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民族地区景观叙事与民族文化保护研究

2018-09-10赵罗

度假旅游 2018年7期
关键词:游客民族文化

赵罗

摘要: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核,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正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旅游凝视”是英国学者约翰·厄里提出的。该理论深入探讨了在观光旅游时代,旅游凝视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游客凝视的对象做相关阐述。本文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分析探讨了游客凝视与景观叙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旅游凝视;民族文化;景观叙事;游客

中图分类号: F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4-0081-04

1 前言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产业涉及范围较广,门类较多,带动就业能力较强。旅游发展会增加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因此,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依靠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民族地区的生活质量逐渐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正式步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旅游相关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我国学者对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了探讨和讨论。在此背景下,旅游凝视理论成为学者研究游客个人兴趣、旅游路径、文化体验的重要理论工具,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旅游凝视理论是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约翰·厄里,根据法国思想家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等著作,抽取并总结出的旅游理论。厄里将“凝视”从医学转移到旅游业上,为旅游业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厄里将旅游凝视理论引进了旅游业,但是没有对 “旅游凝视”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也是影响其在旅游业研究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原因。国内学者从21世纪初开始运用旅游凝视理论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领域涉及旅游凝视对民族文化构建的影响、旅游过程中游客和东道主的互动凝视、游客凝视行为对民族读取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等等。

刘丹萍首先对旅游凝视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她在详尽介绍旅游凝视理论产生的背景情况下,对旅游凝视的特点、类型做了说明,并在总结厄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凝视的定义。“旅游凝视”是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作用力,旅游者拍摄旅游地人文事象的摄影行为以及各类旅游广告图片等都是“旅游凝视”的具体化和有形化,旅游地由此在实践和空间上被社会性地重新构建[1]。把多勋、王俊、兰海以旅游凝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概括总结出了游客的凝视行为对民族文化传播、创新、退化和遗失作用。根据游客凝视和旅游目的地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建立了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作用的模型[2]。王正仙以广南县“世外桃源”风景区为例,探讨了游客凝视对景区建设的影响[3]。白以娟以辽宁青山沟为例,探讨了旅游者凝视与民族文化展示的互动研究,认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对民族地区文化进行编码和译码,并且该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4]。汪天颖、陆林、路幸福研究了游客对徽州村落文化的需求,发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地区文化的需求较为浅显,东道主对文化符号认识层次较浅[5]。郭伟峰通过分析游客的凝视行为,得出在后现代化的旅游发展中,游客的凝视行为会导致景观标准化和商品化,并对后现代旅游方式的转向展开了讨论[6]。

景观叙事理论最早用于城市园林规划和杀鸡方面,后来,一些旅游企业将景观叙事的方法和设计技巧引用到旅游景观的设计和打造方面,使得景观叙事理论在现代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梁文辉首先对景观叙事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本框架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景观叙事方法[7]。沈华铃在阐述景观叙事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一些文学方法在实际情况中的运用,分析了叙事设计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8]。王克敏在其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景观叙事理论,结合古北水镇的发展实际,建立了叙事感知和叙事体验评价体系,对景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9]。

关于旅游凝视理论和景观叙事理论的国内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独立研究,很少有学者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案例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旅游凝视理论为基础,分别探讨了旅游凝视、景观叙事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了在旅游凝视的背景下,以景观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民族旅游地区,如何进行民族文化提出建议。

2 旅游凝视理论

由約翰·厄里和乔纳斯·拉森合著的《游客的凝视》,对旅游凝视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论证。厄里首先梳理了西方关于旅游研究的理论,并对“旅游凝视”自提出以后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简单说明。接着,他探讨了旅游凝视所处的旅游业发展背景—大众旅游蓬勃发展,旅游凝视在大众旅游的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简单讨论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在旅游方式和旅游客需求的不同之后,他又介绍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的社会关系,旅游需求,旅游动机在近一个世纪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在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之后。在探讨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旅游的影响之后,又接着讨论了在游客凝视下的旅游服务工作者。旅游业作为综合性较强、产业覆盖范围较广的产业,旅游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流动性。厄里认为,地方建筑、主题环境、文化遗址等作为旅游的重点,是游客凝视的主要对象。在观光旅游盛行的年代,视觉是旅游经验的重心所在。随着摄影行业的异军突起,对游客观光旅游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柯达文化”影响深远,它对旅游景区和经典的想象和重新塑造起到推动作用。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柯达文化”逐渐落没,虚拟和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旅游景区的建设进一步受到影响。表演是旅游的核心,表演为游客提供了视觉观赏和摄影的对象。在游客旅游过程中,东道主和游客实际上是互动的,双方均是表演性质的行为举止。在“后现代”旅游服务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厄里的“旅游凝视”理论对旅游业涉及的基础行业都进行了讨论,并且他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使其理论内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旅游发展的需要。笔者在对其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内涵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地区在旅游业发展前后地区文化发生的改变进行结合,分析了游客凝视对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

