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分析

2018-09-12赵立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菌斑局限牙周炎

赵立华

(吉林省四平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吉林 四平 136000)

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一般认为其与全身综合性疾病、微生物细菌感染、外界环境、自身行为等因素有关。根据患牙的分布情况可将该病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两种类型,局限型患者的牙石、菌斑较少,牙龈炎症程度相对较轻,深牙周袋部位的炎症较为严重,而广泛型的表现症状不一,患者的牙石、炎症、脓肿、菌斑等程度差别较大[1]。总的来说,侵袭性牙周炎病情发展迅速,若没有及时的治疗,会引发重症牙周疾病,对患者的正常饮食和生活构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入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牙周基础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入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广泛型40例,女性23例,男性17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4.6±1.5)岁,病程时间10 d~3个月,平均病程时间(15.3±1.8)d;局限型32例,女性17例,男性15例,年龄15~34岁,平均年龄(23.9±1.4)岁,病程时间5 d~3.2个月,平均病程时间(16.2±2.0)d。两种类型疾病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初诊时,为患者拍摄全口根尖片,使用探针观察患者全口天然牙4个位点上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PD)和两个位点上的出血指数(BI)[2],以及牙齿松动程度,其中,CAL、PD检查位点为舌正中、远中颊、颊正中、近中颊,BI检查位点为舌正中、颊正中。首先,控制急性炎症,患者入院后,针对其表现症状,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维生素C系统用药,使用过氧化氢(3%浓度)局部冲洗,于牙周袋内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抗炎处理。其次,清除致病因子,控制牙周急性炎症之后,使用相关仪器对牙周情况进行正确判断,给予患者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综合治疗[3],对于病情严重的患牙可直接拔除,修补龋齿,对不良修复体进行矫正。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中应始终观察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治疗后6个月对治疗情况进行随访调查,再次检查和记录CAL、PD、BI及牙齿松动程度,并拍摄根尖X线片,记录所得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统一应用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牙周参数比较:治疗前,广泛型患者的PD(mm)、CAL(mm)、BI分别为(3.7±1.5)、(4.5±1.2)、(2.7±1.4),局限型患者分别为(3.6±1.6)、(4.4±1.1)、(2.3±1.2);治疗后,广泛型患者的PD(mm)、CAL(mm)、BI分别为(1.2±0.9)、(1.3±1.2)、(0.8±0.2),局限型患者分别为(1.6±0.8)、(2.1±1.0)、(0.8±0.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PD、CAL、BI均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广泛型和局限型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参数比较 (±s)

表1 广泛型和局限型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参数比较 (±s)

组别 广泛型 局限型PD CAL BI PD CAL BI治疗前 3.7±1.5 4.5±1.2 2.7±1.4 3.6±1.6 4.4±1.1 2.3±1.2治疗后 1.2±0.9 1.3±1.2 0.8±0.2 1.6±0.8 2.1±1.0 0.8±0.3 t 9.0388 11.9257 8.4971 6.3246 8.7520 6.859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牙齿松动度:治疗前,广泛型患者牙齿松动程度为无松动、Ⅰ度、Ⅱ度、Ⅲ度的患者分别有12例(30%)、15例(37.5%)、8例(20%)、5例(12.5%),局限型患者分别有10例(31.25%)、13例(40.63%)、6例(18.75%)、3例(9.38%);治疗后,广泛型患者牙齿松动程度为无松动、Ⅰ度、Ⅱ度、Ⅲ度的患者分别有22例(55%)、14例(35%)、3例(7.5%)、1例(2.5%),局限型患者分别有19例(59.38%)、9例(28.13%)、4例(12.5%)、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无松动患者比例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广泛型和局限型患者牙齿松动度治疗前后对比(n)

3 讨 论

牙周炎指的是侵犯牙龈及牙周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表现为患者牙龈下有牙龈类杆菌、螺旋体、中间类杆菌等大量牙周致病菌,且呈现出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对于该类疾病若没有及时的处理和控制,就会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情况,造成牙齿缺失,影响患者正常的饮食及生活。牙周炎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两种类型,侵袭性牙周炎通常是由放线杆菌感染所致,患者一般会伴随咀嚼功能障碍的情况。据统计,目前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率在0.1%~5.0%[4],个体之间、种族之间、地区之间发病率差异较大。随着口腔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理念的成熟,目前牙周基础治疗已经成为了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疗效及价值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牙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一直都是口腔科工作的主要内容,只有控制了牙周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这是一个必备的过程。牙周基础治疗是牙周系统治疗的第一个环节,其操作目的在于控制致病因素、缓解牙龈炎症[5]。治疗中,机械超声波可去除牙龈下菌斑及病变的牙骨质、牙石等,使压根表面恢复光滑,从而阻碍菌斑的再次附着。抗生素药物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系统的操作,可以清除炎症及脓肿。同时,结合随访复查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方便调整治疗计划,保证治疗内容的科学性。从整体效果来看,牙周基础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的PD、CAL、BI改善情况就越明显,这说明,牙周基础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牙周情况,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期间需要贯穿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对疾病康复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研究中,广泛型及局限型患者治疗后PD、CAL、BI均有明显改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无松动、Ⅰ度松动患者比例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侵袭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基础治疗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菌斑局限牙周炎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牙周治疗对老年牙周炎患者营养不良治疗结果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
庄一强看医改走出行业小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