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居民艺术消费研究

2018-09-10庞亚婷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庞亚婷

摘 要:艺术消费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人们为满足更高层次精神消费需求的消费形式。目前,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纷纷成立,大量资金涌入文化艺术市场。本文通过对太原市居民的艺术消费现状进行实证性研究,从审美积累、艺术消费能力和艺术消费体验三方面提出假设,分析了其对太原市居民艺术消费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消费 太原市居民 藝术产业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049-03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大潮的到来,艺术消费逐渐成为消费域的亮点之一。艺术消费不仅在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还对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而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艺术消费尚未达到预期水平。以太原市为例,艺术消费在居民总体消费中仅占据极小一部分比重,且艺术消费结构也呈现出明显失衡的状态,艺术消费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拉动严重不足。研究太原市居民艺术消费的影响因素,将对后续文化供给侧改革决策给出实证性依据,为相关文化艺术企业经营策略及产品的提供作出更为有效的建议。

1 研究理论基础及假设

艺术消费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从物质经济发展到符号和场景经济后的产物,属于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消费作了相关研究。在理论层面,Deaton从消费习惯方面提出消费者文化消费行为的产生与其消费体验密切相关;Becker和Murphy从文化资本积累的角度提出了过往艺术消费对后续艺术消费需求累积的提升作用;Brito和Barros则是从消费学习的角度提出在艺术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会通过正面反馈来形成逐渐稳定的消费偏好等;在实证层面,Emisson研究发现美国文化对澳大利亚居民文化艺术消费的影响;Diniz和Machado研究得出收入和教育程度对巴西居民艺术消费的影响;Snowball等人则研究了南非地区文化的消费模式。国内学者也从实证层面对我国居民文化艺术消费作了大量研究:如涂俊和邵天品研究了天津市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齐慧姝研究长春艺术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路径;孟华和李义敏以上海城镇居民为例研究其文化消费的影响因子;严成樑和雷小钧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等。

基于以上国内外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三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作实证性研究。假设一:文化消费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消费,因此消费者的审美积累对艺术消费有正向影响(本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所接受的艺术相关教育及工作经历对其艺术消费的影响);假设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艺术消费能力对艺术消费有正向影响(本部分主要研究消费者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对艺术消费的影响);假设三:艺术消费体验的累积作用使得艺术消费体验对艺术消费有正向影响(本部分主要研究艺术消费的环境感和性价比对艺术消费的影响)。

2 研究设计与调查

基于提出的假设,本研究设计了太原市居民艺术消费行为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和调查问卷。问卷从消费主体入手,以假设的三个层面为基础设计。Q1~2主要研究消费主体的基本情况;在审美积累层面,Q3~4、6~9调查消费主体(本人及家人)的工作和受教育情况;在消费能力方面,Q5、10~11研究消费主体的收入和闲暇时间分配及其艺术消费偏好;在消费体验积累层面,Q12~16、19调查艺术消费的目的和对太原市艺术消费环境的满意度。

本文数据来自2018年1月—5月对太原市民所做的问卷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首先,在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公园、商圈、电影院和博物馆等地进行问卷发放,为保障受访者对研究内容作出准确理解,调查人员为其进行了基本概念的解释,并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和问卷星等网络平台进行了问卷的投放和回收。问卷发放共计550份,实际回收535份(其中实地回收300份,网络回收235份),回收率约97.3%,其中剔除无效问卷(有明显错误或信息缺失)17份,共计获得有效问卷518份,有效率约94.2%。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回收的问卷,研究利用SPSS 23.0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监测。信度α值大于0.644,信度质量可以接受;同时效度KMO约0.702,效度较好。本研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近期太原市居民的艺术消费情况,从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备现实参考意义。从受访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来看,首先,男女性别比例为45.11%∶54.89%,大致均衡;年龄分布层面,受访者主要集中在19~26岁、27~43岁、44~56岁这三个年龄段,总占比达97.45%,与太原市艺术消费者主体年龄段相吻合;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大中专和本科;从就业情况来看,受访者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及自由职业),共计63.82%;其月收入2001~3500元占45.96%,3501~5000元占26.81%,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目前主体太原市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就审美积累,即艺术相关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对艺术消费的影响而言,数据表明虽然太原市居民及家人直接从事艺术及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少(约占受访者人数的22%),但相关教育积累较为充分,占受访人数63%左右。根据相关性分析,审美积累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艺术消费,两者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图2所示,受访者及家人均接受过艺术教育的消费者经常进行艺术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受访者,达到21.55%,而均未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群基本不参与艺术消费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涉及过艺术教育的人群,高达40.98%。

