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汉民族服饰品中鹿纹审美形态及功能探析

2018-09-10侯雨薇梁惠娥王中杰

丝绸 2018年6期
关键词:汉族

侯雨薇 梁惠娥 王中杰

摘要: 鹿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常被运用在服饰品中,不仅体现出吉祥福禄的美好意蕴,还能满足穿戴者日常使用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然而,在已经进行创新设计的传统动物纹中,鹿纹却出现较少。文章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实物,选取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的云肩、肚兜、荷包等为研究载体,运用美学原理从鹿纹的造型、色彩、组合搭配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析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装饰功能与社会精神功能,揭示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鹿纹的审美价值,为传统鹿纹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梳理完善传统服饰品中动物纹的使用体系研究。

关键词: 汉族;民间服饰品;鹿纹;审美形态;功能探析

中图分类号: TS941.11;K892.2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18)06-0076-07

引用页码: 061301

Abstract: As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auspicious patterns, deer pattern is usually utilized in furnishings. It not only embodies auspicious implication but also satisfies daily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people wearing them. However, in traditional animal patterns with innovative design, deer pattern appears less. Based on collections in Folk Costume Studio of Jiangnan University, cloud shoulder, bellyband, pouch and others in folk furnishings of Han nationality in modern times were chosen as the study carriers, and aesthetic principles were applied to study and analyze modeling, color and combination of deer pattern. Meanwhile, the decora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spirit function of deer pattern in traditional furnishings were explored, and aesthetic analysis of deer pattern was revealed.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creativ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deer pattern and improves use system research on animal patterns in traditional furnishings.

Key words: Han nationality; folk furnishings; deer pattern; aesthetic form; functional analysis

鹿紋作为游牧民族常用的符号化图案,最初运用在山石壁画或器物中。唐宋时期,鹿纹多出现在锦缎的底纹面料上,直到元朝建立,游牧民族文化注入到汉族文化中,通过蒙古族对鹿纹的崇拜与喜爱,鹿纹得以兴起并运用在服饰品中,用以显示穿戴者的勇猛力量。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朝代的更替使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文化互相学习融合,鹿纹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基于鹿纹的装饰功能与社会精神功能,结合美学原理,探析梳理鹿纹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蕴含的多重文化意涵,并完善鹿纹与传统服饰品中动物纹的理论体系,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

1 鹿纹概述

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鹿纹作为传统吉祥纹样之一,表现形式各式各样。在时代变化中,鹿纹由最初单调抽象的夸张形象转化为造型丰富、色彩均衡、组合方式多样的写实形象,体现出独特的美感,且由符号化的图腾崇拜递进为内涵化的人文信仰,包含深刻的吉祥意蕴,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1.1 鹿纹的起源及发展

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就在石壁上刻有鹿形图案,在仰韶文化时期,便出现四大图腾形象,其中包括鹿纹、鸟纹、鱼纹、蛙纹[1]。图腾在原始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获取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是狩猎和采集,鹿因擅长奔跑及拥有强攻击性的鹿角而获得游牧民族的崇拜。在演变成强大力量的符号形象后,鹿纹图案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汉民族融合包容其他各个民族的民俗文化,逐渐由图腾演变为符合大众认同的吉祥图案符号。

鹿纹最早出现在山石壁画,在秦汉时期多出现在器物、瓦当上,其中瓦当上的立鹿多为圆形构图形式,左右均衡,线条粗犷、色彩简单。唐宋时期,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各地文化、艺术高度交流融合,鹿纹从之前的单调抽象逐渐转化为写实细腻。由于唐代实行的科举制逐渐完善,人们更加推崇考取功名、加官进禄,先前秦汉时期对于鹿的升仙、极乐意义逐渐弱化,而是取其谐音“禄”,人们相信鹿能为自己带来富贵与祥瑞,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鹿纹得到使用。直到元朝,鹿纹由局部应用出现在服饰品的图案运用中,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元代刘贯道作于1280年的《元世祖狩猎图》可看出[2],此时期鹿纹已出现在袍服中,多表现为奔鹿,以飞奔的运动姿态,挺拔有力,着重眼神描绘,形神兼备。到明清服饰品纹样装饰,鹿形象注重写实简练,相比宋代以前,更加注重描绘细节装饰效果,使鹿纹形象富有生气,色彩浑厚、气势恢宏。直至近代,鹿纹成为吉祥纹样的代表符号之一,像典型的“鹤鹿同春”“加官进禄”“福禄寿喜”“路路顺利”等寓意,都在服饰品中得到广泛运用。

