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

2018-09-12张雪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

张雪丹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乳腺超声影像中显示,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出现异常回声区,其中,40例(58.82%)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为清楚,28例(41.18%)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界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患者的乳腺肿块直径为7~40 mm。其中,20例(29.41%)患者经检查为Ⅰ级血流信号现象,32例(47.06%)患者经检查为Ⅱ级血流信号现象,16例(23.53%)患者经检查为Ⅲ级血流信号现象。通过乳腺超声诊断后,成功检查为非哺乳期乳腺炎60例,检查准确率为88.24%。结论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具有检查准确率高、无创伤、检查速度快、可重复检查等优势,通常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实施诊断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乳腺超声;非哺乳期乳腺炎;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1

随着产褥期以及孕期相关卫生知识的不断普及,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但是,非哺乳期发生乳腺炎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是指在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发病过程,由于非哺乳期发生乳腺炎无显著的病症,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经常会被误诊为其他的乳腺病症。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为此,我院选取接收的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对其实施乳腺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病情均已经过病理检测确诊,并收集到患者的完整的治疗资料,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试验目的、过程、影响等状况知情,并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状况下,实施后续研究。排除具有药物过敏、精神疾病、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中,年龄22~35岁,平均(28.5±6.5)岁。

1.2 方法

使用Alokaα10型彩色超声设备,探头的频率设定为10 MHz。患者呈现仰卧位,将患者胸部以及腋窝进行充分暴露,对患者的乳腺以及腋窝淋巴进行检查。根据乳腺超聲生成的二维图像,对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根据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检查图像的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估。通过Adler方法对患者病灶的血流信号实施分级,主要包括:0级:在肿块内没有检查出血流信号;Ⅰ级:肿块检查后,有少量的血流信号;Ⅱ级:肿块检查后,有中量的血流信号;Ⅲ级:肿块检查后,显示有大量血流信号。

2 结 果

2.1 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

对超声检查声像图进行分析,超声影像中的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都有异常回声区。其中,40例(58.82%)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为清楚,28例(41.18%)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界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患者的乳腺肿块直径为7~40 mm。其中,20例(29.41%)患者经检查为Ⅰ级血流信号现象,32例(47.06%)患者经检查为Ⅱ级血流信号现象,16例(23.53%)患者经检查为Ⅲ级血流信号现象。

2.2 诊断准确率

通过乳腺超声诊断后,60例成功检查出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检查准确率为88.24%。其中,32例经检查为慢性乳腺炎,18例经检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10例经检查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3 讨 论

我国作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其发病群体年龄通常在20-40岁之间,且患者发病初期均无显著不适感,因此,经常会被患者所忽略。非哺乳期乳腺炎(NLM),主要就是指在非哺乳期间,细菌在侵入到乳腺组织当中,而出现的一种乳腺疾病,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婴儿期、绝经期、老年期,在人生的各个生理期均会出现乳腺炎症[2]。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感受到乳房肿胀,并因乳房出现肿块而就诊。目前,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未明确,通常是由于患者乳头出现发育缺陷而产生。但是,由于该病症在临床中无明显症状,就会出现误诊。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症的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实施乳腺超声检查,6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出现异常回声区,其中,40例(58.82%)患者乳腺肿块边界较为清楚,28例(41.18%)患者的乳腺肿块边界不清晰,或者部分不清晰现象。患者的乳腺肿块直径为7~40 mm。通过乳腺超声诊断后,成功检查为非哺乳期乳腺炎60例,检查准确率为88.24%。

综上所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检查速度快、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检查中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海清,曹强仙,江凤莹.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58-59.

[2] 王翠霞,王海涛,王 方.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49-5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
试析生猪检疫中猪瘟的鉴别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实变型肺癌和结核性肺病的CT影像特点比较
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