在艺术消费能力方面,居民闲暇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其艺术消费的次数,如图3、图4所示,随着收入的增加,虽然经常参与艺术消费的人数基本恒定在12%左右,但偶尔参与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长;此外,随着闲暇时间的增长,经常参与艺术消费的人数呈现出上涨的趋势,虽然闲暇时间大于22小时的消费者中基本不参与的人数比值为28.24%,但从人数上看,仅为24人,只占据受访者中很小的人数比例。

在消费目的和体验方面,提升知识技能、提高个人形象和素养占据很大比重,而文化艺术产品的创意度、精神愉悦性和娱乐休闲性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三个层面,艺术消费内容的符号特征使得消费者在进行艺术消费的过程中构建起了消费的群体认同感,完成了“面子”的构建。在消费环境方面,数据表明,消费者对太原市艺术消费环境的满意度一般,这也影响着其二次艺术消费,如图5、图6所示。而对制约消费者艺术消费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限制消费者进行艺术消费的因素为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产品质量与个人爱好紧随其后。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国际文化市场学家科尔伯特认为艺术产品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之前的审美积淀,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审美积累、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体验对艺术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刺激太原市艺术消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审美经验积累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力度,充分挖掘本地区传统文化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进行推广教育,促进实现居民文化自觉,培养和积累基础的审美经验,为其后续的艺术消费奠定审美基础。此外,学校在基础和高等教育中都应在提升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的同时,将艺术感知、艺术体验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将早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为广大学生积累相应的文化资本和基础艺术审美能力。

消费能力提升方面,有效提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增加其闲暇时间是刺激艺术消费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大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加政府对医疗、教育、房价的管控及财政支出力度,降低居民进行艺术消费的顾虑,从根本上保障和鼓励居民进行艺术消费。

消费体验改善方面,政府需大力倡导文化艺术产品供给侧改革,推动艺术消费要突出本地区特色,打造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要发挥好资源调配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艺术市场,并加强对艺术产品价格的调控和管理;另外,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为居民充分享受精神文化发展成果提供平台。企业应坚持“人本”理念,丰富优质艺术产品的创作及购入渠道,引入先进的艺术经营管理模式以降低自身艺术产品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艺术产品,从根本上改善消费者的艺术消费体验。

参考文献

[1] Deaton A, Understanding Consump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Becker G S, Murphy K M, A Theory of Rational Addic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

[3] Brito P, Barros C, Learning-by-Consuming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Demand and Prices of Cultural Goods[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2005,29(2).

[4] Emmison Michael, Transformation of Taste: Americanization, Generational Change and Australian Cultural Consumption[J].Journal of Sociology,1997,33(3).

[5] Diniz S.C, Machado A.F,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of Artistic-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 in Brazil[J].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2011,35(1).

[6] Snowball J.D, Jamal M., Will K.G, Cultural Consumption Pattern in South Africa: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ory of Cultural Omnivor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97(3).

[7] 涂俊,邵天品.文化消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天津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J].消费经济,2016(12).

[8] 齐慧姝.艺术消费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探析——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语文建设,2014(7).

[9] 孟华,李义敏.上海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预测,2012(2).

[10] 严成樑,雷小钧.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11] 林一.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国门”受众定位及战略建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