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公民法律知识水平现状调查

2018-09-10陈九龙

炎黄地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法律保护

陈九龙

摘 要:法是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用以规范公民行为方式、并进行统治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法作用的发挥的前提是懂法。因此,为了解中国社会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现状,本文从影响人们法律知识水平的内外因素出发以探寻公民法律知识了解现状,进而找到提升中国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法律知识;公众了解度;法律保护

1、引言

人为法律施行的主体和客体。而法律的施行,公民对法律知识的认识程度是国家施行依法治国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丰富法律内容,逐渐建立了与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法律体系。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公众对社会法律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因为,一方面,社会公众对社会法律观念的认知度是法律施行的合法性基础。只有公众对法律具有认同感,才能够理解并遵从法律,另一方面,社会公众法律观念的认识高低对于法律施行效率具有较高的影响。理解程度越高,施行起来便会更加高效,反之,施行上便会遇见各种阻碍。

因此,本文为了解当前社会公众对法律认识水平及具体内容的了解度,选取年龄区间处于18-65岁的成年公民,以家庭和学校两个地区作为样本城市进行调查,希望找出当前影响中国公众法律认知水平的原因,以采取措施来提高公众的法律知识水平。

法律认识包含法律知识、意识和信仰。法律知识是法律认识水平的基础,意指公民能否对法律具有一个正确客观的了解。法律意识是指人们是否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去维护自身权利,法律信仰则为人们是否对尊敬、认同法律体系。

2、中国公众法律知识现状

中国曾于1985、1986、1991年、2001年对社会公众一共开展了四次普法教育,以工人、学生、农民、领导干部等多个社会群体为普法对象,人群广泛,数量众多。截止至2001年,中国初步形成了懂法守法的法律氛围,公众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有所加深,法律认知程度也不断提高。

本次研究则在第四次普法教育的基础上调查中国公众对法律知识的具体认识度和了解度。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研究,问卷内容涉及实体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经济法等,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调查数据如下,请见表1调查显示的中国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现状。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从总体分析来看,中国社会公众的法律认识水平偏低。在“犯罪嫌疑人可以不与公安局交代犯罪情节吗?”问题中,公众的显示的回答问题正确率仅有31.8%,所有调查的问题中,正确率最高为20%;第二,社会公众对民事如财产、土地以及住房了解程度较高,如“父母双方离婚,孩子与母亲居住,父亲需要承担抚养费用吗?”此类问题,调研正确率达89%,第三,回答不知道的比率有15%左右,说明公众对法律的认识很模糊,仍待改进。

3、影响中国公众法律认识情况影响因素

3.1.外部影响因素

(1)政府

政府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公民法律认识水平的重要原因,政府重视程度高,普法教育速度和频度也较快,公民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和宣传,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会更深。

(2)市场

市场程度高低对于社会公众的法律认识程度也有尤为重要的影响。法律产生于社会需要同时应用于社会现实。现实情况下,法律中的很多应用与经济财产相关,如合同法、经济法等,故市场化程度越深,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接触度则越高,懂法守法的能力和意识也会越强。

(3)教育程度

从调查问卷分析来看,被调查人群对法律认识程度较高的人群往往来自于东部发达教育程度较高省份,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被调查者在正确率上往往偏低,认识程度与教育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高,则普法教育能力则越强,反之,则相反。

3.2内部影响因素

(1)个人重视程度

从问卷中可知,来自农村居民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明显低于来自城市的居民。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接触面窄,受到普法教育的社会熏陶机会较少,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农村居民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而城市居民由于受到涉及法律知识的机会较多,接触面也更为宽泛,故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2)学历

从表1可知,受教育层次高的对法律的认识水平更高正确率更高,研究生正确率为89%,本科生为69%,本科及以下人群正确率为30%,认识程度与受教育程度相比呈递减趋势,受教育程度同樣也是影响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的重要原因。

4、结语

综上所述,从中国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来分析来看,我国的普法工作仍需继续推进,在普法对象上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将普法教育对象着眼于知识水平较低、接触面较窄、个人重视程度低等这类对象,以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郭少飞.“电子人”法律主体论[J].东方法学,2018,(3):38-49

[2]杨明.中国公众法律知识水平现状之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44卷(3):131-141

[3]马淑娇.公众法律意识的实证分析[D].甘肃政法学院,2013.

[4]刘画洁.我国公众参与意识缺位的文化根源与法律因应[J].理论界,2012(06):47-50.

[5]万夷芳.公众法律意识问题浅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26-31.

猜你喜欢

法律保护
浅谈我国网购中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问题
试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看婚姻中关于夫妻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浅析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关联企业从属公司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