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素养培养的数学思维激活策略探究

2018-09-08王佳

成才之路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王佳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生长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真谛,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思维;数学智慧;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4-0060-02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要重视过程,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下面,对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论述。

一、基于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激活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不断发展数学思维。

1.从知识生长的衔接点出发,发展学习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知识的整体出发,处理好整体知识与局部知识的关系,理顺知识的结构,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对于学生来说,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自身原来的认知和经验的支撑。新知识是从旧有的知识生长起来的,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知识生长,教师就要找准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活动,唤醒学生原有知识的记忆,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新知的良好建构。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从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知识的衔接点,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扩展数学的认知结构,生成课程资源。在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三年级上册的求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说出自己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教师可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或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同时,在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对他们的经验进行升级、改造、提炼,突出乘法分配律核心知识的教学,发展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2.从思想方法的凝练点出发,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的核心所在。数学思想是蕴含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是数学知识与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凝练。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再学习和再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充分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时关注数学思想的凝练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能力,发展思维品质。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教师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提取二分之一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适时进行概括,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二分之一,接着用一个圆形纸片折出二分之一,让学生经历由实物到图形的转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厚实与丰满,不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3.从数学智慧的起始点出发,生长学习智慧

在教学时,教师应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生长数学智慧作为基本目标来追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学生智慧的起始点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出示问题:红领巾上有一个( )角,两个( )角。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并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时指出:三角形的红领巾上有一个钝角(120°),两个锐角(各30°)。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领巾最大的角做成钝角,而不是锐角或直角?学生通过多次剪布实验发现:红领巾最大的角做成钝角,另外两个角较小,就容易打结。在上述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动脑猜想、动手实验,在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拓展了数学思维的视角。

二、基于数学思想的生长,发展数学素养

数学基本思想是蕴含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同具体的内容相结合,分析具体问题,提炼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彰显数学思想的价值。

1.感悟抽象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从原来的认知出发,把新的感性认识同原有的认知表象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表象。这个过程,是数学化的抽象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过程,能使他们更好地感悟数学抽象的价值。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直观的表象,能让学生经历小数知识的抽象过程。教师先借助于元、角的直观模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沟通分数、小数的联系。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表示整数1元,提问:“怎样表示0.3元?”再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思考,1元就是10角,0.3元就是3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表示出3份就是3角,就是3/10元,也就是0.3元。教师在学生理解了用长方形表示1元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1元,在线段图上表示出0.3元,借助于多样的图形来表示特征,抽象小数的意义。

2.感悟推理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推理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推理有两种模式,即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涉及的演绎推理,是按照某些规定的法则进行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常见的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的计算规则等就涉及了演绎推理。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就是十进制计数法的位置原理,有进位加时,还需要遵循满十进一的原则。例如34+57=(3×10+5×10)+(4+7)=80+1×10+1=91。而在三年级所学习的乘法竖式计算的计算规则,实际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数学中涉及的归纳推理,是从一些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出发,概括出一般性的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运算律时,教师就是通过列举一些特殊的例子,从例子中概括出结论。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呈现跳绳的实际问题情境:28个男生跳绳,17个女生跳绳,23个女生踢毽子,求跳绳的学生有多少人?解决此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数量间的关系,用“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或者“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来列式:28+17或17+28。由于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这两个算式就可以得到加法交换律的一个实例“28+17=17+28”。通过列举实例,进行验证、概括,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就有了充分的思考、交流,锻炼了数学思维,发展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3.感悟模型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数学模型思想,就是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所认知的表象,构建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学生通过发现认知对象的内在规律,运用适当的方法,把认知对象转化在易于理解的数学结构。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学习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计算、类比,深度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教师先让学生比较棱长是1分米正方体和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借助观察,联系1分米=10厘米,得出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也应该相等。学生分别计算出体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从而推导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建立好了,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这类问题,直接让学生进行类比推理即可了。可见,学生亲历数学的建模过程,便于体验和感悟建模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思维的生长,从知识的衔接点、思想的凝练点、智慧的起始点出发,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生长数学智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形成数学能力,保持数学核心素养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吕菊芬.小學数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姜志敏.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4]严家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3).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