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鲁迅的童年和精神自觉

2018-09-14蔡帅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故乡

蔡帅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故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重点剖析《故乡》背后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记忆和现实;理性的思考;感性的乌托邦

一、我眼中的鲁迅

作为一名学生,自然很早就知道了鲁迅,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战士。他的文章时常出现在课本上,課本上的文章自然都是节选,小说又占了大半。有《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孔乙己》、《祥林嫂》……那时候很不明白,为什么他既有一个文学家的身份,何以将他的革命战士形象看得更重。后来渐渐知晓了鲁迅对国人失望,弃医从文,力求唤醒沉沦国民的事迹。仿佛鲁迅在政治上的作用更大,是一面旗帜,是“最硬的脊梁”。因此鲁迅在我的感官里并不是一位文学家了,而是一个政治符号,这个符号伟岸、光耀。一提起鲁迅这个名字,便想到那一张黑白照片:如刀刻的眉毛,坚毅的眼光,凌厉的一字胡,天生的战士模样,革命气质。

鲁迅只能是孤独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与之并肩。作为普通人,想要靠近也要付出巨大努力,更不用说读懂了。我的文学素养很浅,至今没有看过鲁迅的杂文,所记得的,也只有课文里的内容。在这么一个水平上,对于鲁迅的《故乡》,只能看到几分便说几分。

另外,这里对题目中的“精神自觉”概念做一个小小的说明。精神自觉意为精神世界的自我觉醒,这也是我将在最后对文本及鲁迅先生精神世界进行剖析的一个角度。

二、记忆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

没有矛盾的文章总不会是好文章。只有矛盾才会让故事有趣,让作者的功力着处发挥,让读者看得津津有味。

《故乡》的一个大矛盾是过去与现在的矛盾。文章开头便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地理的遥远、时间的久长让接下来的一切矛盾有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开头的这句话不光使得矛盾合理,而且给读者提供了真实残酷的时间隔膜和空间隔膜。像沉重饱满的一道横,落在白纸上,便生出许多故事。

接下来的几段文字毫不放松,“苍黄的天底下……萧索的荒村……”结结实实地将萧索、荒凉的气氛铺开,鲁迅的文章都是黑白色,一如他的照片。《故乡》也是黑白色,黑得沉重、阴郁,白得寡淡、惨烈。

“我所记得得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鲁迅的心可狠了,断然不肯将记忆的美好说出。记忆中的故乡只有朦胧的美丽,而朦胧的美丽是虚无的,靠不住的。

“我”记忆中的故乡与眼前现实的故乡是撕裂的,但又不是全无关联。像是土壤渐渐贫瘠,最终了无生机。因着“我”从土壤中汲取过养分,有了预期,知道若无人管理,养分被榨干后,它终究会变成这样。“我”心中的美丽故乡只是记忆的欺骗罢了。

现实的故乡成了一片混沌的灰色,破败的老屋和枯萎的杂草在其间苟延残喘。渐渐贫瘠的土地必然使土地上的人深受其害。这一点,鲁迅先一步将矛盾放在了“杨二嫂”身上。从“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是一个小小的美丽印象的破碎,是现实对记忆的一下刺激。这也是一个可怕的预示,鲁迅将这个矛盾点放在回忆完闰土之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破碎。

与闰土的会面是全文的高潮,是摧枯拉朽的打破。“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朦胧的美丽记忆、破败的老屋、故乡的最后一丝希望,一切腐朽、侥幸、震惊……统统在这一声“老爷”中死亡、埋葬。像是溺水的人,本以为眼前会有一条救生绳,结果是一根稻草。于是“我”沉了下去,读者也沉了下去。

记忆的故乡死于现实。

三、快乐的童年和失色的成年

从回忆可以看出,“我”的童年生活是优渥的,“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物质生活的优渥使得“我”有着一个相对快乐轻松的童年,甚至于快乐轻松得有点无聊。闰土便是童年生活的一大点缀,他的奇思妙想,不同于“我”身边人的奇特经历,像是一道流星,使“我”的童年不光快乐了,更是多彩了起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大概是“我”的第一次懵懂的自觉,自觉得自己的眼界和精神都被困在小小的一隅。这自觉大概也是不幸的开始。或许做一个大胆的猜测,闰土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打开了一扇向外探求的窗户,正是闰土无意识的启蒙让“我”走出了高墙,走出了故乡。

走出故乡的“我”大概很不如意吧,父亲的去世、家景的破败,继而是求职的艰辛、生活的困顿,这些都是显见的。蹉跎异乡的“我”渐渐认识到这时代污浊的空气,了无希望的前景,先进的文明对这片大地来说似乎是一个奢望。沮丧、颓废,和世人一般无二地在灰尘扬扬的世间困挣。“我”的胸口是有一口浊气的,“我”的成年是失色的。在外漂泊二十余年才归乡,竟是为别他而来,这就更令人丧气了。

在这里我想先做一个小小的讨论,如果“我”的童年是困苦的、辛劳的,“我”是否会对故乡这一概念怀有温暖、朦胧的好感,是否会迫切地想要寻找一个可靠的精神寄托。还是会和乡人一样,不发自觉,沉沦世间。童年、故乡大概是“我”的一个乌托邦,“我”将童年的欢乐无忧和故乡这一温暖的概念进行了融合,让“我”焦虑的精神有一个不怎么可靠的寄托。

