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补贴新趋势:从“增量导向”转型为“提质导向”

2018-09-10文翊汪思扬史莉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福兴种粮导向

文翊 汪思扬 史莉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粮食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农民种粮的热情有所降低。为了调動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

近日,针对粮食补贴政策,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文胜、陆福兴接受了《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的专访。

《粮食科技与经济》:粮食补贴政策自实施以来,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陆福兴: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就其政策的导向性以及鼓励性的作用来说,政策的指向还是很明显的。一方面,粮食补贴政策的出台引起国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视,也让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另一方面,粮食补贴实际上也是一种“惠农政策”,对农民进行补贴,加大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的发展,这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政策效应。

《粮食科技与经济》:粮食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陈文胜:由于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造成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复杂。现在大体上是拥有承包权的农户拿粮食补贴,但是拥有承包权的部分农户已不种粮食。拥有承包权的农户将土地转包给他人,但拥有土地经营权的种粮大户却得不到种粮补贴,这使得原本对粮食的收益变成了一种对土地的收益,即拥有承包权的农户拥有粮食补贴的收益以及地租收益。土地制度的变化导致政策的效应降低,对此,新的粮食补贴政策要在“三权分置”的情况下,处理好诸如“粮食补贴到底是补贴农民还是补贴农业”“拥有承包权的农户其结构背景不同,有一部分其实并不需要这份收益,新出台的政策要怎样保证粮食补贴‘物尽其用”等一系列问题。

陆福兴:从政策的效应方面来看,这个政策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效应,就拿北方和南方来说,北方的耕地多补贴的效用很明显,农民在这一块的收益就很明显;在南方,特别是那些耕地比较少的地区,人均补贴比较少,它的政策效应就不是很明显。从政策的实际推行情况来看,它对农民的激励呈分散性的效果,补贴分散到了每家每户,并且补贴金额不是很多(对于耕地少的农民来说),农民嫌少,对它的满意度就不是很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粮食科技与经济》:据了解,国外农业补贴力度较大,这是否影响了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陆福兴:相对于农业发达的国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另一方面,我们的粮食产品的品牌效应也不高,例如,国外有些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很高,而我们这类产品不是很多,竞争力就会比较低。当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与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有关,特别在价格这一块。有的国家经济条件比较好,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加上政府补贴力度大,在竞争中的价格优势自然更明显。然而,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比较高,相关补贴方面与一些国家相比,也相对较低。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粮食科技与经济》:由于土地流转的问题,很多补贴并没有真正到种粮人手中,因此袁隆平院士建议按粮食产量来补贴,这样是否可行呢?

陆福兴: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日前,国家政策导向效应还是比较大的,国家还是保持了这种政策,包括2016年的时候政策转向,还是没有取消。当然,我们按粮食产量来补,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我没有种粮,但我可以通过购买别人的粮食获得国家的补贴,这其中就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每个政策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缺陷。在我国,由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地面积、气候条件、水利条件差别人,而这些都是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即便是同样的地,因为基础水利设施的差异,也会造成种地成本的差异和粮食产量的区别。如果按照粮食产量米补贴,可能会因为环境因素等外部因素造成产量低的问题,从而导致部分农民损失较大。

《粮食科技与经济》:今后粮食补贴政策会向哪方面调整?会加大力度吗?

陈文胜:我们粮食生产以前是“数量导向”,现在慢慢在往“质量导向”转变,未来的粮食补贴走向将是“增量导向型”向“提质导向型”转型。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品牌的建设,强化对品牌的补贴。中国粮食知名品牌少,国际竞争力不高,而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比我们低很多,加上我国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国内粮价和进口粮价的巨大差距增加了粮食进口量。此外,我国粮食生产结构不均衡,玉米供过于求,而对大豆、食用油等粮食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导致了高产量(国内粮食产量高、粮食库存高)与高进口(进口粮食数量大)矛盾的产生,这也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次,粮食补贴政策也在随着食品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目前,“大粮食”概念(不仅指传统主粮,还包括水产、水果、畜牧养殖品等),食品结构的变化给粮食整体观念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粮食补贴政策也在随之转型。再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产量提上去了,但效益却没提上去,生产成本偏高,对此,粮食补贴政策也会根据这些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原有的粮食补贴类型包括: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机补贴。这三类补贴基本上还在运行,但是补贴低,而之前增加的补贴项目——对“产量大县进行补贴”以及“产量大户进行补贴”很有可能逐渐会往“对品牌大县进行补贴”的方向转型,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补贴政策。总的来说,我国粮食产业也在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由市场、消费来引导生产。这些都影响了粮食补贴政策的变化——补贴的对象、导向、方式均发生变化:原来粮食产量低,主要抓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现在先抓市场,以市场、消费来引导生产,强化对品牌的补贴导向在此得以体现。

陆福兴:今后粮食补贴政策会慢慢调整,从而使其政策更加的精准,补贴更加到位,补贴方式更加简便、智能化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粮食方面的补贴力度也会不断加大,不仅是粮食,针对整个“三农”问题的补贴应该都会不断加大。国家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针对整个“三农”问题,而粮食又是我们国家“三农”里面的一个核心问题。粮食本身具有“战略意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专家把粮食比作另外一种“核武器”,国防安全,是一种公共产品,国家应该投入;农业在国家战略中,是准公共产品,国家必须投入,也会加大投入。同时,粮食本身的外部性比较大,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它本身又能够发挥生态体制的作用。因此,从这几个角度来说,国家还会加大对粮食补贴的投入。

总之,今后我国粮食补贴将会往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改革,一方面让国家财政补贴更有效应,另一方面更大程度上保证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福兴种粮导向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坚持服务导向 凝聚侨心侨力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浅析诱导公式的导向功能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犬只导向炮
海边的杀马特
福兴楼夜话
常山:代表建议催生订单质押融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