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图藏严长明致黄易三札系年

2018-09-14马振君

学术交流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石乾隆

康 锐,马振君

(1.黑龙江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哈尔滨 150080;2.内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清乾隆嘉庆年间,学界多以汉儒训诂考订为治学方法,涌现出一批朴学大师,江宁严长明即当时著名学者。相较于钱大昕、王念孙、戴震等乾嘉学派巨擘,严长明的生平及学术活动,研究得并不充分。

严长明字冬友,号道甫,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人。雍正九年(1731)八月二十七日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三日卒。乾隆二十七年(1762)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仕至内阁侍读。殁后,钱大昕撰有《家传》,姚鼐撰有《墓志铭》,严长明长子严观撰有《府君行述》。严观《府君行述》是钱大昕、姚鼐撰传的依据,因无刻本,很少为学者直接使用,限于篇幅,兹节引如下:

谨按,府君讳长明,字冬友,号道甫,垂髫读书十行下。年十一,阁学李公穆堂典试江南,因熊公涤斋往谒。阁学偶举“子夏”二字令对,府君以“亥唐”应,阁学奇之,取《昭明文选》以赠,次岁复至江宁,则已能背诵矣。因语望溪方公、文叔杨公曰:“此国器也,二公善视之。”于是方公授以经义,杨公授以词赋。戊辰(1748)补博士弟子,庚午(1750)食饩。甲戌(1754),阁学梦公谢山视学江南,于府君有国士之知。后将入都,知府君贫,问所需,府君曰:“贫不足忧,闻广陵马氏藏书甲于江浙,愿得一席,往就业焉。”时卢雅雨观察好古爱士,因之延辑《两淮盐法志》《山左诗钞》《京口三山志》诸书。是时齐侍郎次峰、杭编修堇浦、全吉士谢山、惠征君栋,皆馆于马氏,府君虚心请业,穷搜载籍。凡百家二氏之说,无不洞微穿穴,成诵在心。会沈光禄敬亭公来长安定书院,一日往谒,光禄出待,问十余事,府君一一疏其原委。光禄曰:“君之学,可谓博矣。然天下有无书不读之人,不知天下有不必读之书。盖经史者,学问之根底,必先加研阅。但析理不精,则虽本经史,而误用其学者,亦有之。故必究心朱、程之书,使其理明事达,而后体用兼该,无所适而不可。”府君闻之,深悔从前所学博而寡要,因请受业,觉更有进境。

乾隆二十七年(1762),岁次壬午,皇上三幸江浙,府君献赋扬州,召试,钦取第四名,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是岁入都,直汉票签处。不一载,刘文定公奏充内廷方略馆纂修官。旧例,馆职皆以翰林处之,府君以中书得之,盖破格也。一日,户部奏《天下杂项钱粮赋役全书》所载,名目烦多,请均入地丁征收,内阁已票“依议”签矣。府君不可,言于刘文正公曰:“今之杂项,古之正供也,现已折色。若更去其名目,他日再须杂项如薪红茶药之类,在所需用,必更加征,重困小民,其何以堪?”刘文正公避席曰:“不图谠论出自新进后生。”即令府君议驳。未几,奉谕入军机处办事,即文正公所荐也。上问傅文忠公,军机章京中人材出众者,公对:“章京从内阁挑选,才皆可用。至于有为有守,大小皆宜,将来可继胡宝瑔者,严长明一人而已。”……辛卯(1771)四月,京察一等,引见,奉旨加一级。十一月,奉旨升授内阁侍读。……府君深自韬晦,每日赴职,寅入酉出,晚则秉烛修书,漏三下方假寐,五鼓复趋朝矣。十日内,必招同人为文酒之会,钱宗伯箨石先生、宫詹辛楣先生、翁学士覃溪先生、朱学士竹筠先生、陆宫詹耳山先生、程太史鱼门先生,则其常聚首者也。

