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重构

2018-09-10黄敏

炎黄地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重构

黄敏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角度反思生态问题,在继承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问题又对唯物史观进行了重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新视角。这种重构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重构唯物史观的自然观、重构唯物史观的社会矛盾理论、重构唯物史观的社会革命理论以及最后用生态社会主义取代传统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使得唯物史观散发新的活力和阐释力,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构

1 重构唯物史观的自然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自然观进行了再阐释。他们认为唯物史观中存在自然的空场,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社会经济节奏的影响。这并不是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包括自然观部分,而是自然环境问题不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

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提到:自然是自主性和目的性的存在。《自然资本论》将自然的经济价值发掘出来,资源环境资本化。重构唯物史观就是要建立起唯物史观和生态学之间的有机联系,重新定义自然,探讨自然界在唯物史观中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构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赋予自然人权思想,提出自然的自主性,强调自然规律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重回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和切入点来理解生态危机的问题。

作为从自然中不断社会化的有机体,人类首先是生物学维度的意义,应该提升生物学的自然人在理论中的地位。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生态马克思主义不像生态中心主义那么激进,将自然界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不同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征服自然为核心。他们所强调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指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时,不应该放弃“人类尺度”。自然界只有在和人类社会发生关系时才有意义,自然界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的现实自然。大卫·佩珀提到:“自然的权利如果没有人类的权利是没有意义的。”生态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以人类利益为轴心来审视这个问题。

2 重构唯物史观的社会矛盾理论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将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成为生产力、生产条件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自然是不可取代且有限的条件。对自然的破坏会导致生产条件不足,从而引发生态危机。

追踪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背后的原因,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存在于资本的自我扩张和自然界的自身有限性之间的总体性矛盾”即自然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总体性矛盾的理论观点。因此,生态马克思主义把重点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上,突出自然和资本之间的矛盾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资本逻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价值的增值,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势必会导致过度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资本家也不可能牺牲企业的利润去保护环境,他们总是设法把环境治理的成本外在化,转嫁给社会或者子孙后代。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也会随之全球化。

生态危机是以生态问题的恶化为起因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是生产条件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之间矛盾的结果。生态危机的出现既敲响了警钟,也可能会带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面对危机的态度。詹姆斯·奥康纳认为生态危机包含着“全球性生态毁灭的可能性以及大规模的政治辩论和对失去控制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约束的要求和展望。”

不同于由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是由生产不足造成的,并关注到了被忽视的消费领域。佩珀和奥康纳在阿格尔的基础上向前进了一步,他们将生态危机的根源从异化消费追溯到资本主义制度。并论证了生态问题很有可能会成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政治转折点。

3 重构唯物史观的社会革命理论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也导致了社會阶层的改变,引发了新形式的矛盾。民族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运动等不同类型的社会抗议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其中也包括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和反全球化运动。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生态马克思主义将目光投向了新社会运动,作为传统劳工运动的补充,无产阶级仍然作为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具有生态意识的中产阶级绿党则肩负着革命的领导作用。

不管是传统劳工运动中的经济主义,还是新社会运动中的单一性斗争,仅凭借自身,都无法带来激烈的社会变动。新社会运动凝结了更多阶层,但是却忽视阶级斗争,因此要放在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进行规范和重构。将生态运动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把前者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关注、抗议议题和后者的经济斗争、社会政治变革结合起来。

尽管工人缺乏生态意识,但他们具有革命潜力,仍可以成为未来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不应该被排斥在生态革命之外。工会和劳工运动在环境运动中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发挥消极作用,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工人阶级参与生态运动。

生态马克思主义还将革命领导的历史重任放在了还没有被资本主义异化消费所毒害、具有强烈生态意识、具有极大革命激情、既热衷于生态社会运动又关心社会主义前途的中产阶级及其代言人——绿党身上。绿党起源于欧洲,但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政党,在具有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欧绿党从运动党发展成为议会党,东欧绿党不断东扩,北欧绿党反对欧洲一体化。绿党有自己的政党纲领,组织结构、选民基础和战略选择调整等不同的议题,融合了生态政治学、生态自治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方向,并将自身的转变定义为从深绿到红绿。

4 生态社会主义取代传统社会主义

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生态社会主义在传统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更具有生态意义。大卫·佩珀描述过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增长必须是一个理性的、为了每个人的平等利益的有计划发展。因而,它将是有益于生态的:一个建立在共同所有制和民主控制基础上的社会。”

生态社会主义经济模型上經历了从稳态经济到理性经济的转变,所谓稳态经济就是实现经济的零增长,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到了九十年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这种稳态经济的主张虽有可取之处,但在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中是不现实的。对于贫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和饥饿状态的重要手段,要求他们实行经济零增长是不人道的。佩珀认为,要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首先应该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想消灭污染、减少资源消耗还得依托于科技进步,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他看到了生态危机的解决需要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消费污染和环境退化的自由也需要一种物质富裕的基础。同样,一种生态意识的发展也是如此。另外,一种生态——共产主义的乌托邦也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九十年代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承认生态社会主义必须要有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有限制的物质需要。在国家体制上,生态马克思主义强调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们提出了在生态经济理性的指导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世界意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折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分散化与整体性、区域化和国家化相结合。另外,生态社会主义的国家模式应该具有世界图景和视野,带有民族国家和世界政府的双重色彩。生态社会主义的国家依靠其强制力和社会整合力,具有不可比拟的解决生态问题的功能。

5 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重构唯物史观的评价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继承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问题进行的深刻批判,又对唯物史观进行了重构,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新视角。

虽然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重构推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自然观和社会观矛盾问题上,把自然赋予了具有生产关系性质的社会意义,并以人与自然的矛盾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片面性。人与自然的矛盾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并不是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矛盾。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做法导致了把人类社会共同存在的普遍矛盾当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性矛盾。在分析社会危机和社会革命时,以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以生态革命补充经济革命,以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代替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这一做法既是创新,也降低了唯物史观理论批判的高度,背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在未来社会的构想上,生态马克思主义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作为指导思想,夸张地演绎了晚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片面地强调生态问题,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他们所建立的绿色的、公正的、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从整体上超越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绿色的乌托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英]大卫·佩珀著,刘颖译《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4][美]詹姆斯·奥康纳著,唐正东译.《自然的理由: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6][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7][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8][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美]克里斯·卢茨著、徐凯译.《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到全球向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0]刘东国.《绿党政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1]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2]郇庆治.《环境政治国际比较》[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13]郇庆治.《欧洲绿党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14]郇庆治.《2010年大选中的澳大利亚绿党》[J].国外理论动态,2012.

[15]郇庆治.《2014年欧洲议会选举中的欧洲绿党:以中东欧国家为中心》[J].国外理论动态,2015.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重构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
马克思“世界观”的新突破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