3 旅游凝视与景观叙事、民族文化保护

1)旅游凝视与景观叙事

当游客从其他区域进入旅游目的地时,便与目的地中的景观开始相互作用。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通过和当地居民的沟通,对文化的了解,对当地特色的景观的欣赏,最终目的是获得愉悦的感受。厄里认为,视觉系统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支配和组织了游客体验的范围,而游客凝视则是整个旅游体验的中心。游客进入目的地之后,视觉系统首先作用,寻找游客认为的兴趣点。期間嗅觉、触觉等系统也在作用,但相对于视觉功能,这些系统的作用相对较弱。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寻找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并通过摄影等媒介手段将其保留。这个过程就是游客对目的地景观的消费过程。

游客凝视的这些景观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是历史上遗存下来或是旅游经营者设计出来的具有特殊价值和内容的景观符号。这些景观利用游客在工作、学习、生活的中积累的经验,试图利用这些景观唤醒游客对于这些历史事件或是神话传说的体验和记忆,以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共鸣,为游客形成一次奇妙的游客体验。

旅游目的地在保留和设计旅游景观时会考虑该景观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意义可能是隐含的或是直接显露出来的。隐秘的这些意义会通过导游讲解或文字介绍的形式告知游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景观叙事。景观叙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在于景观内容的表述,这些内容包括主题、概念、秩序等;另一方面在于游客对这些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这个过程受到游客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游客凝视与景观叙事在旅游发展中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景观,其在设计和建设中就隐藏着各种含义,而作为旅游的主体—游客,则在旅游过程中吸收和消化景观中隐喻的内容,完成对景区景观的深入了解,从而达到旅游的最终目的——愉悦体验。

2)旅游凝视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成员在适应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情况下,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集体认同、共同遵守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后,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变成了游客凝视的对象,成为一种潜在的旅游资源。厄里认为,旅游凝视是游客施加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游客对目的地居民、旅游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凝视。作为游客,他们从其生活的惯常环境中“逃离”出来,进入了一个“异文化”区域,这个区域中的人文事像对他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旅游者在“异文化”区域内,获得了与其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旅游体验,实现了旅游的最初动机和心理需求。

厄里认为旅游地因旅游者的到访而被消费,其结果就是该地方被社会性的重构;同时,地方要为外来旅游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当游客从其他区域进入旅游目的地,为满足其各种旅游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经营者在建设过程中会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建设相关能够提供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中,当地居民处于被忽视状态,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会占用当地居民的公共资源,极易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

游客在民族地区旅游,无论是看到的自然景观抑或是人文风俗,都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文化的差异性是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游客来说,当他进入旅游目的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凝视的对象,因为这里的文化氛围与其平时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民族文化渗透在游客旅游过程中每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游客在民族地区参观的景观,基本上都融入了当地的民族文化,使得这些景观极具吸引力。而游客的凝视也会对当地的文化带来冲击和影响。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激发民族地区居民旅游参与的意识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3)景观叙事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居民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民族文化隐含在民族地区的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传统的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里;在日常饮食中,奶茶和肉类是其主要消费的对象;生产方式是传统的畜牧业等。在游客的视觉系统中,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都具有独特性和文化性,因此成为游客凝视的主要对象。

