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比较研究

2018-09-13李玉娴

求知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资助体系学生资助

李玉娴

摘 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高校学生资助问题越发突出,我国高等教育相较于美国起步较晚,在学生资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通过两国资助体系发展现状的比较,从资助形式、受益对象、资金来源、覆盖范围、贷款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对比。

关键词:中美高校;学生资助;资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4-28

一、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逐年递增,使得部分大学生因经济情况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学生资助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正规完备的资助体系。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强国,其高校学生资助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二、中美高校学生资助现状分析

2016年,我国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校学生4281.82万人次,资助总金额955.84亿元。2016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9.96万人次,占当年本、专科新生总人数的15.58%。我国受资助高校学生人均受助金额约为2232.32元。与我国现行的高校学费水平相比,资助金额十分有限且不足以覆盖学生的学费。

美国2016~2017学年的高等教育各类资助总额为2391亿美元,全日制本科生资助额度为人均14400美元,而研究生则平均为27950美元。这一资助额度足以支撑美国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用。

三、中美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比较

我国现有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学费减免等。除了国家资助,地方财政和社会各界的资助项目也陆续出台,高校资助体系逐步完善。

美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为“混合资助模式”和特有的“资助包”,实现了资金来源、资助方式和受益对象的多层次多元化。资金不仅源于联邦政府,还有州政府、社会组织机构、学校及其他各界;资助方式也分为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等;受益对象除了高等院校学生,还有部分针对信用较好的学生家长。两国资助体系具体区别分析如下:

(1)资助形式。两国高校学生资助基本是围绕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方面开展。同时,学生资助重心都在不断向助学贷款倾斜。我国2016年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63.21亿元,占比27.54%,相较于2015年的助学贷款219.86亿元和助学贷款占比25.93%都有所增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美国的联邦政府贷款从2006~2007学年至2016~2017学年的十年间,贷款占比增长了23%。

(2)受益对象。无论中美,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的受益对象都是被资助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困难学生本人或是家庭,用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校学业。

(3)资金来源。美国的学生资助资金来源多样化,不仅有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财政补助,社会各界、学校等机构的捐助也占据重要份额。在我国,学生资助主要还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完成的。虽然目前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类社会奖助学金,但和政府相比占比较小、影响有限。

(4)覆蓋范围。美国的学生资助无论是个体资助金额或是学生覆盖范围,数额都较为可观,完全足以支付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目前我国的资助额度与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用度等花销相比,还是无法做到完全覆盖,额度和力度存在上升空间。

(5)贷款管理。美国的助学贷款管理体系规范,还款机制灵活。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学生贷款信息中心,负责汇集全国信息,学校均设有专门的学生贷款办公室,负责本校贷款服务与管理工作。此外,美国的信用体系已非常完备,每个公民都有信用档案并有信用评级打分。

与美国相比,我国无论在信用体系或是还款机制上都有所欠缺。由于信用体系不够完备,导致高校贷款违约现象严重,对后期的还款工作造成巨大困扰。同时,学生必须在6年内还清所有贷款,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压力。

通过比较中美学生资助体系发现我国还有很多地方亟待改进,国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让学生资助切实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王竞辛.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研究——以加州大学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王美林.中美高校学生资助比较及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5-38,43.

猜你喜欢

资助体系学生资助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提高大学生资助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人力资本证券化视角的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