壬辰(1772)丁先大父忧,将奉大母南还。大母复以病不起,因赴泰安,祷于东岳,祈以身代,梦神召语,假以百日,回京病已霍然。方舟南下,抵家十日,复以小疾卒。府君哀毁逾礼,得疾且殆,半夜,延戴未堂先生诊视,脉微欲脱,汗淫淫不可止,气息仅属,执先生之手,诀曰:“吾自守其身,致亲殃,不能了丧葬事,死有余罪,奈何!”先生亲进参药,为之挥涕,且曰:“君生平著述连屋,亦有可念者乎?”喟曰:“父母事为大耳!千秋之名,何足言!”神色不乱,终不一语及妻子,已而有瘳。先生尝称,府君至存亡呼吸,气息仅属之时,妻子不足累其心,千秋之名不足撄其虑,而拳拳于二亲身后之事,非通乎昼夜之道,而有纯气之守,其孰能与此乎?起服后,府君自念显扬之愿既虚,孱弱之躯罔济,且因受湿,腿痛难行,遂呈请乞休。筑室三楹,颜曰“归求草堂”,藏书三万卷,金石文字三千卷,法书名画三百卷,闭门却扫,日与不孝等吟啸其间。

京师前辈中,受镇洋毕秋帆中丞之知最深。癸巳(1773)岁,毕公持节陕西,遣使相邀。府君因谓不孝等曰:“唐时进士不得馆职者,每应方镇辟召,如温造之在河阳,韩愈之在徐州,杜牧之在扬州,李商隐之在河东,其较著者。毕公此召,亦犹行夫古之道也。”欣然而往,且冀西北风高,或可愈湿疾。由陕以入京补官也。不谓受疾太深,腿痛仍作,中丞深加信任,遂相依十载,嘱纂《西安府志》八十卷、《汉中府志》四十卷。平生著述,有《归求草堂诗集》《文集》《西清备对》《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答问》《三史答问》《淮南天文太阴解》《文选课读》《文选声类》《尊闻录》《献征余录》《知白斋金石类签》《金石文字跋尾》《石经考异》《汉金石例》《五岳贞珉考》《五陵金石志》《平原石迹表》《吴兴石绩表》《素灵发伏》《墨缘小录》《南宋文鉴》《奇觚类聚》《八表停云录》《养生家言》《怀袖集》《吴谐志》,凡二十八种,丛残箱箧,未及校刊也。至《尊闻录》,则踵先曾祖星标公而作者,尤为生平精诣之书,经史之粹言皆在焉。

府君尝云:“学者不周览千古之载籍,不尽友天下之贤才,不能知当代之典章,遽欲出而有为,入而握笔,纵使信今,亦难传后。”府君盖自谓也。庚子(1780),钱坤一宗伯典试江南,过草堂,不孝辈出揖,先生偶言府君有不可解者三。生平清介自守,未闻以事干人,而所至饶裕,视财利挥涕洟。中年所历,皆烦剧要地,他人奔走不遑,尊公未尝一日废学,且流连文酒,搜讨金石,而公事无不立办。少时羸弱,呕血至五六载不瘳,中岁益劳顿,未及从容养生,乃年愈增,而精力弥健。宗伯语虽偶尔诙谐,亦颇足传神阿堵也。

是年八月,府君五十诞辰,不孝等状逸事,乞文于随园先生。公最恶作寿序,喜府君事有可传,欣然命笔,文载《小仓山房全集》中。呜呼!府君当疾革之时,谕不孝等曰:“存亡有数,吾万念皆空。惟愿尔等勿因匆遽,致抱终天之恨,足矣。”随整衣冠而卒。府君生于雍正九年(1731)八月二十七日丑时,卒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三日子时,享年五十有七。配叶氏,南昌耆士讳用章公之三女,例封宜人。子二,长不肖观,监生;次晋,庠生,捐职从九品。女二,长适监生王行恕,次适庠生张复。孙六,长元,次兆,观生;晋生况、宽、亮、觉。不孝观、晋泣血稽颡,乞随园袁简斋太史填讳。

