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专题”在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08陈月霜

成才之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微专题高三复习实效性

陈月霜

摘 要:高三数学复习的第一轮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而第二轮复习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拔高提升。在传统二轮复习模式中穿插“微专题”,可以弥补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与缺陷,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保证其在高考时可以在数学科目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微专题;数学教学;高三复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4-0080-02

传统的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中,有的教师还是采用学生做题、教师讲题、学生订正、再做新题的方式,简单重复第一轮的“双基”回顾,和第一轮复习没有很大区别;有的则采用专题形式,但专题往往比较大,因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而且复习时间跨度长,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出现了“高耗低能”的学习现象。近年来出现的“微专题”,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改变了传统二轮复习口径太大,不能与高考命题设计的口径有效对接的状况,实效性强。

一、“微专题”的内涵解读

微专题,顾名思义,就是小型专题,是指立足于学生实际的、考试要求的,选择一些切入口小、针对性强、角度新的微型复习专题,力求解决真问题、小问题和实问题。微专题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只突破一个教学目标,一个定理,一种数学方法。“微”只是形式,“专”才是其本质。

二、“微专题”的构建

1.源于考情,细化构建“微专题”

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考试说明的解读、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针对某一高频考点,设置“微专题”,也可以通过各级各类考试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考试信息,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薄弱问题设置“微专题”。在高三的市二检和近期的周考中,通过对兄弟学校、年级各个班级和各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解析几何大题的得分不理想。而近五年的全国卷固定会考查的解析几何这一大题是分两小题的,分值为4分和8分,第一小题都是求曲线的方程,而有的学生连第一小题的分数都拿不到,实在让人着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制定以圆锥曲线方程求解的“微专题”。

例1:已知椭圆+=1(a>b>0)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F重合,且椭圆y2=4x短轴的两个端点与F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C的方程。解析:由已知可得C=,b=1,a=2,所求椭圆C的方程为+y2=1。设计意图:由椭圆这个学生熟悉的背景切入,紧扣焦点这个核心,引入相对基础的例题,给学生信心,同时体现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的联系地位。之后通过有效变式实现纵向加深,巩固基础知识。变式一:正三角形变为直角三角形。变式二:正三角形变为钝角三角形,求离心率e的范围。变式三:短轴的两个端点与F变为两个焦点和一个短轴的端点。变式四:两个焦点和一个短轴的端点构成直角三角形。变式五:已知椭圆+=1(a>b>0)的两个焦点和两个短轴的端点构成的正方形面积为1,求椭圆C的方程。

有效变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对典型问题进行一题多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背景中掌握方法,透过问题的表面看本质。这样,学生通过这道题通晓了这类问题,就能深刻理解这个考点,同时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源于学情,分类归纳,横向梳理构建“微专题”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复习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小测和学生的练习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并积累这些“不同”。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构建“微专题”,这类专题能解决学生的真问题,补偿专题复习中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能力不足,虽然之前做过求曲线方程的专题练习,但是仍然没有掌握好,没有反思,也不会归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设置以下“微专题”。

例2:(2016年天津高考)已知双曲线+=1(a>b>0)的焦距为2,且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2x+y=0垂直,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y2=1,B.x2-=1,C -=1,D. -=1。解题策略一:曲线方程已知,故只要求出a、b、c的值就可以了,可归为基本量法a、b、c求方程(基本量法)。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3:如图,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分析:設动圆的半径为R, ∵M在N内,∴动圆只能在N内与N内切,R<3。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 ∴|PM|+|PN|=R+1+(3-R)=4。动点P到定点M和P到N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NM|=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动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椭圆。∴a=2,c=1,b2=a2-c2=3,∴曲线C的方程为+=1(x≠-2)。变式训练: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分析:求得圆A的圆心和半径,运用直线平行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ED。再由圆的定义和椭圆的定义 ,可得点E的轨迹为以A、B为焦点的椭圆。求得a=2,c=1,b=,∴曲线E的方程为+=1(y≠0) 。解题策略二:定义法求方程。