另一方面,“我”对闰土的多彩生活的羡慕其实是一种天真、幼稚的向往。这种奇特经历的乐趣也许只有远观才能感觉得到,实际上闰土是早熟的,他早早品尝到生活的艰难不易,他的种种奇特只是劳作生活的副产品。剥去朦胧多彩的外壳,闰土只是一个普通的、可怜的农民。

快乐童年的远去,失意的事一件接着一件,因着“我”迫切的精神需要,“我”创造了这么一个梦幻的乌托邦来使自己不致于真正失色。然而建立在虚幻上的安慰终要被打破,童年必然无法挽回,成年也令人不想面对。

四、童年的英雄/成年的悲剧-闰土

终于要谈到闰土,这一学生人群无比熟悉的人物。在同学中流传着一个笑话:说鲁迅在《故乡》发表后遇见一个中年人,模样憨厚,也是紫红色的脸庞。他问鲁迅:迅哥儿,还记得我是谁吗?鲁迅说:哦?你是闰土吗?中年人微微一笑:不,我是猹。

这个笑话自然是荒诞无稽的,不过细细一想也是可悲的。猹都能变化成人,而闰土终于一直是闰土,他不会变,他的人生已经写好,他只像个提线木偶一般受着命运的指使。

童年的闰土对于“我”来说是个真正的小英雄,他活泼有趣、身手矫健,他有无穷尽的奇思妙想,有令人艳羡的奇特经历。鲁迅赋予了闰土“奇”和“梦幻”的特点,闰土带着“我”从院子里突围,因而见识到了从未领略过的“奇”和“梦幻”。以至于过了三十余年,经历世事变迁,“我”依旧清晰记得。“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卻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画面真是又奇又梦幻,这是一个英雄的画面啊。

童年闰土形象的崩塌和成年闰土形象的塑立,鲁迅先生只用了一句话“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句子的力量之大,仿佛带出了“轰”的一声,惊散了纸墨。小英雄远去了,像投石入湖,镜碎梦醒。只留下一个饱受生活戏弄折磨的老人,这老人不光身体已是颓然的模样,精神也已匍匐在尘土中,声音中无时不体现出一股涩然和失措,甚于有一丝死气了。这真是一个悲剧了,一个时代苦难的最普通的承受者,一个颓然了身体、屈服了精神的众生的代表。曾经靠近的两个人再也无法一起真正地谈论,余留的只有客套。这客套真是可悲。

英雄已死,悲影重重。

五、失意之旅和精神自觉

不难看出,《故乡》是鲁迅精神矛盾的反映之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对时代沉沦颓丧的无奈悲愤,是对文明芬芳的拳拳期盼。因着自己理性的判断,便可知这种盼望是水中月、镜中花,是些虚妄的念头,但又因着感性的力量,始终不肯轻易失掉这丝念头,也有如以前一样的憧憬。这便十分的难能可贵了,像是谭嗣同明悟变法无望后依旧舍身就义。这一股明悟之后的仍不改初心的巨大勇气,着实可畏、可叹、可敬。

“我”的返乡是一趟失意之旅。亲手摧毁了自己精神乌托邦,认识到文明的光辉仍没能在这片大地上铺开,甚至众生愈发浑噩,吸着这污浊的空气,吐出来的气息又为这天地再添污浊。然而,理性上的绝无希望却反激起感性的期盼和生气。“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的,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吗……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我”的失意之旅打碎了理性的琉璃窗,却留下了感性的孔明灯。

该来谈谈《故乡》所体现的鲁迅的精神自觉了。自觉大抵是天底下最难做到的一件事情,看到别人的无知易,觉察自己的虚妄难。我想,《故乡》这一场失意之旅应是鲁迅先生的一次精神自觉后的作品,彻底承认时局已难挽回,文明、革命、运动的成果无法惠及大众,芸芸众生依旧是一片灰色。“我”的矛盾,感性的期盼,理性的批判,希望和害怕,怯胆和勇气,是挣扎的自由。对现实故乡破败、死气毫不留情的描摹体现了绝大的勇气,对未来愿景卑微期望的刻画却是如此胆怯。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先生大抵是想通了,若是吃到第六个包子才得饱,那也不要忘记有前五个包子的功劳,就不用计较自己是第几个包子吧,接着吃下去,总会得饱的。

参考文献:

[1] 张慧瑜 . 异乡人与“少年故乡”的位置-对鲁迅《故乡》的重读 [J].粤海风,2009(05):60-65.

[2] 刘俐俐 . 永远的故乡与鲁迅的返乡之路-鲁迅《故乡》的文本分析 [J].中南大学学报,2006(01):81-85.

猜你喜欢

故乡
故乡的牵挂
他乡与故乡
月之故乡
坐上这趟车去“云的南方、花的故乡”
雷锋精神的故乡溯源
离开故乡
故乡·冬·雪
月之故乡
我在南方,最忆故乡 外二篇
故乡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