严观的这篇传记,将其父严长明的求学过程、服官政绩、学术成就、性情品格,刻画无遗,是研究严长明的第一手资料。国家图书馆藏稿本《黄小松友朋书札》,是乾嘉金石书画大家黄易(1744~1802)[注]黄易,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杭州人。乾隆九年(1744)十月十九日生,嘉庆七年(1802)二月二十三日卒。以监生捐纳,由东河汛员,仕至山东运河同知,护理运河道。著有《秋盦遗稿》《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事具潘庭筠《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钱塘黄君墓志铭》。,将平生师友来札,汇订成13册,是研究乾嘉学术的重要史料。其中严长明致黄易手札三通,谈艺论文,是乾嘉学人金石交往的珍贵史料。兹参以相关史料,勉力考释,就教于学界同仁。排序依撰札时间先后。

(一)接奉手缄,旷若覆面。蒙寄朱鲔石室画象,知向同人中转求以示者。先生好古,洵不可得,兼以好事,尤今人所难也,感谢感谢!《王稚子阙》奉上,适有人去江宁,即将尊札及所直付去,并令索其手书来也。此间频岁不登,今年被旱地方更广,幸六月初三、初五两日,河南北并获甘霖,大田俱已布种。此后可有暇刻,仍将料量故业。

中州金石,自黄玉圃先生书外,倘有见闻,祈开目录见示。关中有好拓手,八月间当令其来汴,如有所需,尽可拓取奉寄也。《金石记》,前已向关内友人索取,刻下尚无以应命,皇愧皇愧!日来气候炎歊,诸惟珍至,匆次布复,并致谢忱。临楮依溯,不具。弟严长明,顿首上小松老先生侍史。六月十四日冲。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6册。首叶衬纸右上,黄易标“严侍读道甫”五字。按,著有《归求草堂诗集》《毛诗地理疏证》等。据札中“中州”“关中”等语,应撰于客毕沅幕中。

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严长明升授内阁侍读,三十八(1773)年居忧南下。毕沅时抚陕西,遂邀入幕中。[注]严观《师友渊源录后案》卷二十八《府君(严长明)行述》,南京图书馆藏钞本。五十年(1785)二月,毕沅移抚河南,严长明、洪亮吉等幕友,遂于二月底由陕入汴。严长明五十一年(1786)赴合肥,掌庐阳书院,次年病殁。观此札中“河南北”“令其来汴”诸语,应作于乾隆五十(1785)、五十一年(1786)间。继检《乾隆朝上谕档》,“乾隆五十年六月初八日,奉上谕:‘据毕沅奏,河北卫辉、彰德等属,于初三日得霈甘霖等语,览奏实深欣慰’”。又,史善长《弇山毕公年谱》乾隆五十年(1785)条:“自五月至六月,先后奏报各属得雨,入土一二寸及六七寸不等。”[注]《乾隆朝上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12册,第665页。史善长《弇山毕公年谱》,附于《毕沅诗集》后,杨焄点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73页。毕沅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初六日有《奏为续报开封等府得雨日期分寸及民情事》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档号04-01-25-0250-011。与札中“此间频岁不登”诸语,基本契合。

