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气虚血瘀证的研究现状

2018-09-12曲江凤余江维余国君黄玮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瘀气虚心绞痛

曲江凤 余江维 余国君 黄玮

【摘要】本篇主要分析了气虚血瘀证的研究现状,气虚血瘀证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各个研究之间大多相对独立,关联性差,只有把相关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气虚血瘀证。

【关键词】气虚血瘀证;综述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常见证型,且证候持续时间长,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元气亏虚,血瘀致病的特点不容忽视,故气虚血瘀证为中医研究老年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重要内容。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气虚血瘀证,现对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气虚血瘀理论研究

1.1 传统理论研究

有学者通过文献整理研究表明中医气虚血瘀理论萌芽于先秦,汉唐时期应用于临床,发展于宋元,普及于明清,近代气虚血瘀理论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病证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基础学等学科研究[1]。

1.2 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有学者认为中医理论中的气包含了经肺吸入的氧气、经胃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以及生成的ATP。血管阻塞后,下游的缺氧、缺营养成分、ATP减少的状态属于气虚的范畴。由于气虚导致的心功能降低、血行速度低下,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属于气虚血[2]。

2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2.1 心脑血管疾病

诸多研究发现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之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发病过程中多虚实相间[3]。陆孝成等[4]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的主要病机,老年人肾中精气不足、元气虚损为病理之本,而血瘀为其病理之标。董洪坦等[5]认为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并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针对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基础研究,可能存在实验室指标、影像及超声检查等方面的紊乱,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2.2 内分泌疾病

柏力萄等[6]认为2型糖尿病兼有并发症患者多以气阴两虚为基础,兼有痰瘀互结。庄军等[7]认为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历代医者多从阴虚燥热、气虚、血瘀角度立论。

2.3 肿瘤病

杨彦等[8]认为正气虚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内在因素,瘀血内结是病理变化。张露等[9]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可从气虚血瘀论治,且理论依据充分。

3 气虚血瘀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宁伦等[10]总结15年的文献发现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主要有3种,但统一规范、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的病证结合的模型和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4 气虚血瘀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4.1 实验室检查指标

其其格[11]研究发现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细胞间粘附因子-1相关,并与李耀扬等[12]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胆红素水平、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相关。孙锡印等[13]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血载脂蛋白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辨证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王晚霞等[14]通过对比发现,气虚血瘀证患者与健康青年的血流变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相对比有明显差异,血黏度降低与其心功能呈正相关。

4.2 仪器设备检查指标

朱翠玲等[15]通过冠脉造影分析得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前降支病变的机率较大,与单支病变、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张宁宁等[16]研究发现气虚血瘀型主要与迷走神经张力明显降低有关,且心肌缺血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高度相关。

4.3 其他指标

袁肇凯等[17]通过研究得出了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的结论。赖真等[18]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且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者有明显差异,认为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可作为冠心病辨证施治的参考依据。韦薇等[19]采用德尔菲法调查得出,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在不同疾病中敏感度不全相同,有必要将病证结合进行研究。

5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气虚血瘀证的各个研究大多相对独立,关联性差,难以反映气虚痰瘀证的复杂性和各相关指标的关联性,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心脑血管病及相关指标方面,其他疾病或者其他领域研究还比较少;对文献的研究形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数为文献综述,少部分为文献整理,对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研究的很少。

所以,对于气虚血瘀证的研究来说,现在最欠缺的就是能发现其与疾病、证候、治疗、临床检查指标、微观分子生物学、基因蛋白等相互关系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只有把这些相关因素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气虚血瘀证,这不仅有利于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的研究,也可以为气虚血瘀证的教学、科研、临床诊断治疗等开拓新思路、新方法。

(通讯作者:余江维)

参考文献

[1]曾建雄.气虚痰瘀的理論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2009:1.

[2]韩晶岩.气虚痰瘀的科学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17.

[3]王文波,程小燕.冠心病心绞痛有关气虚痰瘀病机及其证治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13(12):77-78.

[4]陆孝成,周清安,王至婉等.气虚痰瘀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地位及意义[J].河南中医,2003,23(01):10-11.

[5]董洪坦,李令康,贺立娟等.缺血性中风病气虚痰瘀证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01):131-135.

[6]柏力萄,郑慧娟,魏璠等.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特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20):4117-4121.

[7]庄军,白玉,罗春艳等.温阳益气化瘀散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05):510-511.

[8]杨彦,杨羚.基于“毒-虚-癣”探讨肿瘤血管生成的中医机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03):115-116.

[9]张露,沈洪,周晓波等.从气虚痰瘀论治慢性姜缩性胃炎癌前病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120(01):16-20.

[10]宁伦,丁成华,窦倩.气虚痰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07):508-510.

[11]其其格.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及炎症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1-2.

[12]其其格,李耀扬,张鹏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血清理化指标间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02):380-383.

[13]孙锡印,杨雯琳.冠心病气滞痰瘀与气虚痰瘀证型间血载脂蛋白的异同及辫治影响[J].江苏中医,1997,18(06):40-41.

[14]王晚霞,李荣亨.气虚痰瘀证患者血黏度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01):80-81.

[15]朱翠玲,闫奎坡,朱明军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289-3291.

[16]张宁宁,尹承娥,吕芳芳等.气滞痰瘀、气虚痰瘀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指数相关性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02):123-124.

[17]袁肇凯,杨运高,黄献平.气滞痰瘀与气虚痰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03):39-41.

[18]赖真,郭怒,汪建红等.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和气滞痰瘀的微循环变化[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03):44-46.

[19]韦薇,徐凤芹,权隆芳等.气虚痰瘀证诊断指标的德尔菲法及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200-2201.

猜你喜欢

血瘀气虚心绞痛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同是心绞痛,“性情”大不同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