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8-09-10张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血气指标心肺复苏

张慧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纳入本次病例资料,研究人员在患者同意的状况下对100名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干预,100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急诊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实验时间内所获得护理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与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29.66±3.77)、SDS评分(33.45±2.65)、PaCO2(24.69±2.12)mmHg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49.10±4.62)、SDS评分(53.21±2.66)、PaCO2(43.93±2.52)mmHg,而PaO2(92.31±2.67)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aO2(72.72±6.21)mmHg,(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在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急诊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可作为首选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心理状态;血气指标;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118-01

心肺复苏【1】是临床上对于出现心脏骤停患者给予的一个重要的抢救措施,在急诊科室较为常见,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若在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为其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则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纳入本次病例资料,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最大的70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为(45.10±4.7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最大的74岁,年龄最小的26岁,平均年龄为(45.68±2.66)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心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传染病等患者;对于本次研究不同意的患者。纳入标准:在与患者、患者家属经过有效沟通后,均对本次研究表明支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上报至医学伦理会与相关科室,获得支持后开展研究。将所收集的相关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所有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急诊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心肺复苏完成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将毛巾放置于患者的额头、颈部等位置,预防患者出现脑部损害,增加观察心电监护仪的次数,同时多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并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给予的温暖,鼓励患者主动倾述自身的烦恼,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应采用和蔼亲切的语言,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2】。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结束后,护理人员使用SAS、SD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清绪进行调牙占,80-100严重心王卿章碍;60-80分中度心理障碍;40-60轻度心理障碍;40以下则为心理健康。观察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出现的统计数据使用Excel软件录入,研究人员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将数据通过SPSS20.0数据包分析计算,以α=0.05为检验水准,若计算出的结果为(P<0.05),本次研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29.66±3.77)、SDS评分(33.45±2.65)、PaCO2(24.69±2.12)mmHg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49.10±4.62)、SDS评分(53.21±2.66)、PaCO2(43.93±2.52)mmHg,而PaO2(92.31±2.67)mmHg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a02(72.72±6.21)mmHg,(P<0.05)上述观察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1)

3 讨论

大多数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疾病症状不一,且大多数患者的病症较为复杂、不稳定,病情危急,常常易伴有多种并发症,因而在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急诊护理,评估患者的病情后,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3】。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选取了100名患者加入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将急诊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在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与患者进行交谈,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了解患者内心所想,从而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患者接受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为其实施急诊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让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可作为首选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勤.以主要照顾者为主体的心肺复苏主题培训护理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87-90.

[2]黄婷,颜羽,杨奕,刘欣欣,梁振娥,农湫雯,周敏灵,莫小玲.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7):2624-2626.

[3]林慕如,王可君,阮晓艺,黄海燕.对于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延续护理的必要性分析[J].重慶医学,2017,46(13):1810-1812.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血气指标心肺复苏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