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之“王稚子二阙”条载:“汉王稚子双阙,一曰‘汉故先灵侍御史河内县令王君稚子阙’,一曰‘汉故兖州刺史洛阳王君稚子之阙’,今只存‘汉故兖州刺史洛阳’八字,余不可得。惟此双阙拓本,尚存二十字,久在江宁龚鹿樵家,乾隆丁酉,董小池双钩一本寄赠。易数烦石友求取原本,越八年乙巳之夏,严侍读道甫为易作缘,遂归小蓬莱阁。”[注]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不分卷,道光十四年(1834)石墨轩刻本。另参杨国栋《黄易年谱简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版,第125页。与札中“《王稚子阙》奉上”云云,若合符节。严长明此札,撰于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六月十四日,可无疑义。札中提及的“朱鲔石室画象”,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朱鲔石室画像,在金乡县西北三里,孔继涵四十二年曾拓赠黄易。四十九年,黄易偕金乡令马于荃复还旧观,得全拓本。黄玉圃先生名叔璥,撰有《中州金石考》八卷,乾隆六年刻本。[注]乾隆四十六年(1781),卢又绅致黄易札:“承示祀三公山文,足征好古情深,胸罗万有,佩服佩服!至《中州金石考》,弟当遍致同寅,广为搜罗。敝县所有诸名迹,访之故老,无一知者。弟以初到未久,容再细询明确,但有殊断遗迹,无不力为访求也。”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3册。黄易往来中州,早蒙搜辑河南金石之志。《金石记》,指毕沅所纂《关中金石记》八卷,乾隆四十六年(1781)经训堂刻本。

黄易彼时仕履行踪,亦需略作交代。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初三日,黄易署山东泰安府东平州州同,秩从六品,翌年六月实授。[注]署东河总督兰第锡,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初十日《题报河南署兰考巡检王申伯等七员俱已经历桃伏秋三汛一年期满请准实授》题本,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内阁大库档案,登录号051380-001。东河总督李奉翰乾隆六十年(1795)闰二月二十八日《题报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黄易丁忧日期事》题本,内引黄易呈称:“窃卑职现年肆拾玖岁,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监生。遵川运例,捐从九品,乾隆肆拾贰年拣发河东河工。肆拾叁年咨补商邱县主簿,肆拾肆年调补阳谷县主簿,肆拾陆年咨升武城县县丞。肆拾柒年升署东平州州判,伍拾年咨升东平州州同。伍拾壹年升署卫河通判,调署捕河通判,伍拾肆年升署兰仪同知。是年玖月内,调署运河同知,伍拾陆年拾贰月内实授。兹卑职亲母梁氏,年捌拾玖岁,染患腹泻,医治不痊,于乾隆陆拾年闰贰月初伍日,在署病故。职系亲子,并无过继违碍等弊,例应丁忧,回籍守制。俟服阕之日,仍赴河东河工候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号02-01-03-08090-011。聘佐杂属吏为幕友,为历任河督之惯例。黄易五十年九月致孔继涑《随节豫中札》有云:“端节前接荷复函,蒙赐法书七纸、《梅花赋》拓本,感谢无似。侄旋随节豫中,三四月来,黄流駴目,笔札纠纷,以致久疏具候。”[注]此札手迹,见《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手迹》,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第158页。朱琪《故宫藏黄易尺牍疏证》,系此札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端午前后,见《故宫藏黄易尺牍研究·考释》,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页。黄易五月随署东河总督兰第锡防汛河南,九月始返济宁。据此札开篇两句,两人于五六月间,应已觌面晤谈过了。

(二)于秋塍处接奉手缄,旷若覆面。并承寄示魏元丕、范巨卿之碑,以资眼福,何幸如之!巨卿碑,曾见于朱思堂太守处,为友人聂剑光携来者,今已十三载矣,未知老友存没,幸祈咨访消息见示。今太守史君,弟旧好也,尝思所以存问之者,寄示碑目一本,搜采宏富,多平生所未见者,物聚于所好,信然。至关中所有汉碑,未著于录者,别开目录呈览,赵晋斋在彼,无难购觅也。暂存一两日,即觅便寄上。再,东山石刻有七,原石亡于乾隆庚午,沈君凡民曾以两章见惠,纸墨精好,为王虚舟先生故物,尝分其一,以冠翠墨之首,刻下有人南归,中秋前后,可取到矣。来人甚剧,又以体中小极,率此,布候近祺。临楮依溯,不具。弟长明顿首小松先生足下。七月望日冲。

前信发后,尚有暇刻,因将碑目略为校勘付去。中有数种,弟所未得大率也。原石在尊斋,即在济宁者,另单呈上,幸祈陆续惠寄,则百朋之赐,不是过矣。附候日安。不一。弟长明再顿首。

