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前后”的时间义

2018-09-14杜广慧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时点时段

杜广慧

摘要:“前后”的時间义由空间义隐喻形成,在时间上既可以表示时段也可以表示时点。表示时段指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事件发生之前或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事件发生之前和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事件相继发生或事物依次出现的一段时间。表示时点可以分为显性时点和隐性时点。“前后”表示时段是无标记的,表示时点是有标记的。

关键词:前后;时段;时点

“前后”类方位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方位词,有学者称其为“双向复合性方位词”或“对称式方位复合词”,也有人称之为“反义方位复合词”。关于这类方位词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常见的是将“前后”“左右”“上下”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三者均有表约量的作用,如时间约量、数量约量、年龄约量等等,结论多数认为“前后”在时间范围上仅表时段义。在此,笔者拟从时段义和时点义两个方面对“前后”的时间义进行重新解读。(本文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一、时间义的来源

(一)“前后”在最初表示方位空间义,人们可以通过对自身体会来感知前后方位。在生活中,身体正面朝向的为“前”,身体背面为“后”,当自身出现位移,两个端点之间产生了空间范围。这种位移是水平的,因而“前后”的基本空间范围义就是指人或事物的前面和后面。

(1)它表演太极拳的时候,可根据动作要领,[前后]移动、左右跨步、跺脚下蹲。

(二)在发展过程中,“前后”的意义随之虚化,方向性减弱,所表示空间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前后距离,也可以用来表示附近或到处意义。

(2)他这样描述:早上去茶楼饮茶,[前后]左右的茶客都在谈论股票。

(三)“时间是运动的空间”[1]。“前后”的时间义来自空间义的隐喻,人们认知上的空间范围投射到时间域上,赋予了“前后”表示时间的功能。

(3)研究人员分别在志愿者乘坐飞机的[前后]检测了志愿者血样中融栓二聚体(D-Dimer)的水平。

(四)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2]中对“前后”时间范围的界定如下:1.单用。指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可重叠。2.名+前后。指从某一时间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3.动/小句+前后。指从某一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4.前后+数量+名。指一段时间内有几个同类事物。

《现代汉语词典》[3]中将前后定性为方位词,但在表时间范围时意义如下:1.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2.从开始到末了的时间。

综上,前后在表示时间范围上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此,笔者将分别对“前后”时段义和时点义进行讨论。

二、时段义

在讨论“前后”的时点义和时段义前需要先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吕叔湘、丁声树、朱德熙、胡明扬等语言学家都讨论过关于时段、时点和时量的问题。本文中,当时量=0时为时点,当时量>0时为时段。“前后”的时段义如下:

(一)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

(4)吴起源老人说,从民警进入现场到把最后一批患者送到医院,[前后]不到半小时。

这里指在“前”和“后”之间所经历过程,例(4)中“前后不到半小时”指民警速度之快还不到半个小时。由此可见,“前后”在表示开始到结束时间段时对具体的时量并没有限制,可以是大的时量,也可以是小的时量。“前后”有时还可以表示事件的经过、过程,如:

(5)我为他受我株连而深致歉意,并说明[前后]原由。

曾丹认为这种用法是一种转指。此处笔者有不同意见,这里的“前后”所指明的过程经过,映射在时间域上也可以表示时间段,即事件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4]

(二)事件之前或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

(6)在南北红十字会第三次事务级接触中,双方将讨论在春节[前后]举行第六次离散家属团聚以及建立离散家属会面场所等问题。

(7)种种迹象表明,在2月1日斋月到来[前后],阿尔及利亚宗教极端分子在各地制造的暗杀和破坏活动有升级的趋势。

在这里“前后”可以指时间发生之前,也可以指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根据不同的语境会有所偏指,但在多数时候是指前后任何一方均可。如例(6)中的“春节前后”可以是春节前也可以是春节后,但例(7)中的“斋月到来前后”则明显偏指到来前。

(三)事件之前和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

(8)对分流进入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富余人员,改制[前后]的职工工作年限要合并计算。

(9)有关部门和库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移民在水库蓄水[前后]生产生活状况的变化,抓紧研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前后”在这里倾向于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或加和,如例(8)中“改制前后”指改制之前和改制之后两相加和。例(9)“蓄水前后”则突出了蓄水前和蓄水后对比变化。

(四)事件相继发生或事物依次出现的一段时间

(10)[前后]换了3个美工,才达到编写要求。

这里的“前后”所隐喻的事件和事物都是相继的,即在前后两个端点之内还有其他的界线,但界线与界线之间非间断开的。

三、时点义

关于“前后”的时点义问题,此前也有少数学者进行过研究。如宋红梅认为在“X+前后”格式中,整体表示从“X”的时间之前到之后的一段时间,其中“X”=具体时点。李艳华提出“前后”只能用于修饰表示时点的时间量。马喆、邵敬敏指出“前后”表示时点约量。[5]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普遍认为“前后”表估量的时段,而具体的时点作用则是由“前后”所修饰的成分表示。在此笔者有不同的理解,“前后”是可以表示时点义的,分为显性时点和隐性时点。

(一)显性时点

显性时点指“前后”在句中与时间名词表达同样的作用,即复指前面的具体时间。

(11)当地时间晚6时30分[前后],两名巴勒斯坦青年在特拉维夫老中心汽车站附近街区同时引爆绑在身。

例(11)中已经对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进行了明确阐述,“前后”在此只是再次强调了精确度,并无估量的作用。因而当“前后”后附于具体时间词时,表示显性时点。

(二)隐性时点

隐性时点指在语境中“前后”并不指明具体时间,但必然有一个潜在的时间节点存在,表示事件的发生。

(12)戍嗣子鼎,藏新乡市博物馆,商代铜器,据说1949年[前后]出土于河南安阳郊区。

例(12)中,“1949年前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表示一个事件之前或之后的时间段,但“出土”这一事件必然有发生的具体时间起点,即隐含在其中的隐性时点。笔者发现,这与后面的动词有关,如“实行”“确信”“提出”“阐述”“圆寂”“遇见”“返回”“到达”“规定”“研发”“考察”“加入”……,这些动词都有[+时间起点/时间终点]的语义特征,因而当“前后”与这类词语共现时就有了表示隐性时点的作用。

四、结语

首先,“前后”的时间义来自空间义的意义虚化,通过具体空间来隐喻抽象时间。其次,“前后”的时段义有四种,分别为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事件之前或时间之后的一段时间、事件之前和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事件相继发生或事物依次出现的一段时间。再次,“前后”可以表示显性和隐性两种时点义,当“前后”后附于具体时间词时表示显性时点义,当“前后”与具有[+时间起点/时间终点]语义特征的动词共现时表示隐性时点义。最后,时间范围义内的“前后”用来表时段义是无条件的、自由的,用来表时点义是有条件的、不自由的。

参考文献:

[1]谢亚红.现代汉语“前后”、“左右”、“上下”的语义和用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8.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4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9.

[4]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14.

[5]李艳华.界指词语“左右”“上下”“前后”的辨析[C].//云贵彬.语言学名家讲座.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50.

猜你喜欢

时点时段
浅谈收入确认“五步法”
浅谈收入确认“五步法”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方法再探
傍晚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
分时段预约挂号的实现与应用
“正好”与“恰好”的用法考察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