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CT及X线影像学分析

2018-09-14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河南洛阳471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润湿间质性链球菌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李晓鹏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会发生,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呼吸衰竭,影响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1]。儿童MP临床症状中的发热、咳嗽、咳痰等与单纯的反复性感染较为相似,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临床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为血清检查及支原体培养结果,但其方法对检测条件要求极高,早期MP中以上指标检出率较低甚至无法检测出来,需结合相应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2],因此采用影像学方法准确识别并检出儿童MP有重要意义,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肺炎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价值,可及时观察患儿肺内病灶范围及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本研究分别采用CT检查和X线对我院收治的MP患儿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患儿及家属自愿基础上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12±1.47)岁,病程3~16天,平均病程(9.54±2.18)天,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符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初期表现为咳嗽、发热、咽肿等,中期表现为咳嗽、高热不退、咽肿、口干等,后期表现为咳嗽甚至咳血、高热持续不退等;(2)肺部可闻湿罗音;(3)病程在17天内;(4)监护人均自愿让患儿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1)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2)合并哮喘、支气管炎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依从性差者。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诊断准确性(1)CT检查:采用型号为CTBRILIANCE CT16扫描仪(飞利浦公司生产),设置120KV扫描条件,220mA电流,从胸廓处直至肺底进行扫描,重点扫描患儿肺尖及膈肌部位,设置层厚10mm,在扫描过程中,若发现可疑部位,则调整层厚2mm,进行冲洗扫描,对需加强扫描的患儿进行高压注射(对比剂100ml碘酒醇),注射15s后扫描。(2)X线检查:采用万东公司提供的500mA X线机配Kodak Direc View classic一CR System进行检查,患儿均取仰卧位,行胸部正侧位扫描成片,根据患儿身体厚度调整曝光值及曝光条件,设置靶片距离100cm~150cm,在治疗前进行X线摄影。两种检查结果均由专业影像学医师对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1)分析CT检查和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2)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点,以血清检查及支原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度。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检查结果患儿行CT检查后,肺部表现均呈现异常,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肺实质阴影,呈斑片状,且胸腔存在部分积液。65例患儿中出现磨玻璃影12例,可见网状影14例,支气管增厚2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24例(图1示);胸腔积液9例(图2示),出现链球菌感染后整静脉后气管前的肿大淋巴结,且右侧胸腔出现积液10例(图3示),出现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局部肺炎患者12例(图4示)。

2.2 X线检查结果进行X线影像学检查发现,分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和混合型,其中节段性实质型15例,X线表现:下肺叶成节段性分布致密影,密度不均匀,且边缘模糊不清(图5示)。间质性改变润湿型8例,X线表现:肺纹理均变多、变粗,多呈网点状阴影,其边际较为模糊,局部肺透亮度降低,双侧或单侧肺门影变浓、变大,密度增加(图6示)。支气管炎类型10例,X线表现:下肺叶有斑点状影,密度不均匀,发病早期可见病变融合片状致密阴影。混合型3例,X线表现:单侧肺叶网络状影,高密度病灶混杂,局部肺纹理变粗。

2.3 X线与CT检查的准确度比较临床血清检查确诊29例,未确诊36例,以临床血清检测为金标准,得出CT检查确诊MP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MP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骨下疼痛、咽痛等[5]。因为多数患儿的呼吸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治疗不及时患儿多易产生合并症,严影响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6-7]。临床常采用X线及CT检查方法对MP患儿进行诊断。X线检查是一种电磁波,是临床早期发现、诊断、鉴别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CT检查是由X线检查发展而来,它显著改善了X线检查的分辨能力,其分辨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一般X线检查[8-10]。

MP患儿早期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间质性肺炎及网状阴影,后期X线表现为均匀斑点状、网状影及磨玻璃影,可能是因为肺部在出现链球菌感染后,肺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透亮度降低,而大量炎症渗出则引起肺泡内气体丧失,肺内则出现大片致密影,掩盖了其肺间质变化[11-12]。本研究中,患儿在行X线检查后,其结果显示患儿胸部表现不一,主要分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和混合型各15、8、10、3例;65例患儿中出现磨玻璃影12例,可见网状影14例,支气管增厚25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24例;胸腔积液9例,MP患儿出现链球菌感染后整静脉后气管前的肿大淋巴结,且右侧胸腔出现积液10例,MP患儿出现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局部肺炎患者12例,表明X线检查发现,患儿多表现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且较多出现支气管及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情况。CT是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反应患儿肺实质性病变及肺内间质情况,在行CT检查后发现MP患儿肺部均表现异常,结果显示患儿肺实质用影,呈斑片状,且胸腔存在积液[13-14]。以上报道表明MP患儿主要表现为肺节段性实质型病变,其次为间质性润湿型病变,而节段性实质型病变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影,随着病情发展,可病变成大片状肺实变影,间质性润湿型病变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等,研究[15]表明与X线相比,CT检查可更好地反映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的混合性病理变化。本研究还发现,CT检查确诊MP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传统X线片只能区分20级密度,而CT检查可区分2000级及以上密度,不仅能分辨软组织的密度等级,还可区分脂肪与其他软组织,改良了疾病的诊断方式[16-17]。

表1 诊断结果分析

表2 诊断效能分析

图1 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图中白箭头示)及支气管壁增厚(图中黑箭示);图2 MP合并链球菌感染的肺内实际变化情况影像图,示胸腔积液;图3 MP合并链球菌感染的气管前整静脉后肿大淋巴结影像图,示右侧胸腔积液;图4 MP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的肺内实变影像图(箭头所示)。图5 显示为节段性实质型润湿,且肺门阴影变大;图6 显示为间质性型润湿,呈弥散状阴影,右肺门影为变浓状分布。

综上所述,CT检查及X线影像学检查对MP患儿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CT检查诊断MP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润湿间质性链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B群链球菌筛查,守护即将出生的宝宝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表征的矿物孔隙润湿规律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大同地区孕产妇B族链球菌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露 水
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