汉中太守鄐君《开石门道碑》,永平六年八分书。在褒城县石门内。此种甚奇且伟。《仙人唐公房碑》,无年月,八分书,右阴剥落。在城固县升仙里。魏荡寇将军李苞题名,景元四年八分书,在石门潘宗洛题名后。完好。[注]潘宗洛,应作“潘宗伯”,此为严长明笔误。详见翁方纲《两汉金石记》卷十三“附魏晋题刻二种”条,乾隆五十四年(1789)南昌使院刻本。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13册。按,黄易藏《汉庐江太守范君碑》拓本,毕沅跋云:“《范巨卿碑》久失,独存其额,顷黄小松司马驰示打本,审有元时印记,良可宝也。……乾隆乙巳(1785)秋七月,余与严侍读道甫、洪孝廉稚存、孙明经渊如、王参军秋塍,同观于大梁节署,因跋其末,灵岩山人毕沅。”又,严长明跋云:“是册癸巳岁获观于泰安守朱思堂座上,摩挲竟日,未及借临,今十三载矣,复为秋景庵主人所得,圭璋之色,干莫之光,尚宛然也。年来衰病侵寻,万事不挂心眼,独于此碑玩索不能释手,信乎古物之移人也。时乙巳秋七月望日,江宁严长明道甫。”[注]黄易藏《汉庐江太守范君碑》,并后引《汉凉州刺史魏君碑》《汉幽州刺史朱君碑》《汉成阳灵台碑》拓本,皆载《黄小松藏汉碑五种》,1915年有正书局影印本。更与札中“巨卿碑”数语,完全吻合,此札乾隆五十年(1785)七月十五日作,可为定谳。

札中提及师友,有王复(秋塍)、朱子颖(思堂)、聂鈫(剑光)、史传远(太守史君)、赵魏(晋斋)、沈凤(凡民)、王澍(王虚舟)等。开篇提及的魏元丕碑,即黄易藏《汉凉州刺史魏君碑》拓本,王复跋云:“乾隆乙巳秋七月,江宁严长明道甫,阳湖洪谅吉稚存、孙星衍渊如,秀水王复秋塍,同观于大梁节署。”彼时诸君皆客毕沅幕。

(三)两月不面,驰溯方深,忽奉手书,如亲晤语。并蒙惠示金刻种种,所谓“饥十日得太牢”,感谢感谢!东山石刻,秋间已取到,藉便呈上。上面之印,乃元安西王玉押,纽上有字。虚舟先生尝以印书画帧首,今已入大内矣。

日来颇形碌碌,兼以目疾,生意索然。来岁中丞接驾正定时,拟为崧洛之游,登封石阙,其时庶可拓取。至今县令曾虽札致复,云查《志》有启母庙尚存未阙,盖误以石阙为佩玦之玦也,无从说起也。河台入都,大兄偕往与否?幸乞示知。日者春回缇室,藉便奉贺节禧,并缴谦称。临楮依溯,不具。弟严长明,顿首上小松大兄老先生石契。十一月十六日冲。稚存已南归,孙亦即赴西安矣。又及。

札载《黄小松友朋书札》第6册。此札复提及“东山石刻”,与第二札“东山石刻有七”数语相接,应撰于当年。又,史善长《弇山毕公年谱》乾隆五十一年条:“三月,趋赴正定行在迎銮,蒙恩赏穿黄马袿,并赐御制诗一章,公奏谢,敬和恭进。夏四月,诣登封,报谢嵩岳。”与札中“来岁中丞接驾正定,拟为崧洛之游”之语,完全符合,可确定此札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六日作,是日小寒。札中提及的前辈师友,有王澍(虚舟先生)、毕沅(中丞)、曾友伋(县令曾)、兰第锡(河台)、洪亮吉(稚存)、孙星衍(孙)等。札内所言“登封石阙”,据乾隆《登封县志》卷三十《金石录》,登封境内,有中岳太室石阙铭、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开母阙季度铭等汉代石阙。[注]乾隆《登封县志》,陆继萼修,洪亮吉纂,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本。

