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对陶瓷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

2018-09-13王智鸿

陶瓷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题材陶瓷

王智鸿

(景德镇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国古典文学既蕴藏着历史,又是生活的映照。中国古典文学包含各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理论等。中国古典文学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展示,具有返璞归真之美。在现代快节奏生活里,在喧嚣与浮华背后,大众对传统文化更加依恋。因此,古典文学题材不仅为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还能使现代陶瓷艺术蕴含古典艺术魅力,通过创作使作品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1 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在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展现

中国古典文学向来就是陶瓷艺术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祥瑞题材

祥瑞又称“符瑞”,是人类不发达时期人们对自然界中无法理解的现象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客观美好愿望的载体。古代祥瑞种类很多,古时最高等级的瑞兆被称为“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祥瑞于中国人而言,就像水之于鱼。当人们在追求幸福和美好愿望时,祥瑞题材作品便自然产生了,它的内容有“福、寿、财、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形成寓意丰富的题材系列。

例如我们在陶瓷作品中经常会看到的麒麟,传说中的神兽或仁兽;凤凰,传说中的瑞鸟;龙被尊为华夏之神,是华夏民族崇拜的顶尖图腾,传说中龙是麟虫之长,是九种动物的提炼,合成“九像九不像”,能兴云雨,使风调雨顺,为五灵之一,这类题材最受大众喜爱,表现此类题材的作品很多。

例如景德镇黄卖九的陶瓷作品《长春图》,画面中描绘了两支鹤站立于松树上,意喻延年益寿。中国陶艺大师朱乐耕的红绿彩作品《采莲图》和《奔马图》,用大红大绿重新定义民间传统寓意中的“莲”和的“马”形象,画面中的点、线、面、线条交融,既让人看到传统的底蕴,又具有现代绘画的构成意味,将传统与当代融合,使我们在凝视其作品时能感受到作者在其艺术创作中蕴含的意旨——追求本真自然,不饰雕琢的朴拙之美。

1.2 历史题材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帮助我们通过历史从而更好的地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史类典籍有《史记》、《春秋》、《资治通鉴》等。景德镇古彩大师方复创作了许多以历史为题材的陶瓷佳作。古人曾用“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女性之美,方复老师就以此为灵感创作了陶瓷作品《四美图》,画面中的美人婀娜多姿,而且配景清丽,并施以春牡、夏荷、秋菊、冬梅做背景,题字落款清丽。他的另一件陶瓷作品《四大明君》(见图1),取法“尧制历法”、“ 舜耕历山”、“ 大禹治水”、“ 商汤伐夏”古代明君故事,人物着色厚重浓丽,配景亦清丽秀巧、淡雅明净。陶瓷作品《四子图》中,以古代圣贤为创作题材,画面分别描绘了老子、孔子、墨子和韩非子四位圣贤,画面紧凑,色彩和人物形象皆佳,他的每一画面,画面的每个局部都精雕细琢,人物比例特征、五官须眉、装饰衣纹,一砖一瓦、一缸一瓮,无不刻画精细,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互相连接照应。

1.3 古典名著题材

图1Fig.1

古典文学名著是最为大众所熟知喜爱的文学题材,每部名著里又有许多经典的片段,如《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撕扇》等。文学名著为陶瓷创作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进的粉彩《赤壁怀古图》瓷板屏风,画上部分书写《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画的下部分是赤壁赋,此屏风画面简洁,气势磅礴,人物形象秀美,姿态丰腴,立壁万仞的悬崖和江上一叶轻舟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夜游赤壁时的豪迈心境和雄奇的自然景观。作品构思巧妙,视觉冲击力极强。作品文人气息十足,也是将古典名著与陶瓷绘画相互结合的典范之作。

1.4 神话题材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许多奇幻的神话传说。神话是源于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和各种自然现象的不理解,试图通过幻想来实现找到答案的一种形式。我国民间长期也流传下来许多有趣事件和怪异事件,逐步衍化为传说。这些神话和传说原本就发挥了广大人民的想象,我们借鉴过来直接进行创作是再好不过的题材。因为借鉴神话传说进行创作的空间更大,更易发挥想象力。例如吴承恩的《西游记》、陈仲琳的《封神演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郭小亭的《济公全传》等。这些神话故事魅力无穷,故事情节天马行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的中堂瓷板挂屏粉彩作品《铁拐李》(见图2),其创意就来自于中国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铁拐李形象。作品描绘的是“谁云铁拐,行跛长年,芒鞋踏破,醉倒华巅”的场景,人物姿态自然,个性鲜明,抬头又见一只蝙蝠,寓意福来,用笔苍劲古拙,格调高古秀雅,于淡泊中见浓烈,平易中求新奇。熔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可谓匠心独具,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2Fig.2

