮渡往返的历史

2018-09-19沈奇卓丁成林

建筑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分包商斜拉桥项目部

文 / 沈奇卓 李 禾 丁成林

2018年5月,由中国路桥签约、二公局施工的越南高岭桥通车,结束了前江两岸依靠轮渡往来的历史。这座由中国企业在越南承建的首座斜拉桥,不仅对提高地区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还帮助多家越方合作单位积累建设斜拉桥的经验,促进越南国内桥梁建造水平的提升,被誉为当地新的城市名片,也是中国桥梁“走出去”的新名片。

“这座现代化的大桥让我们告别了依靠轮渡往返前江两岸的历史。感谢中国,我们有了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阮青峰说。阮青峰一家生活在越南同塔省高岭市净泰乡。高岭桥通车时,阮青峰夫妇特意带着孩子到桥上合影,庆祝大桥通车这一盛事。

高岭桥横跨湄公河主河道前江段,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互联互通重点工程。主跨径350米,桥塔高达123.4米的斜拉桥一跨过江,两岸引桥顺势延伸,气势宏伟。主桥全长650米,南、北引桥均长682.85米,路基长度384.3米。工程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两侧留有3米宽的摩托车道。通车当天,很多人早早地就赶到大桥与道路连接处,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排起摩托车长龙,等待大桥通车的时刻。

高岭桥项目由中国路桥与越南企业组成的联营体联合中标并组织实施。这也是中国企业在越南承建的首座斜拉桥。作为中央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连通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线控制性工程,高岭桥成为全线率先在合同工期内完工的项目。“这场大考经历了4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中国路桥二公局项目书记周曹峰感叹道。

越南高岭桥是中国企业在越南承建的首座斜拉桥(张凯摄)

九龙江平原又称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鱼米之乡。长期以来,由于湄公河支流众多,九龙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是短板,互联互通相对滞后。一座桥连通前江两岸,也连通中越两国。也许在每个人眼里这座桥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是毫无保留的赞美之词。

“高岭桥现代美观,建造技术先进。”越南副总理郑庭勇说。九龙江平原在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高岭桥投入使用对提高该地区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促进九龙江平原与越南乃至区域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越南交通运输部部长阮文体表示,高岭桥通车将有助于缓解越南一号国道交通压力,为地区互联互通作出贡献。

庆祝大桥通车

扭转观念引进中国标准化管理

高岭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但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走出去,还帮助多家越方合作单位积累建设斜拉桥经验,促进越南国内桥梁建造水平提升,中国路桥副总经理刘弘表示。而在参与大桥建设的越南工程师阮陈豪眼里,中国海外工程建设者效率高、能吃苦,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上有技术、有经验、有优势。

高岭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建设难度很大,做到率先按期完工,并不容易。“这个项目不仅由中越双方企业组成联营体共同建设,而且项目施工采用专业分包,十几个分包商都是越南当地企业。”二公局项目负责人李宏伟说。虽然合作共赢是共同目标,但中越双方施工习惯不同、理念也存在差异,经历了不少磨合,也因此有了最终的深度融合。

进场临建时,项目拌合站要架设一台变压器,并增设长约2公里的线路。中方人员带着翻译联系了很多次,可是迟迟没有回音。着急之际,越方联营体出面联系电力局,很快便得到了批复。于是,双方形成高度默契,中方发挥技术和施工管理优势,越方则发挥语言和熟悉当地规则等优势,并通过定期的联合会议讨论解决问题,成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在越南打造一个品牌工程是项目一开始就定好的目标。但项目刚一开工,就遇到来自分包商的阻力。此前,越南企业普遍不注重施工形象,不论是施工设备的投入,还是场站建设,都是能省则省,管理粗放、随意。“分包商的钢筋场地不仅没有硬化,也没有任何防雨设施,钢筋直接放在沙土地上。”项目总工张冬回忆说。对此,项目部认真梳理了国内要求,制定发布了场站建设标准化规定,明确要求分包商改善现场形象。然而,对于项目部的要求和处罚,多数分包商并不买账,在他们的观念里,标准化管理无足轻重,项目部苛刻要求,只会增加他们的成本。