2 传统服饰品中的鹿纹表现形式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鹿纹出现较多,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3]。因它寓意美好,运用范围变广,便逐渐由器物装饰纹样转至服饰品和日用品中,寄托人文信仰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基于前期查阅的大量资料,再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载有鹿纹的藏品进行比对后,笔者在图文互证的基础上选取馆藏中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品,从鹿纹在不同物件载体上的表现形态,归纳总结出鹿纹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构图组合特征。

2.1 鹿纹的造型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的鹿纹图案,由创作者将真实可见的动物鹿形象转化为具有装饰性的图案(表1)。鹿纹作为一种动物纹样,在服饰品中的造型一般会经过夸张、抽象的艺术加工,逐步形成一些造型特征,其中包括鹿身的描绘、鹿的动态姿势、鹿角的形状等。

鹿身作为鹿纹图案的主体构成部分,是鹿纹装饰图案的主要表现区域,表现形式分别为写实派和抽象派。如表1中陕西近代花瓶形装饰挂、山西近代荷包与中原近代肚兜,運用的就是写实派的描绘方法,画面中的鹿身以斑点作为装饰,斑点的表现手法为规则不一、有序排列聚集的椭圆形刺绣。这一描绘手法使鹿形象的标志性特点得以展现,丰富了整体纹样,充实了画面。也有一些创作者会选择抽象有趣的装饰手法,如表1中陕西近代儿童围兜中的鹿纹,鹿纹形态简洁粗犷,鹿身上的纹理描绘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鹿身图案,采用以点构成几何面的方式进行鹿身描绘,与画面中其他动植物写实的画风形成对比,使鹿纹图案活泼生动带有趣味性。三件山东近代藏品中的鹿身描绘手法也打破了常规的表现形式,运用了线条的块面分割,形成独特的装饰图案,表现创作者的创意情趣。

从鹿的动态姿势来看,主要分为站鹿、行鹿、奔鹿和卧鹿等。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藏品中,山东近代云肩与山东近代枕顶中的鹿纹动态为站姿,鹿呈原地站立式,鹿头的回眸或与花草树鸟对望,或与身旁的人类伙伴嬉闹,展现出鹿与其他事物的交流沟通,具有灵性。从表1中可以看到,陕西近代花瓶形装饰挂与山西近代荷包上的鹿纹动态,画面中呈现的是一只行鹿,正闲适地叼着路边采摘的植物,踱步在花草树丛中,表现得极为生动自然,鹿头仰俯角度恰到好处,鹿眼用笔简练,表现极为传神,头部与鹿身衔接处线条流畅,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轻松气氛。在山东近代云肩、陕西近代儿童围兜和中原近代肚兜中还可看到奔鹿的动态姿势运用,画面中的奔鹿四肢矫健,追赶树枝上的飞鸟,与之嬉戏玩闹,富有生气,由此也可看出当时创作者对鹿动态特点的深刻研究与审美格调。

关于鹿角的形状,一般认为除了麝等个别种类外,其他种类的雄鹿都有角[4]。鹿角一般为雄性鹿的战斗防御武器,古人对鹿角的夸大出于他们对鹿角威力的向往和崇拜,希望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能力,从侧面也表露出古人已经给予鹿形象力量威猛的符号意义。在早期的鹿纹中可看出,鹿角的造型经过了极为夸张的绘制手法,巨大的鹿角与鹿身比例严重失衡,造型较为奇特粗犷[3]。经过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使鹿角在传统服饰品中的表现形式有了变化。从表1中可看出,在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鹿角造型由抽象变为写实,表现形式上选择更加侧重于符合现实鹿形象的鹿角,使整个鹿纹图案更具真实感,由之前对鹿角产生的神秘崇拜感转化为贴近生活的轻松祥和感。