例4:如图,DP⊥x轴,点M在DP的延长线上,且|DM|=2|DP|。当点P在圆x2+y2=1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C的方程。分析:设点M的坐标为(x,y),点P的坐标为(x0,y0),则x=x0,∴y=2y0,y0=,1)∵点P在圆M上,∴x02+y02=1。2)将1)代入2),得点M的轨迹C的方程为x2+=1。解题策略三:相关点法(代入法)求方程。

教师通过这三道题目的分析与求解,归纳出解题思路,横向梳理,形成模板,让学困生遇题敢解、尽量拿分;中等生有信心(方法在手,遇题不愁),进而敢去尝试大题第二小题;学优生再次巩固,不丢分,能缩短解题时间,为第二小题的充裕时间打基础。

高考数学在试卷的命题上更偏向于综合性,知识交汇较多。源于考情和学情的微专题构建,不仅可以从主干知识方面实现纵向深入,还可以从数学各分支的横向联系出发进行构建,形成知识网络。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有意识、有步骤地对构建的知识网络不断巩固、深化和扩张,不僅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螺旋式上升”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接受、理解和应用所构建的知识网络。

三、“微专题”的实施

第一,嵌入。在专题复习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嵌入一个微小专题(小总结小归纳),突出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如质检后的评讲复习课)每节课2个~3个微专题,分别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第二,整合。对于零散的知识找到一条主线,让知识之间、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做到举一反三。第三,补充。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对某一教学内容仍存在疑惑,额外再加一个微专题,补充前面教学的不足。第四,总结。复习完一个专题内容之后,最后以一个微专题的形式总结并培养能力。

例如,立体几何复习后大部分学生对选填题中的三视图与表面积、体积这一题仍然感到困惑,有惧怕心理,不能得分。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实施“微专题”:三视图突破锥体、组合体难点。

环节一:题根:1. 如图所示,网络纸上每个小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粗线画出的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2+2+,B.4+ 2+,C.4+4+,D. 2++。分析: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借助长方体这一载体把三棱锥展示出来。

环节二:延伸:以下单位正方体背景中的红色三棱锥的三视图怎么画?体积为多少?学生通过对比三视图中的虚线实线、认识三角形四边形怎么投影的。

环节三:设置题组再训练:一个几何体由一个四棱锥和一个四棱柱组成,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体积是( )。A.72,B.76,C.80,D.112。分析: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正方体上面一个底面梯形的四棱锥,V正方体=64,V四棱锥=12,如图。则几何体体积是76,因此本题选B。

环节四:变式1:一个几何体由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柱组成,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72,B.76,C.80,D.112。分析: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正方体上面一个底面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V正方体=64,V三棱锥=8,所以几何体体积是72,选A。变式2:一个几何体由一个四棱锥和一个四棱柱组成,其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72,B.76,C.80,D.112。分析: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正方体上面一个底面正方形的四棱锥,V正方体=64,V四棱锥=16,所以几何体体积是80,选C。

四、“微专题”的思考

微专题的实施是常规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穿插,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实现优化教学。借助“微专题”组织教学,可以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活化知识的运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通过总结可进一步完善各种题型的微专题,并应用于解决新问题,促进知识迁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反思习惯。当面对自己产生的错误时,学生会主动思考属于哪一类微专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甚至主动归纳错题类型。但微专题选择的难易度、切入角度的把握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吕增锋.数学“微专题”设计“三要素”[J].数学通讯,2017(06).

[2]李宽珍.再谈高中数学“微专题”教学——微专题的编制策略与方法[J].中学教研,2016(06).

[3]丁称兴.小小“微专题”蕴藏“大能量”——浅谈高中数学二轮复习中“微专题”的使用[J].数学之友,2014(08).

[4]吴久宏. 借力“微专题”提高二轮复习效率[J].理科考试研究,2017(01).

[5]李宽珍.“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28).

[6]陈琼.利用微专题复习高中数学知识 确保高考备考更科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03).

[7]刘政彪.高三数学复习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14).

[8]陈菊芬.学习目标引领下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2).

[9]宋杰.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基础回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3).

[10]张素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

猜你喜欢

微专题高三复习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中职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高三复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
基于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与重构策略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