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道先贤,笃行其道

2018-09-10马丽莎

成功密码 2018年5期
关键词:佛学学养先贤

马丽莎

《为学之道——中国先贤的核心学养》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是江西高校出版社的总经理万明华先生,读此书之前,我只知万总是位有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是懂教育的老师,是敦厚可敬的长辈,繁忙工作之余,还常以民主人士身份为政府建言献策,且多被采纳,却未曾想到他的学养竟有如此深厚,攒点滴时间,耗费五年有余的时光,写下这五十五万字的巨著。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往圣先贤治学、修身的思想史,结合时代背景,从百家争鸣的先秦到大家云集的近现代,分七个阶段,梳理了一条清晰的中国往圣先贤治学、为学、修身的思想脉络,展现了古往今来中国49位往圣先贤的核心学养。通过对往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展现,非常生动立体地让我们对中国文化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澄清了自己原来既有印象中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

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本书的作用一是求知,二是励行。中国古圣先贤的核心学养,有内外两个向度,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些往圣先贤不光是思想上对我们有启示指导作用,还有就是他们的个人修养,他们整个的人生经历,包括在中国整个文明发展脉络当中的历史定位,当时他们的作为,他们与当时历史的互动,对我们来说也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为学日益,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是为了返回文明的源头,返本开新,只有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才知道自己将要到哪里去。本书中讲了七个历史阶段,有先秦思想百花齐放时期,有两汉的儒家文化大一统时代,有魏晋南北朝这种大分裂时期,有隋唐第二次统一鼎盛时期,还有宋明理学开创儒家思想新时期,清朝考据学高度发展时期,开启古今之变现代转型的民国时期。中华文明一路发展下来,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先贤们的思想都要回应当时的現实问题,这是对内的,对外来说他们的思想要解决外部挑战。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外部挑战,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的冲击,实际上佛学是从两汉时期就输入中国的,但在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影响日益扩大,隋唐时期一直是对应这个外来文化冲击,直到宋明程朱理学才算彻底回应了佛学,才能在抽象的价值层面回应佛学包括道家的一些挑战,儒释道三家相处相对和谐。第二次在近代以来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从中西文明的对撞,古今之变,看传统士大夫如何对内回应现实、对外应对世界文化的挑战,开启中国现代文明。严复、胡适都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每一种思想只有回应当时当地的现实挑战才能进入到人类文明当中,凡是不能回应现实思想的都被历史所淘汰,凡是能进入我们观念世界里的思想,在当时都是解决了问题的,才能够在文明当中有一席之地。如此,我们要从先贤的为学、治学中理解他们的经典思想,来照见我们的现实,解决问题。

为道日损是把不好的东西都去除掉,比如我们当下有些年轻人身上的浮躁、懒惰、非理性、偏执与狭隘。往圣先贤的个人修养是我们的标杆,通过往圣先贤身体力行的启示,我们了解到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休戚相关,但他们成就的取得都是艰苦奋斗的结果,没有捷径可以走。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个人的天赋因素以外,个人的主观努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万总撰写此书的过程,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翻阅诸多资料,数易其稿,历时五年有余,最终成书的艰辛;从前言与后记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万总的人生经历,怎样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都是激励。成功之途,没有捷径,唯有问道先贤,从先贤处汲取力量,笃行其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使命,浩瀚历史中,我们虽是尘埃一般的普通人,但先贤的璀璨光辉依旧在历史长河里照耀着我们,他们的为学之道让我们明白怎样求知、怎样治学、怎样修身,怎样让短暂的生命绽放出光彩。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编辑)

猜你喜欢

佛学学养先贤
王记寨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史禄
西江月·端午咏怀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文献馆员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