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种登记助力种业发展行稳致远

2018-09-10李晓娟

种子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良法杂粮高粱

李晓娟

田园禾苗如铺锦,农谚时言九月金。9月3—4日,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暨杂粮等作物登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在山西召开,这是我国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登记品种评价展示活动。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在会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管理部门、品种评价展示承担单位、种子企业、种植大户代表及技术牵头专家等近百余人参会。会间,全体培训人员还前往晋中市榆次区现场观摩了2018年谷子、高粱和花生登记品种展示与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情况。

品种登记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新情况和补齐非主要农作物种业短板的新要求而作出的重要管理制度创新。

过去一年  成绩斐然

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取消审定、实行登记,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变革。会上,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取得的重要成效进行了总结。

他表示,品種登记制度的成效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工作管理规范体系;登记了一大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解决了一系列“一名多品”问题;开启了一条探索品种登记管理服务之路。

据介绍,截至8月31日,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量达到15 442个。其中,通过省级审查品种的14 622个,通过全国农技中心复核的有12 511个,样品检测合格入库10 685个,公示品种9 423个,已经通过农业农村部公告的达到了7 179个。这些公告品种,涉及粮、油、糖、果、菜、茶7大类全覆盖29种登记作物。其中新选育品种225个、原审定品种980个、已销售推广品种5 974个、已保护品种328个,已销售品种占登记总量83.2%。

“品种登记制度把过去制度下未审定和未保护的品种纳入了法律管理范围,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品种保障”,刘天金说,“同时,通过建立品种身份信息,为今后品种追溯管理、市场违法行为处理和种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和有力保障品种登记工作的落地。山西是小杂粮生产大省,非主要农作物种业的良好发展对山西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山西农业之长在于‘特,粮食之长在于‘杂。”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介绍,山西省广泛种植豆类、麦类、粟类、薯类和黍类5大类20多种杂粮作物,全省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约占全国的1/10,占全省粮田的40%;杂粮年总产量约220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1/5;谷子、荞麦和燕麦的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当前,全省围绕杂粮产业振兴目标,加快发展杂粮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全面推进山西杂粮产业提档升级、做优做强。

直面问题  有管有放

“目前我国谷子品种登记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据前期统计,谷子登记品种数量达215个,但年推广面积6 666.7 hm2以上的仅23个,占总数的10.7%,试验示范对促进非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究员程汝宏说。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目前品种登记制度性变革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问题需要解决,如省际间表现不平衡、环节间表现不平衡、作物间表现不平衡等,这也是我们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刘天金建议,依法办事是品种登记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

“放”,就是品种由审定管理到身份管理,登记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由申请者负责。要放出活力、放出效率、放出多样性,让市场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提高种业竞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管”,就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管理,包括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等。在品种登记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登记品种验证、评价、鉴定三大管理体系,为适时启动事后监管做好制度储备和技术支持。

“服”,一方面要积极帮助申请者申请品种登记,另一方面要将品种登记服务于农业生产,在把品种的选择权交给农民的同时,更需要种子管理部门做好品种选择引导服务。在品种展示安排上,形成点次密度高、辐射范围广、覆盖区域大的品种田间种植评价展示网络,让农民在参考专业性评价的基础上看禾选种。

放眼未来  行稳致远

在探索品种登记管理服务之路上,全国农技中心动作不断。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多、农民选种难的客观现实,2018年全国农技中心率先启动了甘薯、谷子、高粱、向日葵、花生、油菜、甜菜、大白菜、辣椒、番茄、西瓜、甜瓜、结球甘蓝13种登记作物品种评价展示,安排部署覆盖23个省、74个点的田间种植展示,并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知名专家负责品种展示技术指导,保障品种展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刘天金指出,在作物主要优势特色产区,对已登记品种,通过多点展示,全面反映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特征特性,有助于客观评价其生产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向社会推出一批优质绿色品种与绿色生产模式,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品种评价展示,不只是把品种种到地里,组织大家到地里转一转,还要组织专家评一评,把品种发布到网上晒一晒。种到地里看,就是通过制定作物品种种植评价技术方案,合理选定展示地点和承担单位,并尽可能将所有登记品种都种下去,客观记载田间表现情况,做到品种能够科学地种、参观者能够对照田间记载有针对性地看。发到网上选,就是围绕‘好种植、好贮运、好销售的品种目标,制定反映品种生产适应性、商品性、贮运性、加工性等特征特性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品种多点田间调查结果,将这些指标性状,综合专家考察意见,通过一定媒介向社会公开宣传,构建一个登记品种供给选用渠道。”

据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阎会平介绍,此次山西展示点主要展示谷子、高粱、花生等作物登记品种共59个,谷子、高粱良种良法示范品种9个。其中,谷子展示优质高产、抗除草剂、糯质加工专用等类型品种21个,采用晋谷59号、长农44号、长生13号、晋谷21号4个品种,示范优质高产、适宜机收和抗除草剂、适宜机收良种良法配套;高粱展示粒用粳高粱、糯高粱、能源/青贮高粱和青饲高粱等类型品种28个,示范酿造高粱5个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模式;花生展示高油酸和高油小花生品种10个。

“目前杂粮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民选种也存在一定误区。通过这次杂粮品种展示观摩会,一方面有利于科研人员对研发工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实际生长情况向农民宣传推介新品种”,在现场观摩的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所长柳青山告诉记者。

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品种登记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一切工作的展开也都是全新的。要在一张白纸上谱写出亮丽的篇章,需要积极发挥开拓创新精神,以开阔的视野、务实的措施、扎实的作风,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

猜你喜欢

良法杂粮高粱
高粱红了
杂粮有益健康 吃法也要得当
为什么粗粮很健康,却不能吃太多?
杂粮虽好,不宜多吃
野高粱
雨后
以良法善治推动安全发展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
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
高粱米饭治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