通过对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品藏品中鹿纹造型、姿态的对比分析,可以总结出近代汉民族服饰品中鹿纹的造型多贴近现实生活中的鹿形象,但鹿身描绘方式丰富多样,写实与抽象的装饰手法交替频繁出现,其动态姿势一般呈现为站鹿、行鹿、奔鹿,卧鹿动态极少出现。

2.2 鹿纹的色彩特征

色彩作为一种视知觉的对象,总要符合人类的视觉心理因素[5]。鹿纹作为汉族民间服饰品常用的吉祥纹样,不仅参照了历史的传统观念,在色彩搭配特征方面也遵循了中国传统视觉审美,富有文化底蕴,又重视色彩的多样组合搭配,产生了风格各异的色彩表现形式(表2)。

一部分鹿纹的色彩会对照现实生活中的鹿形象色彩,鹿身大多为栗棕色系,辅以白色斑点或淡棕色、浅黄色腹毛,鹿角为白色、棕色或黑色,色彩搭配注重写实。如表2中陕西近代花瓶形装饰挂与两件山东近代云肩、山西近代荷包,鹿纹图案色彩多为中性暖色色调,从色调上形成缓和、舒适的视觉效果,在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清爽、含蓄,画面保持既活跃又稳定的平衡关系。

在传统服饰品的装饰手法画面中常出现较多的动植物搭配,因此,色彩整体的分配合理和个体图案色彩区分成为协调画面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变迁,创作者在鹿纹配色上不断实践探索,丰富了鹿纹图案在不同服饰品中的色彩体现,在装饰手法上也推陈出新,运用色块分隔区别鹿纹和其他纹样,对创作者的色彩搭配能力要求较高。如陕西近代儿童围兜和中原近代肚兜,由于整体画面图案组合构成元素较多,鹿纹图案作为主体纹样之一,为了凸显纹样,运用了较高纯度的色彩为主色,辅以突出的对比色为点缀色,显现鹿纹的具体形态。从色彩纯度上拉开个体图案之间的差异性,形成视觉反差,在中性色调背景下,使个体图案在相互排列中融合,达到整体画面色彩关系的协调稳定。有着同样表现方式的还有山东近代枕顶小片,背景色为深蓝色,其中鹿纹形象的色彩由明度较高的色块组合搭配而成,各个色块之间的对比强弱均衡且配色合理,大胆鲜活的纹样色彩与深蓝色背景形成差异,打破了单一的色彩方式,增强了图案的趣味性和整体画面的色彩多样性。

通过对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具有代表性藏品中鹿纹色彩的分析,可以总结梳理出鹿纹色彩特征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符合现实生活中鹿形象的色彩配色,此种色彩运用基本用于成人日常生活使用的服饰品中,如荷包、云肩等,贴近写实的色彩符合佩戴者的年龄与身份,显得朴实稳重;第二类为对比强烈的大胆配色方式,主要用于青少年或儿童穿着佩戴的围兜、肚兜、枕顶等物品上,灵活多彩的色彩表现方式迎合了使用者的审美与喜爱。

2.3 鹿纹的组合与搭配

在传统服饰品中图案的整体组合与搭配尤为重要,根据创作者想表达的寓意,纹样的搭配方式变化万千,各类组合随着不同题材进行创作变化(表3),使服饰品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并存。

