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互联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2018-09-14高天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互联网

高天珍

【内容摘要】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将主题归为两大类,即道德和法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信息化的时代持续进行,社会规则营造了理想的社会秩序,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需要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课前发布任务创新交互方式,结合网站拓展学习空间。“互联网+”的课堂构建加强了道德与法律对初中生行为的调节程度,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践行道德与法律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增强初中生的法制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兼具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公民,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 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优势

引言

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的下一代,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构建只有与科技同步,才能培养与时俱进的国家栋梁。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是一种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理念。无论是将文字“互联网”与符号“+”作分开解释,还是将“互联网+”作整体概念来理解,都必须肯定的是“互联网+”的理念不但对网络在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互联网+教育”的教学理念,也让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突破了校园的局限,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合理利用互联网功能,研磨教材在互联网课堂教学的优质匹配,生成更高教学效果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趋势。

一、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的教学理念,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互联网+N的社会体系构建下,课堂教学采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变迁的必然,教学中合理调控整合教学目标的实现,互联网+N为课堂教学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口,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赢得了更切合生活实际的理论来源和实施标准。这种教学创新,是以课堂为基础,把课堂内外的信息即网络联动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兼容着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环节、小组讨论、课堂小结、网上拓展和测试等多个教学环节。这种课堂变革是当前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学中积极探究及早运用,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会使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受益。

二、“互联网+”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建立多元立体的模式

1.“互联网+信息”的构建内容

合理开发互联网功能,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在建立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中,要完成“互联网+信息”的构建,可以分四个阶段完成。其一,做出学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目标,通览教材,把握教材核心主题的训练方向,设计出理论结合实践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和实践的计划;其二,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在学期备课中,利用网络广泛的教学资源,初步拟定组织教学内容的选用基地;其三,根据学生情况,建立网络信息的沟通平台。建设连接家长、学校、班级、学生的信息链接,作为随时植入相关教学信息的媒体;其四,结合教学设计的方向,细化制作每节教学的教案、课件,设计课后习题、课堂检测题库,采集辅助内容理解的影视、图片资料,结合知识点的需要,分类运用。在设计多元立体模式的构建中,形成教学过程中的可以体现“互联网+信息”的特色内容。

2.“互联网+课程”的学习特点

互联网+课程的构建,实现了“理论专题化、理实一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方案,有利开展互联网教学。在互联网+课程的构建中加大了与学生相关的具体信息的融入,教学中线上、线下随时学习,对于知识的巩固考核及更大范围的拓展,有了灵活的机动性,对于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方便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值得关注和认可的观点,可以推荐给更多的学习者,进行观摩探讨。传统教学的问卷调查,经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统计的精力,而在“互联网+”的教学网络里完成一个问卷调查,十分简便快捷,汇总信息便利,对于及时的信息反馈,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设计有效的下一步指导学生思想和学习共同进步的方案。

3.“互联网+任务”的流程

初中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关注的内容。在初中的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和稳定,是可塑性较强的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培养他们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等就显得尤为迫切。在道德与法治交互方式创新的流程里,任务的设计和部署十分重要。教学环节的进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消息进行有关新授课的问题。在结合需要了解的教育主题,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自己喜爱的可以体现主题的资料,进行分享。这样的微信关注,凸显主题思想的理论與实践相结合的实现途径,节省了分头各自查找的时间过程,在体会分享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快速、准确的“拿来”并为己所有,为己所用。

