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解背景入文本知晓情感产共鸣

2018-09-14李元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文本

李元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仅仅局限在对文章的梳理,甚至有时对作者借文本所传递的感情,都处于一种断章取义的状态,老师往往会忽略对文本创作背景知识的介绍。也许是因为会无形中增加很多工作量,也许是因为没有应试的需求,但其实老师们并不知道,文本创作背景对文本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创作背景 文本 阅读的作用

一、建立联系,拓展延伸

语文课,应该由一堂课从而生成对作者及优秀作品的延伸与联系。初中人教版很多的课文,在文本创作时,都有很复杂的文章背景,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字不提,那么在解析文本时,只能停留在就文本而分析文本的层面上。例如《济南的冬天》,仅仅只是去体会作者描摹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也许身为北方的学生,并不能体会,因为结合地域的特点,我们并不能直白的想象作者眼中的济南冬天,为什么会如此之美,甚至还会有同学产生疑问:“为什么有那么多地方的冬天,而作者偏偏要歌颂济南的冬天?”难道老师只能给学生讲是单纯的借景抒情吗?其实细翻教参不难发现,在“有关资料”中,有一段关于文章创作背景的介绍,如果老师在授课时,能告诉学生老舍先生的经历以及对济南的感情,也许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去渲染,学生自然会理解那种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的情感。

二、构成体系,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人教版中,有很多相同作家的多篇作品,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都是难涩不易理解的,加之语言习惯,学生更是不愿意过多的探究。但如果在讲解相关文章之前,教师能系统的介绍作者及年代背景,也许对学生理解文本是有帮助的,例如《风筝》(原初中人教版教材),如果不讲清楚鲁迅所经历的一切,对封建思想的反对与抨击,也许就永远无法理解“精神虐杀的这一幕”是什么意思,如果不了解鲁迅后来接触的科学思想,就无法体会“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我心情的沉重。正是因为鲁迅的自我剖析,才明白为什么会对这么一件小事耿耿于怀,鲁迅呼吁的不仅仅是对封建思想的反对,更想要表现的是对先进思想的认识以及自我反省精神。《阿长与〈山海经〉》(人教版八上),如果不理解作者对封建思想的反感,也许就不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在记叙中那么厌恶阿长的繁文缛节,也不会清楚正是因为阿长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正是由于她的屈服与善良,才会引起作者的怀念,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怀念慢慢转化为对这一类人的同情,也才会在文章结尾用作者不喜欢的封建思想来祭奠自己的长妈妈。《藤野先生》(人教版八下),如果不理解当时国家的处境和人民的状态,也许就不会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赴日本学医而后又弃医从文。更不会理解作者为何会对藤野先生这个外籍老师那么怀念,这种跨国界的感情,如果没有特定环境,也许就体现不出藤野先生的无私、伟大和被人尊重。

三、传递信息,理清情感

所有的文章,作者在创作时,都会有一定的环境限定,从而抒发特殊的情感,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注意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也许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作者的情感。在古诗文教学中,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春望》(人教版八上)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如果不清楚作者由于安史之乱而被迫逃难却被抓回长安,也许就无法体会作者这一句诗歌忧国伤时的情怀,也更加不会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凉心境。《记承天寺夜游》(人教版八上)如果不清楚作者被贬官,如何理解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又怎么能体会作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人生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情感——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小石潭记》(人教版八下),小石潭的幽美静穆,实在让人觉得幽美的景色尽收眼底,但假如不知道作者是由于被贬后的生活,才无意发现小石潭的美景,纵然景色再美,可是难免会在幽静中感受孤独,欢乐后感到抑郁,也许就不会理解为什么文章前半部分在描写小石潭的清净幽美,而后面笔锋一转要写“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不可久居。”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在教授过程中,不仅仅是在一个成年人的思维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在学生的角度上,并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也许能更全面的辅助学生去理解文本。

四、激发兴趣,引起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简单追求应试结果的授课中,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也许对于文本的解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讲解文章中,对于文章的背景有时能略藏一二而不是全盘托出,在解析文本时,慢慢渗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吊足学生的胃口”,吸引学生自主的对相类似的文本进行课外探究,这样,在老师的影响下,就能激发更多的学生去阅读经典,去寻找与作者的共鸣。

总之,文本创作背景对文本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轻易的就忽视小小背景资料对学生的良好引导作用,想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久远年代的作家的创作意图,就要把文本创作有关的一切背景有选择的有侧重的渗透给学生,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提升,也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与主题。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从“意会”走向“言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