1.5 诗词题材

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代表,其高度的凝炼美和唯美典雅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那些遗留至今的千古名句,虽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古典诗词所富有的意境美、韵律美、凝练美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王维名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明只是一句诗,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一副画卷。还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所描绘出来的意境,也正是艺术创作所要达到的境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芝文的陶瓷微书《宋词》瓷板,画面上半部分将中国诗词、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以诗文书写成山状,远山层叠,疏密有致。下半部分绘制江山图景。在放大镜下,微书古朴中凸显出独特韵味,于细微处见功夫,毫厘之小,笔迹分明,字字珠玑,格调清新,独具匠心,是集书法、绘画、诗词、古文、陶瓷于一体的艺术佳品,书法文字的图形化处理也给了艺术创作者新的灵感方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粉彩薄胎《庐山诗意图》皮灯(图3),胎质洁白细腻,丝薄如纸,釉面莹润光洁,画面山高云淡,幽静鸟鸣,构图空旷疏朗,用笔简洁,意境深远。画风沉稳朴实,近景色调浓厚清晰,远山层次丰富而风貌清淡。作品灵感来自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句:“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诗人以文字来描绘,而艺术家用画笔来描绘,作品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更给人直观的感受,仿佛庐山美景就在眼前。

图3Fig.3

2 中国古典文学内涵与技艺的融合

将中国古典文学题材融入陶瓷艺术作品中,其一需要艺术创作者具有精湛的技艺,其二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深刻解读古典文学内涵,其三是将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佳作。

2.1 不断提升自身文学修养和高超技艺

在绘画领域里,绘画作品与文化修养是有内在联系的,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作品绘画技巧的体现,也是艺术家价值观与文化修养的体现。学画之初是绘技艺,绘画成熟之时是画修养。我们要将古典文学变成有用的素材,首先要具有消化和理解古典文学的能力,要注重文化修养的提高,要博览群书,接受文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的滋养,特别是文学方面的修养,有利于提高创作者自身的品味和陶冶自身的性情。当代画家张大千曾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国画家,诗、书、画、印务必样样精到。”他的艺术成就与他高深的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当创作者在文学的海洋里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时,灵感便水到渠成,艺术作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也是形神兼备和完美艺术效果的结合。

创作者其次要借助自己独特的陶瓷艺术表现手法去表现题材。好作品面世需要依赖高超的技巧,没有技巧就谈不上得心应手的绘画,能否表达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更无从谈起,潜心于陶瓷制作和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是基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技艺是优秀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修养,两者缺一不可。

2.2 将古典文学内涵与描绘对象进行类比

我们在选取古典文学题材时,尽量选家喻户晓和有深厚历史意蕴的,以及积极正面的素材。所描绘的对象特点要与古典文学的内涵有相似之处,要了解这些素材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正确恰当地运用,才能将描绘对象与古典文学中所代表的内涵恰到好处地相融合。

要注重创新,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类比运用时,也要加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使造型富有时代特色和民族个性,例如同样是画寓意大富大贵的牡丹形象,近现代艺术家和现代艺术家就有很大差异,同样表现出美好的寓意,但作品中也可显出时代印记。

将古典文学内涵与描绘对象进行类比时,一是通过同音谐音的手法来描绘对象,如以蝠谐福;以莲谐怜、连、廉;以丝谐思等。二是缘物寄情,通过同音同字的妙语双关进行比喻,如以某物的成双来喻男女成双;以果实之有仁,喻人之仁义;以竹的有节来喻人之气节;以莲花的素洁,喻人之廉洁等等。再通过两至三个以上形象相互搭配构成一个意思,就能组合出不同寓意的画面来,通过不同的构思,寄托美好的情感,表达出作品不同的主题。例如:喜鹊,民间有喜鹊报喜之说,杜甫诗云:“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鸟雀指的就是喜鹊,意思是柴门喜鹊报喜,亲人千里回家。把喜鹊绘在画幅上方,喻为“喜从天降”。所以用喜鹊来表示喜庆、吉利、喜事逢双。

2.3 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意境的转化

要想把古典文学中家喻户晓的典故和片断通过陶瓷艺术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文字的意境转化成画面的意境,实现两者的转化,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联想。例如文学作品中描写四大美人用了“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字句,可美人到底长什么样却没人能说得清楚,这时我们要将她转化成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只能是发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力。

一是联想。以画人物为例,要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当时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当时古人的穿着打扮,建筑环境,家具等等,而后创作出来的人物才能符合原作人物的特点,创作出的场景才能让人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不发挥联想容易导致创作过程中出现败笔,作品没有生机。

二是要发挥想象力。由于每个人的思想、气质、待人处事、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同样的古典文学题材,同样一个故事的场景,不同画家在表达时,色彩、构图、用笔、技法都不尽相同,画面最终的效果也就会因人而异。例如戴荣华、方复、章亮等都曾经以四美图题材创作过佳作,同是以古典为鉴,但每个作品风格却各异。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的缘故。所以既使是同一文学作品,不同的艺术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风格。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要反复揣摩作品意境、人物形象是否符合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各种元素反复推敲。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韵味十足又能让人耳目一新的陶瓷艺术作品。

3 结 语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又具有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的特点,作为现代陶瓷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通过陶瓷艺术作品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去感受我们本民族的古典文学的魅力,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文学也会潜移默化地随之改变,中国古典文学题材也会慢慢地推陈出新。我们要借古典,创新意;借古传,创新理;借古技,创新艺,让中国古典文学不仅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还要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时继续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题材陶瓷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更正说明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重要启事
陶瓷艺术作品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