三、“互联网+课堂”的教学实施

1.互联网+课堂的教学实施,问题设计要精准针对重点和难点

开展课堂教学,是在学生对探究主题有一定思想预知的基础上开展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即讲授教学、案例教学。教学内容围绕课前的问题进行组织,调动小组的学习积极性,踊跃参与对问题的探讨,相互之间互相答疑解惑。老师在学习的专题上制作学案、课件。课件为了方便播放,尽量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西沃课件,方便教学应用。在课件内容的整合上,需要采用经典的事例,也就是主题明确,而且比较大众化,让学生在事例面前,感觉到通俗易懂,容易解读思想主题。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中。首先明确国家的安全,是实现我们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观看各地其乐融融的民风民俗剪辑。体会国家的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奠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我们国家的安全。其次,案例分析:窃取国家机密;土地荒漠化;宣传《反分裂国家法》,结合对以上威胁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事例,谈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发挥课前互联网+的对问题进行预知的内容准备,围绕“威胁”选择出更多现实存在的事例,以国家主人的身份,谈出: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局势?在授课程序上为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做出良好的铺垫。使整课教材内容以“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一线串珠形成递进的思维过程,即:国家的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在理解掌握上到实践运用上,具备了来自思想认识后的主观能动性。

2.“互联网+案例”的信息捕捉

对学生进行一个有效的主题教育,需要在巩固新知问题上给出更多的信息投放到课堂教学之中。互联网的功能可以直接引用教材资料,如对于本课“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法律宣传,引用的材料是一件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文字稿较长,作为一个宣传法律的案例,展示在多媒体上供小組探究的效果好于各自阅读。如插入文字案例:2012年,一位渔民在近海捕鱼时感到网很沉,以为捞到一条大鱼,结果拉上来一看,是一个类似“鱼雷的东西”渔民当即拍下照片发给省国家安全厅的工作人员。经查,这是一个性能先进,功能强大的水下机器人。它既能搜集我国重要海域内的环境数据,又能探测、获取我国海军舰队的活动动向,完成近距离侦查和情报收集任务。结合“捕鱼”事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内容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且容易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在生活实践中才会灵活应用。结合案例学习公民的法律知识,掌握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如: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如实提供所熟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等等。

3.“互联网+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实

对于初中生来讲,教学案例能“眼见为实”的效果好于文字稿的说服力。针对教材给出的事例,是平面静态的图片,如,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某企业偷排工业废水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例,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视觉上的冲击,不构成形成鲜明记忆的效果,而采用互联网+视频就可以实现学生发自内心的警觉,引用互联网上的工业污染视频,无论是浓烟还是废水,在污浊的空气和没有生物的水域里,认识到身边就可能有“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发生,从而加强识别事物的警惕性,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继而,在深化主题的讨论里;“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准备过程到教材解读学习过程,通过图片资料、视频内容等,从视觉到听觉的感知,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组内讨论,让组员有发挥想法的事实依据,才能结合相关案例,运用法律法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小组汇报形成的见解、观点、建议才会更有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才会有着思想上的透彻性。

四、“互联网+网站”结合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网站,拓展学习

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学习资料很多在互联网+的构建中,需要老师有倾向性的选择,向学生推荐。如“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一课的学习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到互联网上查找关于更多的法律常识,了解我国的宪法的制定程序,修改宪法的严谨性,知道宪法的构成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等。在学生思想深处,认知法律的威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公民,时刻以各种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己,监督别人,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习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的分布上,初中二年级涉及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内容丰富而具体。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关系极其密切,网站的案例、资料资源丰富,建议学生时常浏览、理解,记忆,提升法律常识,课堂上围绕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展开讨论。结合典型事例和法律法规,进行有效学习和小组讨论,把法律观念深入学生的心中,辅助学生在初中的成长阶段塑造正确的法律观念。

五、“互联网+考查和实践”完善知识体系在意识形态的确立

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在“互联网+”的构建上,仍然要有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态度。考查学生的认知结果,需要结合教材与外延的考查。在题型设计上,要多结合身边的事例,无论是道德上的知识,还是法律上的常识,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考查结果,老师要认真点评,也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协作优势,进行互评。并由组长代表成员向全班同学进行答案展示。对于德育和法治的实践,可以借鉴互联网上可查的活动方案,或自行设计属于自己的实践轨迹。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然运用互联网为信息工具,进行方案部署,公布活动计划,邀请家长参加,申请社会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强、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等优点,在教学过程的运用中有明显成效,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课堂,受到了初中学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李东东.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探析[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 (1):120.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官山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