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TSLP水平的影响

2018-09-18陆延娜熊林

关键词:甘草酸湿疹紫外线

陆延娜,熊林

(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延安716000)

慢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粗糙,皮肤增厚、浸润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2]。慢性湿疹在常规治疗中多采用药物与物理治疗,有研究表明,311~313 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及慢性湿疹等疾病,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3-4]。当前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复方甘草酸苷来具有多种药理作用[5-6]。有研究表明,复方甘草酸苷可增强组织细胞抗氧化应激的能力[7-8]。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可介导胸腺中的细胞免疫,对Th2微环境、B细胞生长分化、树突状细胞活化等都具有调控作用[9-10]。本文具体探讨了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对血清中TSLP的检测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6年8月选择在我院诊治慢性湿疹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年龄20~80岁;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患有肿瘤、皮肤癌、对光敏感的疾病者;免疫力低下或者心肺等功能不全的患者;对甘草酸苷或者同类产品有过敏史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Fitzpatrick分型、病程、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紫外线治疗,选择窄波UVB311(上海西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SS-03B型)照射,照射时患者距离机器辐射中心约15 cm,每次照射时患者与操作人员均需戴紫外线防护镜,男性病人生殖器部位特别是睾丸严密遮盖。无论皮肤类型是Ⅲ型或Ⅳ型,起始量均为0.5 J/cm2。如照射皮肤无红斑反应,以后每次增加0.1 J/cm2,隔2天1次。每周照射3次,待皮疹改善后照射次数递减为2次/周、1次/周,在维持及次数递减时,剂量不变。若出现疼痛性红斑则暂停照射,在红斑消退后恢复照射,剂量较前减少50%。波长311~313 nm,输出功率为连续0~500 mW,治疗输出功率为300~500 mW。探头直接照射皮损,照射距离10~15 mm,10 min/次,1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口服美能片剂(日本米诺发源制造会社生产),2片/次,3次/d。

2组均配合外用0.1%地塞米松乳膏及保湿乳膏进行协同治疗,2次/d,治疗观察3个月。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标准:痊愈:遗留色素沉着斑,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无新发皮损,临床症状轻微;好转:无新发皮损,有中度症状;无效:有新发皮损或加重现象,临床症状明显。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0%;②安全性:观察与记录2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皮肤水疱、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情况;③症状评分:按4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包括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红班、丘疹等,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④TSLP表达测定:在治疗前后空腹采静脉血2mL,抗凝后4℃离心(3000转/min)后分离上层血清,选择ELISA法检测TSLP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20.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对比采用t检验、χ2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7.3%,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有效率对比 例

2.2 血清TSIP表达水平变化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TSIP值分别为(115.33±23.51)pg/mL和(167.30±34.19)p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8.64±31.23)pg/mL 和(220.33±28.11)p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TSI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TSIP表达水平变化对比(pg/mL,±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TSIP表达水平变化对比(pg/mL,±s)

?

2.3 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分,±s)

表4 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 (分,±s)

?

2.4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2组在治疗期间都无出现瘢痕、皮肤水疱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色素沉着,都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慢性湿疹的发生可能与微量元素、口服避孕药、妊娠、化妆品、遗传、内分泌、紫外线、肝脏疾病等有关[11-12]。有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和愈合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13-14],抑制某些迟发型超敏反应及接触性超敏反应等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因此,在抗炎和抗过敏方面,紫外线照射极有可能增强甘草酸苷的类皮质激素作用。紫外线可减少和抑制表皮细菌的生长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抗原的产生[15-16],对甘草酸苷的类皮质激素效应中的免疫抑制所引发的细菌感染会产生拮抗作用,从而加快皮疹愈合和缩短病程。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β体甘草酸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特别复方甘草酸苷中的半胱氨酸及胱氨酸具有排钠、利尿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炎变,促进血液循环[17]。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7.3%,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对症处理后好转,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的应用能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也比较好。

TSLP作为一种体内免疫稳态生理表达的物质,在T细胞和B细胞发育中起作用,在不同的微环境表达的上调和下调不同,作用机制可能也不同[18]。在小鼠中,TSLP可直接影响了T细胞功能;在人体中,TSLP似乎主要通过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起作用[19]。最近研究表明在机体微环境中,作为屏障组织,TSLP诱导了MoDC的成熟,随后增加了CCL17/TARC、OX40配体和CCL22/MDC的产生。特化的炎性Th2细胞也可能参与了屏障点过敏反应,如慢性湿疹、哮喘和过敏性皮炎等[2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TSIP值分别为(115.33±23.51)pg/mL 和(167.30±34.19)p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8.64±31.23)pg/mL和(220.33±28.11)p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TSI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紫外线疗法是治疗皮肤病的一种常用物理治疗手段,研究表明,311~313 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特异性皮炎和白癜风等疾病,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的作用特点。而复方甘草酸苷具有保护肝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参与皮肤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21-23]。同时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后观察组的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总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能抑制血清中TSLP的表达,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安全性也比较好,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甘草酸湿疹紫外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HPLC 法同时测定甘草酸二铵制剂中18 α 和18 β 甘草酸二铵含量*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甘草酸对巨噬细胞抗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调控作用研究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