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8-09-17夏晟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

摘要: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深度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图形与几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图形,建立联系;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潜移默化,数学思维渗透;空间观念、推理想象等,进行教学改革,并逐渐探寻“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二维和三维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推理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深度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图形与几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对此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一、 观察图形,建立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抽象的几何图形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实际物体相联系。比如,在教授立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找到现实中的纸箱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立方体六个面的特征,形成对立方体的表观认识,构建出清晰的模型。

在形成了表观印象后,再引导学生将其抽象化,自己归纳总结实物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在模型建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索。比如将立方体与长方体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对比记忆,加深理解。在抽象概念建立后,可引导学生将抽象模型具体化,比如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能否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物体,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二、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其对抽象模型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正如高斯所说:“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通过卡片拼接成不同的图形形状;通过折纸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中平分线、中轴线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利用数学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对几何图形的长度和角度进行测量;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割和拼接工作。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亲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左脑和右脑同时开发,一举多得。

三、 潜移默化,数学思维渗透

数学的奥秘在于数学思维的运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计算圆的周长时,可以采用“切割法”,将圆形的曲线切割成直线进行计算,并非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确切的计算,而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进行梯形面积计算时,可以将其分割成三角形和矩形,两者面积相加,并由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就是数学上的“切割思维”。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抽象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数学思维也在潜移默化的渗透。

许多人说教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教学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的语言。轻松活泼的语言风格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更易接受。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使用几何语言,进行图形特征的描述。比如半径是圆心到圆周的距离,三角形的高是角顶点到对应边的垂直距离等。正是由于这些规范化数学语言的使用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加强。

严格意义上来讲,图形是几何符号,而长、宽、高的数据则是具体的算数符号。在数学学习中,几何符号和算数符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几何符号需要借助算数符号来表达,几何图形的形状需要长宽高的具体数据进行表示。单纯的记忆几何符号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数形结合”才能够充分的掌握。因此在实际的教授工作中,教师需要注重两者的联系。

四、 空间观念、推理想象

几何图形有其独有的特点,教师可以出示某些图形的局部,引导学生由局部推理出整体的特点。比如三角形的举例,教师可以只单独展示角度最大的顶角,据此来推断三角形的类型。表明长、宽、高的具体数据后,让学生推测是长方体还是立方体。由此根据局部推整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对整体的把握。

同时,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大约有七成的孩子可以识别出标准的图形,而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能够识别出标准图形的变式。这在教学中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大部分情况下,孩子遇到的都是变式图形。如果只是僵化呆板的记忆,缺乏推理延伸能力,那教学工作则称不上成功。因此,除了要加强图形识别的练习,更要加强意识转化的练习,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的强化练习。

五、 结论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煉‘由厚到薄。”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数形结合困难,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较差的特点,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并逐渐探寻“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二维和三维思维的训练,并积极的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宏臻.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四引”策略[J].陕西教育,2010(29).

[2]沈勤.“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周报,2010(10).

[3]姚秦波.现代教育中抽象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引导[J].教育实训,2010(52).

作者简介:夏晟,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图形的认识”教学注重四个引导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