扭转观念才是关键所在,嘴说千遍不如眼见一次。在张冬的带领下,项目监理和分包商负责人前往二公局建设中的虎门二桥和港珠澳大桥现场参观标准化建设和施工工艺。眼见高标准建设的工地、工厂车间一般的钢筋加工场、性能先进的施工设备,越南分包商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难怪中国近几年发展得这么快,你们建设的水准真高!”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回到越南后,分包商开始主动配合项目部改善现场形象。同时,项目部也出台政策,明确给予分包商一定的经济支持。很快,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施工现场有了积极的变化:钢筋加工场地相继硬化了,材料存放实现标准分区了,施工区域安全防护增加了……投资方每季度的例行检查,对项目现场规范的施工形象提出高度表扬,称赞项目作为国际承包商在全线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越南亚太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黎明茶说,高岭桥建设融入两国参建单位集体智慧。中国在大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成熟经验,越南九龙江平原水系丰富,两国企业可以进一步挖掘该地区道路桥梁建设的潜力。

货比三家为中国制造正名

在高岭桥建设之前,越南南部已建成的斜拉桥都是由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所承建,第一次由中国企业承建斜拉桥,越南业主及相关单位除了期待,还有比较。

“走出来我们才知道,国外对中国产品的质疑还很多。我们必须做好项目,为中国企业争口气,为中国制造正名。”项目负责人李宏伟说。

大桥建设过程中,采用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淘汰老旧设备,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分包协议中,项目部明确要求分包商在主桥施工中使用新设备。但在执行过程中,分包商仍心存侥幸,想要利用原有老旧设备。刁鹏多次与主桥分包商沟通,要求主桥施工设备必须使用全新设备,并向他们推荐中国知名的施工设备。

经过货比三家和实地考察,分包商最终听从项目建议,选择了中国生产的塔吊、电梯、液压爬模等关键设备。“中国的液压爬模系统性能令人惊艳!”一名分包商表示。主桥分包商将中国制造的液压爬模系统与同一条线路上另一座斜拉桥使用的国外产品进行比较,发现中国产液压爬模在爬升效率、操作性能及安全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尝到甜头的分包商在后续主梁施工阶段,又采购了中国制造的挂篮系统。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性能可靠的中国设备,不仅保证了实体工程质量,分包商施工的效率也显著提高。

如果说设备是硬件保障,那么质量管理就是项目顺利进行的软件保障。开工伊始,项目部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质量管理。不论是进场材料还是每一道施工工序,分包商自检、承包商检查、监理抽查一步都不能少;为明确工程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计划》《现场施工手册》《工程质量控制手册》更是每一个现场工程师的手头必备。

高岭桥是越南工程师阮光幸参与的第一个斜拉桥项目,他清晰地记得浇筑混凝土时的场景。“如果混凝土放置时间超时,就无法确保工程质量。越方现场技术人员工作压力很大,中方技术人员经常和我们一起在现场加班,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阮光幸回忆说,“中方技术人员全程与我沟通,每个环节施工的要点难点都讲得非常透彻,让我们在现场的工作变得很容易。施工现场没有国别之分,所有人都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为确保项目按期完工,每年春节期间,项目部都有留守人员。2017年春节,李宏伟就是在项目部度过的。外国合作伙伴将项目交给中国企业,就是相信中国、相信中国企业,李宏伟说:“我们要让中国承建的项目品质好上加好。”中越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没有白费,2018年1月,项目一次性通过了监理验收,在全线首家获得初验证书。

“项目营地进场前,我们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芒果树,今年第一次结果。4年时光见证中国海外工程建设硕果。”周曹峰说。而这一收获不仅是高岭桥本身,更有中越双方在1400多个日夜之间形成的理解、信任和未来共同的期许。

猜你喜欢

分包商斜拉桥项目部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矮塔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112+216+112)m部分斜拉桥设计
浅论物流分包商管理
某混合梁转体斜拉桥称重及配重研究
浅析国际EPC项目分包商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论如何做好通信工程项目分包商管理
由关注到信任,由信任到首选——中铁四院郑州地铁项目部十年征程报告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