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介入手术配合及护理分析

2018-09-12邢晓乐祁晓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手术配合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邢晓乐 祁晓敏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工作以及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26例患者在接受良好的手术配合、临床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00%。结论 术前完善手术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加强基础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手术配合;心脏介入手术;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引发的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急剧减少,导致心肌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该疾病病死率较高,近几年该疾病发生率显著升高,且趋于年轻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配合与临床护理,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6例,男性20例,年龄在39~76岁之间,平均(58.15±6.17)岁。患者均经心肌酶学、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确诊,2个支架患者5例,1个支架患者21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护理人员应简单向患者、家属进行疾病、手术相关知识介绍,告知手术配合及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实施碘过敏试验,做好心电监护、超声检查。准备好导管类物品,包含支架、球囊、导丝、导管能,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与检查;做好药品准备,包含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阿托品、多巴胺、阿拉明、硝酸甘油、造影剂等,配置肝素盐水。准备好中心吸氧、心电监护、导管压力检测仪、除颤仪、吸痰器、临时起搏电极及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等抢救器材。

1.2.2 术中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吸氧压力监测装置和中心吸氧设备,做好心电监护工作,调试临时起搏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变化情况,若患者心率低于50次/min,可静脉推注0.5~1 mg的阿托品[1],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可在造影前安置临时起搏器,若患者发生室颤,立即采取除颤处理。

1.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流程完成交接班工作,注意观察患者心律、呼吸、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注意观察患者温度、肢体感觉与颜色变化情况,观察术后是否存在室颤、房室传导阻滞,早搏、室速不良等情况。术后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抗凝剂盐酸替罗非班,确保注射泵正常运转,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鼻出血、血尿、牙龈出血、血便、伤口渗血等出血征兆。桡动脉穿刺者术后每2 h放松桡动脉压迫器一次,6~8 h撤去压迫器,股动脉穿刺患者,确保患者绝对卧床24 h,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快造影剂排泄。

2 结 果

26例患者经良好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00%,其中有25(96.15%)例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术中有2(7.6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冠状动脉介入水平的提升让冠状动脉介入术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2]。手术配合与临床护理科学、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手术实施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时,为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应加强手术配合,完善护理工作。这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良好的观察能力。

手术实施前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与临床治疗方法缺乏了解,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简单向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手术情况讲解,同时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例举成功手术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确保手术工作顺利开展。此外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皮肤准备,手术器械、药品,检查手术需使用的仪器、设备,连接好相应的导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与患者沟通,调节好介入导管室内温度,进行静脉通道建立,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并注意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按照流程完成交接工作,注意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与症状,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24h,多饮水,促进手术期间应用造影剂排泄,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纳入的26例患者在经过密切的手术配合与良好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心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和手术效果,护理人员应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高度责任心,密切配合医生开展手术,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对术中、术后出現的一系列状况,可及时、准确的做出反应。

参考文献

[1] 谭燕青,刘秀兰.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6):2814-2818.

[2] 管志敏,王昭昭,张 婧,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5):15-17.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手术配合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探讨
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护理配合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