旅游业发展之后,一些民族地区为吸引游客,会通过建设、模仿等手段新建一批旅游景观,并赋予这些景观以民族文化,以导游讲解的形式传播给游客,达到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民族地区建设的这些旅游景观,通过对当地民族文化的挖掘,结合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游客营造了一种空间上的新奇感,从而引发游客的思考,以便于进一步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景观叙事是传播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通过在景观中融入和渗透民族文化,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首先会向子孙后代讲述文化中包含的含义,让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游客来说,这些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和景观首先会成为游客凝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因为游客处于民族地区,因此会受当地整体环境的影响,对民族地区的文化的吸收会更加充分。部分游客会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会采取各种渠道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这对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离开旅游目的地以后,因为缺乏文化环境,游客的生活回到正常轨迹,民族文化的身影会日渐消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发展的内核。而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通过旅游这一活动形式,向游客全面、深入的展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需要通过景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景观则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历史遗迹、民族舞蹈展演、民俗风情展示等。厄里认为游客凝视具有不平等性。社会按照性别、代际、游客来源等因素呈现分层,使得游客和目的地居民之间存在一种“凝视”与“被凝视”的实际不平等。游客的凝视会对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消极影响包括:大量游客进入民族地区,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现代化文化元素进入民族地区,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观,造成民族精神“迷茫”的现象;同时,由于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之后,当地的民俗表演会失去最初的内涵,导致民俗表演商品化和庸俗化,失去了民俗习惯对村民的最初的意义。因此,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需要在既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发展旅游业有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不能因为“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政府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工作重点。

4 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尤其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得到发展之后,面对“异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能否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十分重要。

1)在原生态环境中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聚居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民族文化植根于自然环境,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民族聚居体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在原生态的环境下进行,通过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并结合新型的文化传承方式,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2)树立文化认同观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认同观念,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前提条件。游客从“异地区”来到“异文化”区,两者的文化是存在冲突的。游客如果在旅游的过程中戴着“有色眼镜”欣赏民族文化,是不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无论是游客还是少数民族居民,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都应该树立文化认同的理念,相互之间认可对方的文化和习俗。文化的交流应该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样有利于双方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3)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旅游开发是一种商业开发模式。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居民或多或少的会参与到其中,并且日常的生活习惯都会受到旅游开发的影响,尤其是大量游客进入之后对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所产生的冲击。作为旅游开发的旅游企业、主管当地旅游开发的管理部门、旅游开发地的少数民族居民,他们都有义务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因为民族文化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内核,是包装旅游产品的“外套”。

4)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自觉保护意识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从思想引领开始。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通过大量媒体宣传,告知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大意义。其次,要让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知道和了解民族文化隐藏的经济利益,使其树立民族文化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最后, 应该让当地少数民族居民从旅游開发中获得切实利益,使其真正成为旅游开发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5 结语

民族文化包含着少数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旅游业的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平台。游客作为旅游业中的主体,旅游景观作为客体,二者关系紧密。旅游景观为游客提供了可凝视的对象,而游客凝视的聚焦点则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象。通过对凝视对象的打造、包装,将民族文化隐喻到景观中,能够使游客通过民族地区的外在景观联想和想象,进一步理解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将景观叙事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成为旅游吸引物。

参考文献:

[1] 刘丹萍.旅游凝视[J].旅游学刊,2007,22(6):91-95.

[2]把多勋,王俊,兰海.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62(2):112-116.

[3]王正仙.探析“旅游凝视”下的民族文化构建[J].企业文化,2014(3):116-119.

[4]白以娟.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与旅游者凝视的互动研究—以辽宁青山沟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6,2(115):71-75.

[5]汪天颖,陆林,路幸福.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东道主的凝视行为[J].旅游学刊,2015,30(4):23-32.

[6]郭伟峰.从景观凝视到生活方式:旅游的后现代转向[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6):142-146.

[7] 梁文辉.景观叙事理论与方法初探[J].理论探讨,2007.

[8] 沈华铃.景观叙事的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

[9]王克敏.及与景观叙事的游客体验研究—以密云县古北水镇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16.

[10] 厉新建.文化旅游、旅游凝视及其他[J].旅游学刊,2013,28(11):8-10.

[11] 刘红梅.关于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开发研究,2004(3),51-53.

[12]田敏,邓小艳.近十年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述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32(6):36-40.

[13] 汪金锋.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J].消费经济,2017(7):63-65.

[14]丁智才.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6):45-49.

猜你喜欢

游客民族文化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社会心理承载力分析
平遥推光漆器商业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基于游客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