在大部分的传统服饰品中,鹿纹的出现常伴随着其他动植物的纹样,这类型的纹样搭配有明显的主题性,主题式的纹样主要由面积较大的鹿纹纹样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位置,在画面其他有空隙的位置填补较小的纹样作为点缀,防止整体组合搭配过于集中,分散视觉中心。如表3中山西近代荷包,鹿纹、仙鹤纹和桐树为主要纹样,其间用花朵、树枝在画面空隙处做图案填充,有规律地连续出现,构成了具有节奏的运动感,总体比例尺度达到均衡。鹿纹与不同的动植物组合也代表不一样的寓意,画面中的鹿与桐树、仙鹤的搭配,图案组合为“鹤鹿同春”,寓意天下事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表3中的陕西近代儿童围兜,围兜的三大块面构成三个不同的画面,分别运用不同大小、色彩的纹样,因佩戴者为儿童,在进行纹样搭配时,鹿纹主要出现在中心片,并结合运用大量花鸟纹,符合佩戴者的年龄与审美。在构图中取得和谐平稳,在视觉上得到安定,具有韵律均衡感,表达了创作者对穿戴者能够在人生路途上“路路顺利”的寄予。

通过对山东、陕西、山西等地具有代表性藏品中鹿纹组合搭配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鹿纹常与花草树木、仙鹤、飞鸟、蝴蝶等纹样进行组合,形成美好的寓意,如“鹤鹿同春”“福禄寿”“百路亨通”等吉祥寓意,以此来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

3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品中鹿纹的审美功能

根据对鹿纹的研究,传统服饰品中的鹿纹在造型、色彩、动态上独具特色,在服饰品和日用品中频繁使用鹿纹,使鹿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审美形态。鹿纹图案作为服饰品中常用的吉祥纹样,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具有社会精神功能,以满足人们从视觉审美到心理精神上的需求。

3.1 鹿纹的装饰功能

鹿纹的装饰功能是由其所表意的艺术形态展现出来的,鹿纹作为单个图案出现在画面中,与形式因素形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形、色、质三方面来体现,并将其统一变化为共同发展趋势,形成完整的和谐画面。创作者遵循总体画面与单个纹样装饰的形式美法则,分别从差异性、对比性、平衡性、规律性、节奏与韵律等装饰原则进行组建构成。

鹿纹在汉族民间服饰品中所表现出的装饰功能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作为服饰品中的图案点缀,鹿纹在整体画面布局时由浅入深,讲究画面的丰富性与层次感。在构图时,鹿纹常以单个纹样构图和与其他纹样组合构图两种方式进行装饰,在服饰品中,鹿纹的布局需要符合整体画面的比例协调,还要讲究纹样之间的尺度排序,形成均衡式的构图,体现出画面的统一与变化,注重形式感。鹿纹的肌理效果多由刺绣技艺来完成,一般表现为平针绣、长短针绣或缎纹绣等多种技巧,展现出不同的工艺制作方式,在不同区域使用大小不一的面积,使表面肌理纹饰有节奏的变化,凸显韵律感。

3.2 鹿纹的社会精神功能

鹿纹的社会精神功能体现在它是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它在服饰品中的装饰使用满足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鹿纹不同于龙凤纹样,因象征皇室权利威严与森严的等级封建制度,使龙凤纹样在寻常百姓家不得随意使用,但鹿纹却能进入到一般民众的生活中,可以大量运用在服饰品装饰中,并且通过一些谐音方式逐一展开分化,使人们有了相对的载体物象表达。如“鹿”与“禄”谐音,在传统服饰品装饰中常以鹿纹形象代表“禄”,而“禄”有俸禄的意思,中国上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与各个朝代科举制度完善推崇,使民间百姓用鹿纹来表达希望升官发财、加官进爵的愿景。运用谐音构成吉祥寓意的还有“鹿”同“路”,表达“路路顺利”“一路顺风”,装饰画面中也以柏树图案搭配,因“柏”通“百”,这是创作者希冀穿戴者在人生拼搏的道路上得到幸运与庇佑。运用象征性和隐喻手法构成的意向纹样画面,鹿因被传统三大教派“儒教、道教、佛教”推崇为长寿的神兽,让鹿纹在使用时也包含了长寿安康的意义[1]。由此可见,鹿纹在经历了多年的传承与积淀后,承载着大量的人文信仰,传递了世代精神物质文明,表现出了其特有的精神功能美。

