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8-09-10朱爱琴

南北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朱爱琴

【摘 要】數学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很注意运用信息技术亮化课堂,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的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趣味十足。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157

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中,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下的新小学生的现状,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改革小学数学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效率,成为值得思考的事情。

一、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并未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内涵,有时过于夸大信息技术的功能,所以经常又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教学现象。

(一)无关因子干扰过多,影响了学习重点

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视觉与听觉,可以呈现更多的资源信息。但问题也恰恰如此,一些教师为了凸显多媒体的视频效果,课件做得过于花哨。这样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无意之中强化了与知识无关的因子,干扰了主要内容的感知。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针对教学内容,不能过分看重界面的情景效果,应突出数学的主要内容。

(二)媒体演示分量过重,忽视了传统手段

媒体演示确能达到直观、形象,把静止的物像进行动态化的处理,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学生的动手感知。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他完全依靠计算机的课件演示,学生从头到尾观察屏幕来回答与长方体有关的特征。我们觉得这样的教学又显示了另一方面的单调,在图形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触摸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长方体的物件随手可得,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去找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如长方体的纸盒等),课中先让学生观察手上的物件去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它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是怎样的,这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又是怎样的。当学生在认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时,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刚才学生发现或者还没发现的特征。

(三)媒体展示时机不当,降低了思维价值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尤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多媒体演示确实能很好地启迪思维并演绎思维过程,但如果运用时机不当就会降低学生的思维价值。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当学生尝试“37+25”的计算后,就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制作的动画课件。课件演示了个位上7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得到12根小棒,把12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移到十位上,则十位上就由原来的3个十加上2个十,再加上进过来的1个十得到6个十。显然课件的演示是相当形象的,但也正是课件的演示占据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先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计算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算,或者先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去演示以上的课件,其思维效果就会不一样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又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三、信息技术使数形结合的思维动态形成,也能直观展示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将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为人的素质。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反思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能力生成点是充分体验。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获得过程,在体验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是学生学到知识,理解知识,初步运用知识的基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教师已经认识到探究学习的价值。学生需要经历自主探索,发现并真正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才能生成对所学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如何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数学课堂模式为此经历了在“探究式、发现式”的要求下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很多时候课堂探究还停留在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假探究模式。学生只是形式参与而没有思维参与。 信息技术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了,课堂“活”了,知识“活”了。通过操作几何画板,更利于学生在参数的动态变化中发现图象变换的规律,有利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几何直观中体验生成,学生对亲自获得的数学结论具备了深切的认同感,便于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平台,提高课堂实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张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15-119.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