札尾提及“稚存已南归”,据《洪北江先生年谱》载:“五十年乙巳,先生四十岁,在西安节署。正月,毕公入觐,并摩唐开成石经进呈,拟荐先生、孙君及吴县江布衣声,书国朝三体石经,即在西安刻石以进,为当轴者所阻而止。二月,偕严侍读长明游紫阁、白阁、圭峰、草堂寺,由浐水桥巡第五桥诸旧迹。时毕公调抚河南,趣先生至开封,遂于月杪由陜入汴。至则豫省方积旱,又河工事填委,不复有关中唱酬之乐矣。五月十一日,季父希李先生卒。十一月,自豫南回。”[注]吕培等撰《洪北江先生年谱》,附于《洪亮吉集》后,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38页。札云“孙亦即赴西安”,检《孙渊如先生年谱》卷下:“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君三十四岁,客大梁节署。二月,由偃师之洛阳,观伊阙,至西安,客咸宁庄大令炘署,纂修《长安咸宁县志》,四月仍返大梁。”[注]张绍南撰《孙渊如先生年谱》,载缪荃孙编《藕香零拾》,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91页。孙星衍十一月拟赴西安,至翌岁二月始成行,九月举江南乡试。

毕沅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调抚河南后,因公事丛杂,幕中无复“关中唱酬之乐”。严长明仍能抽暇“料量故业”,与黄易三札,口不离金石,不改书生本色。黄易《汉幽州刺史朱君碑》拓本,孙星衍篆书题识:“镇洋毕沅、余姚邵晋涵、江宁严长明、铅山蒋知让,阳湖洪亮吉、孙星衍,同观于中州使院,时乾隆丙午六月三日。”孙星衍行书再题:“仆与小松神交久矣,金石投报,殆无虚时,至是始识面于中州节署,时五月廿八日也,并携宋摹两碑来属题字。……乾隆丙午六月五日,孙星衍记。”黄易《汉成阳灵台碑》拓本,蒋知让题:“乾隆丙午六月四日,镇洋毕沅、吴徐坚、余姚邵晋涵、江宁严长明,阳湖洪亮吉、孙星衍,同观于中州之馆。铅山蒋知让同观并题。”乾隆五十一年夏,黄易随幕主兰第锡防汛河南,与严长明、洪亮吉、孙星衍等金石同好,多有切磋。

严长明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冬赴合肥后,至次年病殁前,与黄易未再谋面。孙星衍《湖北金石诗序》文有云:“已而予官京师,侍读(严长明)捐馆舍,诸同人亦多星散,中丞(毕沅)往来节制齐、楚,不独旧游不可复预,著述之事,亦渐零落。及子进(严观字)来东,访予于济上巡使署,越十余年,怀人伤逝,益不胜慨焉。”[注]孙星衍《孙渊如先生全集》之《五松园文稿》卷一,嘉庆间兰陵孙氏刻本。嘉庆二年(1797)春间,严长明长子严观访孙星衍于济宁,黄易曾陪其看碑。[注]辽宁省博物馆藏黄易《秋盦书札》稿本,有嘉庆二年(1797)春致李东琪札:“顾玉拓碑已还,有以奉赠。铁山之经后颂言竟拓,今可以快读,且有篆额,兄不可不速看也。弟此刻与江宁严先生至学宫观碑,如兄得暇来此同观,偕至敝寓观碑何如?送李铁桥三老爷。愚弟制黄易顿首。”“江宁严先生”,即指严观。严观幼承家学,著有《元和郡县志补》《江宁金石记》《待访录》等,学术成就亦颇可观。

附:手札影印件

图1-2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3-1

图3-2

图3-3

猜你喜欢

金石乾隆
金石齐鸣话编钟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剔除金石气中的杂质,保留纯粹的阳刚之气
冷热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