4 结 语

鹿纹,这一被赋予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符号,在民族意识、文化情结、社会政治等影响下,它的造型由夸张到写实,色彩由简单到丰富,构图由朴素到华丽。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实物的前提下,笔者归纳出鹿纹的装饰功能和社会精神功能,可以认识到鹿纹从外在表达出的美好画面和内在承载着的丰富人文信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鹿纹作为美好寓意的中介物、象征体,它的涵义变迁是各个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传播的象征,反映人们在不同时代对纹样的解读和审美情感。由此可见,在服饰品装饰图案设计中,鹿纹具有较高的双重装饰价值,在今后的服饰品产业中,可古为今用,注重民族与时代的结合,进一步多元化开阔思维,与时俱進,在设计中保留鹿纹美好寓意的前提下,创新应用出符合当代社会背景下所需的鹿纹图案装饰,使鹿纹得到更多的发展运用。

参考文献:

[1]李萍, 张智艳. 中国传统鹿纹的演变及其吉祥寓意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 13-16.

LI Ping, ZHANG Zhiyan. On the evolution and auspicious meaning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deer patterns [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2008(2): 13-16.

[2]简松村. 弓劲马强大漠较猎:元世祖出猎图[J]. 故宫文物月刊(台北故宫博物院), 1989(10): 4-7.

JIAN Songcun. Gongjin wilmop desert a hunting: back hunting figure [J].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Monthly of Chinese Art (Taipei Palace Museum), 1989(10): 4-7.

[3]孙雅洁, 吴卫. 中国传统动物纹样鹿纹形式语言探析[J]. 艺术百家, 2011(8): 171-173, 226.

SUN Yajie, WU Wei.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ima pattern [J]. Hunderd Schools in Arts, 2011(8): 171-173, 226.

[4]茅惠伟. 辽金元时期织绣鹿纹研究[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3(2): 52-58.

MAO Huiwei. Study of the deer veins of the weave and embroidery in the Liaojinyuan period [J]. Journal of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2006,3(2): 52-58.

[5]陈晓敏.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J]. 艺术百家, 2008(5): 244-246.

CHENG Xiaomin. Color ideas in Chinese folk fine arts [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08(5): 244-246.

[6]刘珂艳. 元代织物中鹿纹研究[J]. 装饰, 2014(3): 133-134.

LIU Keyan. Analysis on deer pattern of the Yuan dynasty textiles [J]. ZHUANGSHI, 2014(3): 133-134.

[7]宋彦丽. 古代玉器中鹿纹的演变[J]. 文物春秋, 2007(2): 26-30.

SONG Yanli. The evolution of deer grain in ancient jade [J]. Cultural Relics Age, 2007(2): 26-30.

[8]田自秉, 吴淑生, 田青. 中国纹样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TIAN Zibing, WU Shusheng, TIAN Qin. Chinese Pattern History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3.

[9]李学伟. 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品格及设计意化表现[J]. 丝绸, 2015,52(1):54-59.

LI Xuewei. Character and design meaning performance of folk clothing pattern in modern China [J]. Journal of Silk, 2015, 52(1):54-59.

[10]高愛波, 崔荣荣.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蝴蝶纹样的造型艺术探析[J]. 丝绸, 2016, 53(12): 65-69.

GAO Aibo, CUI Rongrong. Study on modeling arts of butterfly pattern used on Han folk clothes in modern China [J]. Journal of Silk, 2016, 53(12): 65-69.

猜你喜欢

汉族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汉、壮民族“灰姑娘”型故事比较
民族文化与企业非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沈阳市区汉族尿石症患者结石化学结构成分特点分析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尿液代谢轮廓差异分析
五个民族自治区家庭结构分析
维吾尔族与汉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屈光参数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